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前總參上校解讀:中國方陣為何要用《喀秋莎》?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5-10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俄羅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式,除了隆重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還有何其他意義?俄空軍司令為何親自駕機接受檢閱?中國三軍儀仗隊為何要伴著《喀秋莎》的旋律走過紅場?帶著這些問題,華商報記者昨日採訪了著名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及前總參謀部上校岳剛。

  為何大規模展示新型武器?

  秀「肌肉」賣軍火

  此次閱兵如此聲勢浩大,除了隆重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外,是否還有其他現實意義?

  宋忠平說,任何閱兵都有一定指向性,此次紅場閱兵一方面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防止納粹主義、軍國主義死灰復燃,表明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是俄羅斯的義務。另一方面,在當前烏克蘭危機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舉行如此大規模閱兵確實有「秀肌肉」的成分,特別是此次展示了眾多先進武器裝備,其中一些還引領了世界武器發展潮流,這會給一些西方國家帶來心理威懾,使其重新審視俄羅斯的軍事實力。

  此外,作為世界第二大軍火商,俄羅斯也希望將此次閱兵辦成武器的秀場與賣場,幫助其鞏固既有市場,開闢新市場,促進其武器出口,拿到新訂單。

  俄空軍司令為何親駕戰機?

  這種情況不多見更能鼓舞士氣

  在空軍閱兵階段,首先進入視線的是俄羅斯空軍旗艦——改進型遠程戰略轟炸機圖-160M。駕駛這架戰機的是56歲的俄羅斯空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上將。宋忠平說,空軍司令駕機飛越閱兵現場的情況不多見。不過,俄羅斯的許多高級指揮員都是從一線摸爬滾打上來的,具備很強的實戰能力。此次閱兵結束后,普京接見了各個方陣的指揮人員,他們都是各部隊特別是功勛部隊的高級軍官,具有豐富經驗,由他們帶領部隊,能對士氣鼓舞帶來很大的幫助。

  俄女兵為啥戴大白花?

  出席重大禮儀活動時才佩戴

  俄羅斯女兵方陣此次首次亮相紅場閱兵,她們的裝扮除了英姿颯爽外,還有著獨特之處,那就是在每個人梳理得一絲不亂的髮髻后,都扎著一朵白色紗制花朵,大小有整個頭那麼大。據說,這是俄女兵出席重大禮儀活動時才佩戴的。2010年5月8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活動時,就曾在現場被這種頭花吸引,並被攝影師拍了下來。

  中國方陣為何要用《喀秋莎》?

  旋律動人適合走齊步、踢正步

  昨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身穿最新的14式禮賓服,手持95式突擊步槍,隨著前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走過莫斯科紅場。此前,有關選歌問題曾引髮網友熱議,為什麼選擇《喀秋莎》?

  《喀秋莎》這首歌創作於1939年,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岳剛表示,他個人推測,之所以選擇《喀秋莎》有兩方面的考量:首先,這是二戰時期蘇聯經典歌曲,既有勇敢戰鬥保衛祖國的情感,又描繪了美好純粹的愛情,非常打動人,最能引發共鳴;其次,和其他蘇聯歌曲相比,《喀秋莎》節奏明快,其旋律更適合走齊步、踢正步。「不過,《喀秋莎》節奏較快,三軍儀仗隊隊員平時訓練通常每分鐘行進112步,為了跟上這首歌的節奏,隊員步伐速度需要提高到每分鐘116步。雖然難度加大了,但隊員在嚴格訓練下還是很快適應了節奏,現場效果也是非常完美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