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3塊錢的鈔票很少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古今中外在錢幣面額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2、5、10這四個數字。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確定錢幣面額等次時,最高面額與其他各種面額之間是整倍數的關係。
貨幣面值是依據數學的組合原理來設計的。在1到10里,有「重要數」和「非重要數」之分,1、2、5、10就是「重要數」,用這幾個數能以最少的加減運算得到另外一些數,例如:1+2=3,2+2=4,1+5=6,2+5=7,10-2=8,10-1=9。其餘的就是「非重要數」,而如果將四個「重要數」中的任一個數用「非重要數」代替,那就會出現有的數要兩次以上相加、減才能得到,這樣就比較繁瑣,尤其是對於算數不太好的人來說,日常使用太不方便。
從概率學的角度看:在1至9的各種數字排列組合中,3的出現概率最多只有18%,而1、2、5出現的總概率則為90%,如果使用「3」面值的幣種,在流通中呈現的概率約為16.7%,證明以「3」為面值的貨幣在實際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並不顯著,反會使貨幣的票面結構有失衡之感。
舉個例子,現在利用1、2、5元的紙幣,可以在三張之內組成1~9元的數字:
1=1(1張)
2=2(1張)
3=1+2(2張)
4=2+2(2張)
5=5(1張)
6=1+5(2張)
7=2+5(2張)
8=1+2+5(3張)
9=2+2+5(3張)
假設這個時候我們再多加一張3元的紙幣,1~9元的組成基本沒變,節省不了多少紙幣:
1=1(1張)
2=2(1張)
3=3(1張)(省1張)
4=2+2(2張)
5=5(1張)
6=1+5(2張)
7=2+5(2張)
8=3+5(2張)(省1張)
9=2+2+5(3張)
你看,忙活了半天,只省了兩張鈔票,而為了多印一種3元幣,花費的製造、流通成本就海了去了。所以,實際應用中,1、2、5、10元面值的貨幣就能以足夠多的方式組成l~9的所有數,找零完全沒問題。以其10倍發行的20、50、100元等大面值貨幣的組合,就更加方便了我們的現金使用。
總之,由於有了這樣聰明的面額設計,每個月發薪水的時候,財務都不能以「沒有零錢」為由拒絕給你發工資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著「3塊錢」不存在,比方說我們國家歷史上確實發行過3元面額的人民幣,但僅存在了九年時間。作為收藏品,這張鈔票在今天價值9000元。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會出現3元面額的貨幣呢?
其實這種3元幣於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當時我們國家採取的是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城市排水設施標準、檔案管理辦法都是跟老大哥學的。事實證明,俄國人在這類事情上真的智商餘額不足。
當時蘇聯的盧布常用3的面額,我國也借鑒了盧布的面額體系。所以這個3元幣還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叫「蘇三幣」。
此外,當時的第二套人民幣本來設計的是最高面額為100元,但為了預防逃到台灣的國民黨大批量造假,就把人民的最高面額限制在10元。
後來蘇聯人不光智商餘額不足,人品也餘額不足,中蘇關係破裂,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繼續印刷「蘇三幣」,並通過新疆和東北邊境投放到我國境內,擾亂我國金融秩序。為了反擊蘇聯的陰謀,1964年,我國決定停止使用「蘇三幣」,並限期一個月內到銀行兌換成其他面額,一律回收銷毀,過期未收兌的一律作廢。「蘇三幣」就這樣短暫地在歷史上走了一遭,成為現在「物以稀為貴」的罕見收藏品。
「蘇三幣」雖然短命,但實際上我國貨幣面額使用3這個數字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漢武帝時就鑄造過名曰「三銖」的銅錢。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以3作為面額的貨幣了。以後歷代都出現過「3」、「30」、「300」等面額的各種錢幣。
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則鑄造了「四銖」銅錢,而4作為面額也在我國歷史上多次使用過。
6也沒閑著。篡漢的王莽建立新朝,鑄造的布貨十品中的「中布六百」,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以6為面額的貨幣。南朝陳宣帝時也偶爾鑄過「太貨六銖」銅錢,以後歷代極少在錢幣上使用這個數字。不過解放前的國民黨新疆省銀行最後放了個大招,他們發行了面額6000萬元和60億元紙幣。
7、8出現在錢幣上極為罕見,而9在我國歷史上冠以這個數字的錢幣更是僅有一種,即王莽布貨十品中的「次布九百」布幣。
在國外,6、7、8、9這四個數字也很少使用在錢幣上。不過他們還有一些更奇怪的幣值。比如印度、羅馬尼亞等也使用過3元的錢幣,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的鈔票中有15元的面額。美國還有25美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