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曲度編著:細胞死亡通道悖論-Cell death pathway paradox

[複製鏈接]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5-4-20 03:40 編輯

(原創)

曲度編著:細胞死亡通道悖論(Cell death pathway paradox)與細胞凋亡通路悖論(Apoptosis pathway paradox)

XXX與XXX兩位站友,貼上了他人的幾篇有關"細胞凋亡通路"研究方面的最新文章!
本文首次提出"細胞死亡通道悖論"與"細胞凋亡通路悖論"這兩個新概念.
在科學研究史上,一旦某一研究領域發現"悖論"的情況;其通常意味著:
1.該領域研究現已廣泛深入,人類業已積累不少正反經驗!
2.該領域研究正面臨著一場新的革 命之前兆!
3.該領域研究可能即將產生一個比較正確的全新理論體系!
"細胞凋亡通路悖論"發現,其結果是否如此,讓我們視目以待!

D.QU IN PARIS
版權所有!

D.QU:細胞死亡通道(細胞凋亡,自噬,壞死與其他)之全面介紹!
1.膜死亡受體通路之"細胞凋亡通路悖論"(例如CD95):
Chen L, Park SM, Tumanov AV, ET AL:CD95 promotes tumour growth,Nature. 2010 May 27;465(7297):492-6.

2.線粒體通路之"細胞凋亡通路悖論"(例如p53,PUMA等):
1).PUMA
Labi V, Erlacher M, Krumschnabel G, ET AL Apoptosis of leukocytes triggered by acute DNA damage promotes lymphoma formation. Genes Dev. 2010 Aug 1;24(15):1602-7.
2).p53
Michalak EM, Vandenberg CJ, Delbridge AR, ET AL:Apoptosis-promoted tumorigenesis: gamma-irradiation-induced thymic lymphomagenesis requires Puma-driven leukocyte death,Genes Dev. 2010 Aug 1;24(15):1608-13.

3).其他...

......

附: XXX:

經典的細胞凋亡有兩條通路,一條是膜死亡受體通路(例如CD95),另一條是線粒體通路(例如p53,PUMA等)。
傳統的觀點認為凋亡基因抑制了腫瘤生長,但是近期一些研究顛覆了這個理論,即凋亡基因促進了某些條件下腫瘤的生長和形成,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

D.QU:細胞死亡通道(細胞凋亡,自噬,壞死與其他)之全面介紹!

一般認為:細胞死亡包括程序性細胞死亡與非程序性細胞死亡兩大類型!後者指的是傳統的"細胞壞死"概念!

程序性細胞死亡包括細胞凋亡(apoptosis)、自噬性細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類凋亡(paraptosis)、有絲分裂災難(mitotic catastrophe)、脹亡(oncosis)、凋亡樣程序性細胞死亡(model of apoptosis-like)和壞死樣程序性細胞死亡(model of necrosis-like)等。
國內70年代中期與末期的高等醫學院校"病理學"統編教材僅涉及細胞壞死之概念!
自1972年Kerr等三位科學家首次提出了"細胞凋亡"概念以來,關於細胞死亡的各種通道問題,引起了基礎與臨床醫學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本文內容償試對"細胞死亡通道(細胞凋亡,自噬,壞死與其他)"做一全面概述!
  D.QU

--------------------------------------------------------------------------------------------------


D.QU:自噬"autophagy"與凋亡"apoptosis"在Pubmed所記錄的文獻數量比較I-II

1.自噬(autophagy)與凋亡(apoptosis)在Pubmed所記錄的文獻數量大致比較表1

---------------------------------------------------------------------
.................凋亡(apoptosis) 自噬(autophagy)
---------------------------------------------------------------------
半年之內: 10248篇 ........ 896篇

一年之內: 19378篇 ........ 1616篇

二年之內: 36510篇 ........ 2810篇

三年之內: 53402篇 ........ 3624篇

五年之內: 85123篇 ........ 4551篇

十年之內: 150401篇 ........ 5207篇
-----------------------------------------------------------------------
全部文獻: 189904篇(72年始) 6131篇(65年始)
-----------------------------------------------------------------------

2.自噬(autophagy)與凋亡(apoptosis),Pubmed所記錄的文獻數量年代比較表2
----------------------------------------------------------------------
...............................凋亡(apoptosis) 自噬(autophagy)
----------------------------------------------------------------------
1960.1.1—1969。12.31..............0篇.................2篇
1970.1.1—1979。12.31............35篇...............145篇
1980.1.1—1989。12.31..........246篇...............356篇
1990.1.1—1999。12.31.......31327篇...............316篇
2000.1.1—2009。12.31.....145428篇..............4093篇
最近一年:
2001.1.1—2010。12.31......15327篇..............1351篇
-----------------------------------------------------------------------

注1:此表數字系在查Pubmed時得出,為何與上表總數有差異不甚清楚.
注2:該表版權保留!如引用請註明出處!

-----------------------------------------------------------------------------------------------



我們先從幾種細胞死亡通道之鑒定方法談起!

D.QU編譯:

細胞死亡通道(凋亡,自噬與壞死)在形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通道方面之鑒定方法!
---------------------------------------------------------------------------------
Charateristic----------------------Apoptosis----Autophagy----Necrosis
-------------------------------------(type I PCD) (typeII PCD)
特 征 -------------------------------細胞凋亡-----細胞自噬-----細胞壞死
-----------------------------------------I型PCD-------II型PCD

---------------------------------------------------------------------------------
一.Morphological changes
形態學改變
1.nucleus fragmentation---------------(+)----------(-)-----------(-)
核碎片
2.chromatin condensation-------------(+)----------(-)-----------(-)
染色質凝聚
3.apoptotic body formation------------(+)----------(-)-----------(-)
凋亡小體形成
4.cytoplasmic vacuolation-------------(-)----------(+)-----------(+)
胞漿空泡變
5.organelle degradation----------------(-)----------(+)-----------(+)
細胞器降解
6.mitochodrial swelling--------------有時---------較晚----------(+)
線粒體腫脹
7.cytoplasmic swelling and -----------(-)----------(-)-----------(+)
membrane breakdown
細胞質腫脹和細胞膜破裂

二.Biochemical feacture
生物化學特點
1.Caspase activity (Caspase 3 )-----(+)----------(-)-----------(-)
Caspase 活性(Caspase 3)
2.PARP---------------------------------分裂----------(+)----------活化
聚(ADP -核糖)聚合酶
3.Iysosomal activity --------------------(-)----------(+)-----------(-)
(cathepsin B )
溶酶體活性(組織蛋白酶B)

三.Molecular pathway
分子的通道
1.DAP-------------------------------------(+)----------(+)-----------(+)
死亡相關蛋白
2.P13K,mTOR--------------------------(-)-----------(+)
3.Bcl-2 protein and cytochrome C--(+)-----------(-)
Bcl-2 蛋白與細胞色素C
---------------------------------------------------------------------------------
注1: PCD=程序性細胞死亡
注2: 資料來源:神經外科焦點(美國神經外科協會)

D.QU 該譯版權保留!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沙發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3:48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自噬"autophagy"與凋亡"apoptosis"的文獻數量比較



曲度:自噬"autophagy"與凋亡"apoptosis"在Pubmed所記錄的文獻數量比較
---------------------------------------------------------------------

.................凋亡(apoptosis) 自噬(autophagy)

---------------------------------------------------------------------

半年之內: 10248篇 .................. 896篇

一年之內: 19378篇 ................ 1616篇

二年之內: 36510篇 ................ 2810篇

三年之內: 53402篇 ................ 3624篇

五年之內: 85123篇 ................ 4551篇

十年之內:  150401篇 ................ 5207篇

-----------------------------------------------------------------------

全部文獻:  189904篇(72年始)6131篇(65年始)

-----------------------------------------------------------------------

注:版權保留!(如引用請註明出處)



-----------------------------------------------------------------------



根據上表數據,可以得出下面一個比較結果:


一.關於凋亡與自嗜兩者論文增長情況:

1.從近一年到近半年之間:有關凋亡的論文增長了1.89倍; 有關自嗜的論文增長了1.80倍;

2.從近二年到近一年之間:有關凋亡的論文增長了1.88倍; 有關自嗜的論文增長了1.73倍;

3.從近三年到近二年之間:有關凋亡的論文增長了1.46倍; 有關自嗜的論文增長了1.28倍;

4.從近五年到近三年之間:有關調亡的論文增長了1.59倍; 有關自噬的論文增長了1.26倍;

二.關於凋亡與自嗜兩者論文總數情況:

細胞調亡論文189904篇/細胞自嗜論文6131篇=30.81倍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3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3:53 | 只看該作者

一."細胞凋亡"概念:

細胞凋亡是基因調控的主動過程,典型的細胞凋亡過程涉及一系列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水解、活化和信號傳遞過程。細胞凋亡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科爾等於1972年提出的。

一).正常情況下:

細胞凋亡與胚胎髮育、組織發生、組織分化和修復等過程有緊密的聯繫。為適應發育或組織更新的需要,機體中的細胞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發生凋亡。例如:

1.人的唯一透明組織——眼球晶狀體的發育,在胎兒形成早期階段,由幹細胞發育來的晶狀體細胞與其他所有細胞一樣都含有細胞器,但隨著發育和分化的進展,晶狀體細胞發生特殊形式的凋亡,胞質中的細胞核和細胞器被毀壞,只保留完整的細胞膜,細胞膜內包裹著極濃稠的「晶狀體蛋白質」溶液,成為成熟的晶狀體。

2.人的皮膚外層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皮膚細胞生成於皮膚深層,然後慢慢向外表面遷移,遷移途中有些會發生凋亡,凋亡細胞就會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膚角質層。

3.人類胎兒期腎上腺皮質的發育中,胚胎期腎上腺皮質原由胎兒皮質和永久皮質兩部分組成,但在胎兒出生后,其胎兒皮質細胞即發生凋亡,一周內全部消失,只留下永久皮質。

4.在成年階段,細胞凋亡機制也是機體用於清除體內多餘的、受損的、癌變的或被微生物感染的細胞的重要手段。如T淋巴細胞在胸腺成熟過程中,約有95%以上不成熟的細胞發生凋亡,只有不到5%的細胞分化為成熟的T淋巴細胞進入外周血,併發揮其免疫學功能。因此,細胞凋亡具有保證個體正常發育、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並使機體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重要生理意義。

注:希臘語中,apo的意思是脫離,ptosis的意思為落下,將這兩個片語合(apoptosis)用來描述與秋葉落下和花兒凋謝類似的細胞死亡現象。

二).病理情況下:

細胞凋亡調節失控或錯誤將會引起生物體的發育異常、功能紊亂和嚴重疾病。

1.與細胞凋亡相關的疾病如濾泡性淋巴瘤、乳腺癌和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腎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腺病毒和皰疹病毒感染的疾病等,均與細胞凋亡缺陷(「該死不死」)有關;
2.而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和小腦退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骨髓發育不全性疾病、缺血性損傷和酒精中毒性肝炎等則與細胞凋亡過度(「不該死的死了」)有關。

------------------------------------------------------------------

二."細胞自噬"概念

60年代即已發現細胞自噬"現象,它是指細胞內的溶酶體降解自身細胞器和其他大分子的過程。當細胞在缺乏營養或發生應激反應時,可發生細胞自噬現象。

一).正常情況下:

1.細胞開始自噬時,細胞質中形成大量由雙層膜包裹著的待降解物質的泡狀結構,稱自噬泡。隨後,自噬泡與溶酶體發生融合,自噬泡所包裹著的待降解物質進入溶酶體,此時的溶酶體稱作自噬溶酶體。在自噬溶酶體中,待降解物質在各種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並進入三羧酸循環,產生小分子和能量(ATP),再被細胞所利用。

2.因此,長期以來細胞自噬被認為是細胞的自救行為,溶酶體參與其中的全過程。但近年發現,在某些條件下,細胞自噬也能導致細胞死亡,並證明自噬的發生受多種基因的嚴格調控,如ATG(autophagy)基因、蛋白激酶基因和磷酸酶基因等。

3.自噬也是細胞適應內外環境或滿足自身發育需要的一種調節方式。

二).病理情況下:

細胞自噬與疾病的發生髮展有密切的關係。

1.在機體受到脊髓灰質炎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時,細胞自噬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細胞自噬能將進入胞內的病原體,通過降解作用加以清除,保護正常細胞不被感染;另一方面,細胞自噬形成的自噬泡雙層膜結構成為病毒或細菌的「避難所」,使其逃避宿主的清除作用。

2.在心肌和骨骼肌中,過度自噬會導致α-葡糖苷酶缺失,引起糖原分解障礙,使糖原發生堆積,導致Ⅱ型糖元貯積病的發生。在神經細胞中變性蛋白的過度堆積是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和亨廷頓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徵。患病早期,被激活的細胞自噬行為能清除這些變性蛋白,但隨著病情的發展,當變性蛋白的積累速率超過自噬的清除能力,就會引起自噬的過度激活,發生自噬性細胞死亡,加重病情發展。

3.在腫瘤惡性病變中,癌細胞是正常機體中的異質細胞,其中的某些基因受環境的改變或抗癌藥物的誘導可激活細胞自噬,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但在腫瘤發生初期,由於癌前細胞的快速增長,會造成營養和氧氣供應不足,細胞自噬作用可通過降解大分子或細胞器給腫瘤細胞補充營養,從而使腫瘤細胞存活和增殖。最新的研究表明,細胞自噬與衰老也有密切關係。因此,細胞自噬對人類健康是一把雙刃劍。

引自鏈接:
http://www.kexuemag.com/artdetail.asp?name=100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4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3:56 | 只看該作者
先澄清一些基本概念,看看教科書怎麼說的!


細胞死亡

  細胞因受嚴重損傷而累及胞核時,呈現代謝停止、結構破壞和功能喪失等不可逆性變化,此即細胞死亡。死亡的原因很多,一切損傷因子只要作用達到一定強度或持續一定時間,從而使受損組織的代謝完全停止,就會引起細胞、組織的死亡。在多數情況下,壞死是由組織、細胞的變性逐漸發展來的,稱為漸進性壞死。在此期間,只要壞死尚未發生而病因被消除,則組織、細胞的損傷仍可恢復(可復期)。但一旦組織、細胞的損傷嚴重,代謝紊亂,出現一系列的形態學變化時,則損傷不能恢復(不可復期)。在個別情況下,由於致病因子極為強烈,壞死可迅速發生,有時甚至可無明顯的形態學改變。細胞死亡包括壞死和凋亡兩大類型。

注:現在一般認為細胞死亡包括非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壞死)和程序性細胞死亡(後者包括:凋亡,自噬等很多子分類)兩大類型!  

一.壞死

  壞死是活體內範圍不等的局部細胞死亡。死亡細胞的質膜崩解,結構自溶,並引發急性炎症反應。
  壞死的基本病變是在細胞死亡後幾小時,在光鏡下可見壞死細胞呈現自溶性變化,細胞核的改變是細胞壞死的主要形態學標誌,細胞核一般依序呈現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
  在複習時要重點掌握壞死的類型,壞死可分為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和纖維素樣壞死三基本類型,前兩種壞死又有一些特殊類型。
  1)凝固性壞死:壞死細胞的蛋白質凝固,還常保持其結構輪廓,所以稱為凝固性壞死,鏡下,在較早期可見壞死組織的細胞結構消失,但組織結構的輪廓仍保存。例如腎的貧血性梗死初期,雖然細胞已呈壞死改變,但腎小球、腎小管以及血管等的輪廓仍可辨認。凝固性壞死好發於心肌、肝、脾、腎等。
  凝固性壞死的特殊類型:
  ①乾酪樣壞死: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徹底的凝固性壞死,是結核病的特徵性病變。肉眼觀:壞死呈白色或微黃,細膩,形似乳酪。鏡下:不見壞死部位原有組織結構的殘骸,甚至不見核碎屑,只見一些無定形的顆粒狀物質。
  ②壞疽:是身體內直接或間接地與外界大氣相通部位的較大範圍壞死,並因有***菌生長而繼發***。壞疽又分為乾性壞疽、濕性壞疽、氣性壞疽三個類型。
  乾性壞疽是凝固性壞死加上壞死組織水分蒸發變乾的結果,大多見於四肢末端,水分容易蒸發的體表組織壞死,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仍通暢,再加上空氣蒸發,所以病變部位乾枯皺縮,呈黑褐色,***菌感染一般較輕,與周圍健康組織有明顯的分界線。
  濕性壞疽多發生於與外界溝通但水分不易蒸發的內臟壞死,如壞疽性闌尾炎,腸性壞疽等。濕性壞疽由於壞死組織含水分較多,適合***菌生長繁殖,故***菌感染嚴重,局部明顯腫脹,呈深藍、暗綠或烏黑色。由於病變發展較快,炎症比較瀰漫,故壞死組織與周圍健康組織分界不明顯。同時組織***壞死所產生的毒性產物,可引起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常見的濕性壞疽有壞疽性闌尾炎、腸壞疽、肺壞疽及產後壞疽性子宮內膜炎等。四肢當其動脈閉塞而靜脈迴流又受阻,伴有淤血水腫時也可發生濕性壞疽。
  氣性壞疽主要見於嚴重的深達肌肉的開放性創傷合併產氣莢膜桿菌、惡性水腫桿菌等產氣菌感染時細菌分解壞死組織產生大量氣體,使壞死組織內含氣泡呈蜂窩狀。氣性壞疽發展迅速,後果嚴重,需緊急處理。
  2)液化性壞死:是壞死組織因酶分解而變為液態。最常發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質多的腦和骨髓,也稱為軟化。化膿,脂肪壞死和由細胞水腫而來的溶解性壞死都屬於液化性壞死。
  脂肪壞死是液化性壞死的特殊類型,主要分為外傷性脂肪壞死和酶解性脂肪壞死兩種。外傷性脂肪壞死好發於皮下脂肪組織尤其是女性乳房,脂肪細胞破裂,脂肪外溢,引起巨噬細胞和異物巨細胞吞噬脂質,反應局部形成腫塊,鏡下可見其中含有大量含有脂滴的巨噬細胞(泡沫細胞)和多核異物巨細胞。酶解性者見於急性胰腺炎。此時胰腺組織受損,胰酶外逸並被激活,從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和胰腺周圍器官的脂肪組織被胰脂酶分解,其中的脂肪酸與組織中的鈣結合形成鈣皂,表現為不透明的斑點和斑塊。
  3)纖維素樣壞死:曾稱為纖維素樣變性,好發於結締組織和血管壁,是變態反應性結締組織病(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和急進性高血壓的特徵性病變。壞死組織呈細絲、顆粒狀紅染的纖維素樣,聚集成片狀。
  壞死的結局: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組織的壞死,其結局也不一樣,細胞壞死後發生自溶,並在壞死局部引發急性炎症反應,壞死組織有的溶解吸收,有的分離排出、機化、包裹或鈣化,結核病灶的乾酪樣壞死常發生包裹鈣化。
  1)溶解吸收:壞死組織溶解,經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細胞清除。小範圍壞死可被完全吸收,消除較大範圍壞死液化后可形成囊腔。
  2)分離排出:較大壞死組織不能完全吸收,則發生炎性反應,使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離形成缺損。皮膚、粘膜較深的壞死性缺損形成潰瘍,發生在內臟器官則形成空洞。
  3)機化:壞死組織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離排出,則由新生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等組成肉芽組織,吸收、取代壞死物的過程稱機化,最後形成瘢痕組織。
  4)包裹、鈣化:壞死組織較大或難以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機化,則由周圍結締組織加以包裹,其中的壞死組織如結核病灶的乾酪樣壞死也可發生鈣化。

二.凋亡
  凋亡大多為生理性死亡,是細胞衰老過程中各個細胞功能逐漸減退的結果。凋亡可見於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中,如各種更替性組織衰亡更新,也可見於照射及應用細胞抑製劑和數目性萎縮之時。腫瘤細胞也發生凋亡。這種壞死是活體內單個細胞或小團細胞的死亡,不是整個實質區內細胞同時死亡,死亡細胞的質膜(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不破裂,不引發死亡細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應。凋亡的發生與基因調節有關。也有人稱為程序性死亡(PCD)。凋亡對人體的生理平衡和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電鏡下凋亡的細胞皺縮,質膜完整,胞漿緻密,細胞器密集,不同程度退變,核染色質緻密形成大小不一的團塊邊集於核膜處,進而核裂解,胞漿多發性芽突,並迅速脫落形成凋亡小體。凋亡小體迅速在局部被吞噬細胞吞噬,光鏡下凋亡小體多呈圓形、卵圓形,大小不等,胞漿濃縮,強嗜酸性,故有人稱之為嗜酸性小體。病毒性肝炎中所見的嗜酸性小體實為肝細胞的凋亡小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5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07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譯:檢測細胞自噬和確定其誘導細胞死亡的方法

檢測細胞自噬和確定其誘導細胞死亡的方法

鏈接:http://news.dxy.cn/bbs/topic/18122814?tpg=1&age=0

Yongqiang Chen, Meghan B. Azad, Spencer B. Gibson:Methods for detecting autophagy and determining autophagy-induced cell death;Can. J. Physiol. Pharmacol. 88(3): 285–295 (2010)

Abstract:

Autophagy is an intracellular lysosomal degradation process, which in the case of macroautophag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rmation of double-membraned autophagosomes.
Enhanced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autophagy can function to promote cell survival or cell death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ellular stress.

摘要:(英譯中)
細胞自噬是一種細胞內溶酶體降解之過程,在「巨自噬(macroautophagy)」情況下,它具有能形成雙層膜自噬體之特點。
在增加刺激條件下,細胞自噬可依據細胞刺激類型不同,或促進細胞存活或導致細胞死亡。

Interest in autophagy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s new research implicates this 「self-eating」 pathway in cell growth, development, and many human diseases.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etecting autophagy;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thod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ten vary between studies, and a more standardized approach is required.

在過去數年中,人們已大幅度地增加了對「細胞自噬」領域之新的研究,其暗示在細胞生長發育和許多人類疾病中,存在這種「自食」通道。
為了檢測細胞自噬,人們已開發出各種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的實施及其結果的解釋,往往在各個研究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有一個更加規範的做法。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methods available for detecting autophagy and for determining its contribution to cell death.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 critical points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based on experiences from our laboratory and from other research groups.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總結了能用於檢測細胞自噬的各種現代方法,以便確定細胞自噬對於細胞死亡的作用。
此外,基於我們的實驗室和其他研究小組之經驗,我們討論了成功應用這些方法之一些關鍵問題。

Key words: autophagy, autophagic cell death, apoptosis, necrosis, mitotic cell death, cell death
關鍵詞:自噬,細胞自噬死亡,細胞凋亡,壞死,有絲分裂細胞死亡,細胞死亡

D.QU (初譯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6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12 | 只看該作者


為幫助對該領域研究不熟悉者,搞清楚"細胞死亡通道"全部範疇內容,
現從有關"細胞凋亡"基本概念開始介紹:

一.細胞凋亡"apoptosis"定義

鏈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細胞凋亡"apoptosis" 也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定義1:指由於細胞內部程序激活而發生的自殺性死亡,是增殖的淋巴細胞被清除的主要方式;

定義2:生物體內細胞在特定的內源和外源信號誘導下,其死亡途徑被激活,並在有關基因的調控下發生的程序性死亡過程。是程序性死亡過程的一種主要形式,強調的是形態學上的改變。它涉及染色質凝聚和外周化、細胞質減少、核片段化、細胞質緻密化、與周圍細胞聯繫中斷、內質網與細胞膜融合,最終細胞片段化形成許多細胞凋亡體,被其他細胞吞入。

定義3:由死亡信號誘發的受調節的細胞死亡過程, 是細胞生理性死亡的普遍形式。凋亡過程中DNA發生片段化,細胞皺縮分解成凋亡小體,被鄰近細胞或巨噬細胞吞噬,不發生炎症。

定義4:由生理或病理信號引發的自主性的細胞清除過程。

二.細胞凋亡的研究歷史
  
1. 凋亡概念的形成

196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結紮鼠門靜脈后,電鏡觀察到肝實質組織中有一些散在的死亡細胞這些的溶酶體並未被破壞,顯然不同於細胞壞死。這些細胞體積收縮、染色質凝集從其周圍的組織中脫落並被吞噬機體無炎症反應。
1972年Kerr等三位科學家首次提出了細胞凋亡的概念,宣告了對細胞凋亡的真正探索的開始,在此之前,關於胚胎髮育生物學、免疫系統的研究,肝細胞死亡的研究都為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2.細胞凋亡的形態學及生物化學研究階段(1972-1987)   

1)利用光鏡和電鏡對形態學特徵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2)染色體DNA的降解:細胞凋亡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細胞染色質的DNA降解。   
3)RNA/蛋白質大分子的合成。   
4)鈣離子變化,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升高是細胞發生凋亡的一個重要條件。   
5)內源性核酸內切酶:細胞發生凋亡是需要這種核酸內切酶參與的。   

3.細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階段(最近幾年)   
1)與細胞凋亡的相關基因及調控   
2)細胞凋亡的信號轉導   
3)與細胞凋亡的各種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及相互關係   

4.細胞凋亡的臨床應用基礎研究階段

細胞凋亡的研究,其生命力在於最終能夠有利於疾病機制的闡明,以及新療法的探索及問世。


引自鏈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7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15 | 只看該作者

四.細胞凋亡的生物學特徵

1.形態學變化
  
形態學觀察細胞凋亡的變化是多階段的,細胞凋亡往往涉及單個細胞,即便是一小部分細胞也是非同步發生的。首先出現的是細胞體積縮小,連接消失,與周圍的細胞脫離,然後是細胞質密度增加,線粒體膜電位消失,通透性改變,釋放細胞色素C到胞漿,核質濃縮,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成為約180bp-200bp片段;胞膜有小泡狀形成,膜內側磷脂醯絲氨酸外翻到膜表面,胞膜結構仍然完整,最終可將凋亡細胞遺骸分割包裹為幾個凋亡小體,無內容物外溢,因此不引起周圍的炎症反應,凋亡小體可迅速被周圍專職或非專職吞噬細胞吞噬。

2.生物化學變化

1)DNA的片段化   

細胞凋亡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細胞染色體的DNA降解,這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細胞凋亡這種降解非常特異並有規律,所產生的不同長度的DN***段約為180-200bp的整倍數,而這正好是纏繞組蛋白寡聚體的長度,提示染色體DNA恰好是在核小體與核小體的連接部位被切斷,產生不同長度的寡聚核小體片段,實驗證明,這種DNA的有控降解是一種內源性核酸內切酶作用的結果,該酶在核小體連接部位切斷染色體DNA,這種降解表現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就呈現特異的梯狀Ladder圖譜,而壞死呈瀰漫的連續圖譜。   

2) 大分子合成   

細胞凋亡的生化改變不僅僅是DNA的有控降解,在細胞凋亡的過程中往往還有新的基因的表達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作為調控因子。如我們實驗室發現的TFAR-19就是在細胞凋亡時高表達一種分子,再如在糖皮質激素誘導鼠胸腺細胞凋亡過程中,加入RNA合成抑製劑或蛋白質合成抑製劑即能抑制細胞凋亡的發生。

引自鏈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8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18 | 只看該作者
五.細胞凋亡的過程及機理

細胞凋亡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接受凋亡信號→凋亡調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的活化(Caspase)→進入連續反應過程

1.凋亡的啟動階段

細胞凋亡的啟動是細胞在感受到相應的信號刺激后胞內一系列控制開關的開啟或關閉,不同的外界因素啟動凋亡的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信號轉導也不相同,客觀上說對細胞凋亡過程中信號傳遞系統的認識還是不全面的,目前比較清楚的通路主要有:   

1)細胞凋亡的膜受體通路:

各種外界因素是細胞凋亡的啟動劑,它們可以通過不同的信號傳遞系統傳遞凋亡信號,引起細胞凋亡,我們以Fas -FasL為例:   

Fas是一種跨膜蛋白,屬於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它與FasL結合可以啟動凋亡信號的轉導引起細胞凋亡。它的活化包括一系列步驟:首先配體誘導受體三聚體化,然後在細胞膜上形成凋亡誘導複合物,這個複合物中包括帶有死亡結構域的Fas相關蛋白FADD。 Fas又稱CD95,是由325個氨基酸組成的受體分子,Fas一旦和配體FasL結合,可通過Fas分子啟動致死性信號轉導,最終引起細胞一系列特徵性變化,使細胞死亡。Fas作為一種普遍表達的受體分子,可出現於多種細胞表面,但FasL的表達卻有其特點,通常只出現於活化的T細胞和NK細胞,因而已被活化的殺傷性免疫細胞,往往能夠最有效地以凋亡途徑置靶細胞於死地。 Fas分子胞內段帶有特殊的死亡結構域(DD, death domain)。三聚化的Fas和FasL結合后,使三個Fas分子的死亡結構域相聚成簇,吸引了胞漿中另一種帶有相同死亡結構域的蛋白FADD。FADD是死亡信號轉錄中的一個連接蛋白,它由兩部分組成:C端(DD結構域)和N端(DED)部分。DD結構域負責和Fas分子胞內段上的DD結構域結合,該蛋白再以DED連接另一個帶有DED的後續成分,由此引起N段DED隨即與無活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酶原發生同嗜性交聯,聚合多個caspase8的分子,caspase8分子逐由單鏈酶原轉成有活性的雙鏈蛋白,進而引起隨後的級聯反應,即Caspases,後者作為酶原而被激活,引起下面的級聯反應。細胞發生凋亡。因而TNF誘導的細胞凋亡途徑與此類似   

2)細胞色素C釋放和Caspases激活的生物化學途經   

線粒體是細胞生命活動控制中心,它不僅是細胞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而且是細胞凋亡調控中心。實驗表明了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是細胞凋亡的關鍵步驟。釋放到細胞漿的細胞色素C在dATP存在的條件下能與凋亡相關因子1(Apaf-1)結合,使其形成多聚體,並促使caspase-9與其結合形成凋亡小體,caspase-9被激活,被激活的caspase-9能激活其它的caspase如caspase-3等,從而誘導細胞凋亡。此外,線粒體還釋放凋亡誘導因子,如AIF,參與激活caspase。可見,細胞凋亡小體的相關組份存在於正常細胞的不同部位。促凋亡因子能誘導細胞色素C釋放和凋亡小體的形成。很顯然,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的調節是細胞凋亡分子機理研究的關鍵問題。多數凋亡刺激因子通過線粒體激活細胞凋亡途經。有人認為受體介導的凋亡途經也有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的釋放。如對Fas應答的細胞中,一類細胞(type1)中含有足夠的胱解酶8 (caspase8)可被死亡受體活化從而導致細胞凋亡。在這類細胞中高表達Bcl-2並不能抑制Fas誘導的細胞凋亡。在另一類細胞(type2)如肝細胞中,Fas受體介導的胱解酶8活化不能達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這類細胞中的凋亡信號需要藉助凋亡的線粒體途經來放大,而Bid -- 一種僅含有BH3結構域的Bcl-2家族蛋白是將凋亡信號從胱解酶8向線粒體傳遞的信使。

2.凋亡的執行

儘管凋亡過程的詳細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已經確定Caspase即半胱天冬蛋白酶在凋亡過程中是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細胞凋亡的過程實際上是Caspase不可逆有限水解底物的級聯放大反應過程,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有14種Caspase被發現,Caspase分子間的同源性很高,結構相似,都是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根據功能可把Caspase基本分為二類:一類參與細胞的加工,如Pro-IL-1β和Pro-IL-1δ,形成有活性的IL-1β和IL-1δ;第二類參與細胞凋亡,包括caspase2,3,6,7,8,9.10。

Caspase家族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C端同源區存在半胱氨酸激活位點,此激活位點結構域為QACR/QG。   

2)通常以酶原的形式存在,相對分子質量29000-49000(29-49KD),在受到激活后其內部保守的天冬氨酸殘基經水解形成大(P20)小(P10)兩個亞單位,並進而形成兩兩組成的有活性的四聚體,其中,每個P20/P10異二聚體可來源於同一前體分子也可來源於兩個不同的前體分子。   
3)末端具有一個小的或大的原結構域。   

參與誘導凋亡的Caspase分成兩大類: 啟動酶(inititaor)和效應酶(effector)它們分別在死亡信號轉導的上游和下游發揮作用。

Caspase活化機制

Caspase的活化是有順序的多步水解的過程,Caspase分子各異,但是它們活化的過程相似。首先在caspase前體的N-端前肽和大亞基之間的特定位點被水解去除N-端前肽,然後再在大小亞基之間切割釋放大小亞基,由大亞基和小亞基組成異源二聚體,再由兩個二聚體形成有活性的四聚體。去除N-端前肽是Caspase的活化的第一步,也是必須的,但是Caspase-9的活化不需要去除N-端前肽,Caspase活化基本有兩種機制,即同源活化和異源活化,這兩種活化方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後者是前者的結果,發生同源活化的Caspase又被稱為啟動caspase(initiator caspase),包括caspase-8,-10,-9,誘導凋亡后,起始Caspase通過adaptor被募集到特定的起始活化複合體,形成同源二聚體構像改變,導致同源分子之間的酶切而自身活化,通常caspase-8, 10, 2介導死亡受體通路的細胞凋亡,分別被募集到Fas和TNFR1死亡受體複合物,而Caspase-9參與線粒體通路的細胞凋亡,則被募集到Cyt c/d ATP/Apaf-1組成的凋亡體(apoptosome)。同源活化是細胞凋亡過程中最早發生的capases水解活化事件,啟動Caspase活化后,即開啟細胞內的死亡程序,通過異源活化方式水解下游Caspase將凋亡信號放大,同時將死亡信號向下傳遞。異源活化(hetero-activation)即由一種caspase活化另一種caspase是凋亡蛋白酶的酶原被活化的經典途徑。被異源活化的Caspase又稱為執行caspase(executioner caspase),包括Caspase-3,-6,-7。執行Caspase不象啟動Caspase ,不能被募集到或結合起始活化複合體,它們必須依賴啟動Caspase才能活化。

Caspase的效應機制
  
凋亡細胞的特徵性表現,包括DNA裂解為200bp左右的片段,染色質濃縮,細胞膜活化,細胞皺縮,最後形成由細胞膜包裹的凋亡小體,然後,這些凋亡小體被其他細胞所吞噬,這一過程大約經歷30-60分鐘,Caspase引起上述細胞凋亡相關變化的全過程尚不完全清楚,但至少包括以下三種機制:

1.凋亡抑制物

正常活細胞因為核酸酶處於無活性狀態,而不出現DNA斷裂,這是由於核酸酶和抑制物結合在一起,如果抑制物被破壞,核酸酶即可激活,引起DN***段化(fragmentation)。現知caspase可以裂解這種抑制物而激活核酸酶,因而把這種酶稱為Caspase激活的脫氧核糖核酸酶(caspase-activated deoxyribonulease CAD),而把它的抑制物稱為ICAD。因而,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凋亡CAD不顯示活性是因為CAD-ICAD,以一種無活性的複合物形式存在。ICAD一旦被Caspase水解,即賦予CAD以核酸酶活性,DN***段化即產生,有意義的是CAD只在ICAD存在時才能合成並顯示活性,提示CAD-ICAD以一種其轉錄方式存在,因而ICAD對CAD的活化與抑制卻是必需要的。

2.破壞細胞結構
Caspase可直接破壞細胞結構,如裂解核纖層,核纖層(Lamina)是由核纖層蛋白通過聚合作用而連成頭尾相接的多聚體,由此形成核膜的骨架結構,使染色質(chromatin)得以形成並進行正常的排列。在細胞發生凋亡時,核纖層蛋白作為底物被Caspase在一個近中部的固定部位所裂解,從而使核纖層蛋白崩解,導致細胞染色質的固縮。

3.調節蛋白喪失功能
Caspase可作用於幾種與細胞骨架調節有關的酶或蛋白,改變細胞結構。其中包括凝膠原蛋白(gelsin)、聚合粘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P21活化激酶α(PAKα)等。這些蛋白的裂解導致其活性下降。如Caspase可裂解凝膠原蛋白而產生片段,使之不能通過肌動蛋白(actin)纖維來調節細胞骨架。   除此之外,Caspase還能滅活或下調與DNA修復有關的酶、mRNA剪切蛋白和DNA交聯蛋白。由於DNA的作用,這些蛋白功能被抑制,使細胞的增殖與複製受阻併發生凋亡。   

所有這些都表明Caspase以一種有條不紊的方式進行"破壞",它們切斷細胞與周圍的聯繫,拆散細胞骨架,阻斷細胞DNA複製和修復,干擾mRNA剪切,損傷DNA與核結構,誘導細胞表達可被其他的細胞吞噬的信號,並進一步使之降解為凋亡小體。

細胞凋亡的調節

細胞凋亡受到嚴格調控,在正常細胞Caspase處於非活化的酶原狀態,凋亡程序一旦開始,Caspase被活經隨後發生凋亡蛋白酶的層疊級聯反應,發生不可逆的凋亡。細胞是如何準確而又精確調節細胞凋亡呢?舉例如下:

1.凋亡抑制分子:

迄今為止,已發現多種凋亡抑制分子,包括P35,CrmA,IAPs,FLIPs以及Bcl-2家族的凋亡抑制分子。   

1)P35和CrmA是廣譜凋亡抑製劑,體外研究結果表明P35以競爭性結合方式與靶分子形成穩定的具有空間位阻效應的複合體並且抑制Caspases活性,同時P35在位點DMQD!G被靶Caspases特異切割,切割后的P35與caspase的結合更強,CrmA(Cytokine response modfer A)是血清蛋白酶抑製劑,能夠直接抑制多種蛋白酶的活性,但目前還未發現在哺乳動物中發現P35和CrmA的同源分子。   

2)FLIPs(FLICE-imhibirory proterins)能抑制Fas/TNFR1介導的細胞凋亡。它有多種變異體,但其N-端功能前區(Prodomain)完全相同,C端長短不一。FLIPs通過DED功能區,與FADD和Caspase-8,10結合,拮抗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Caspase8,10募集到死亡受體複合體和它們的起始化。   

3)凋亡抑制蛋白(IAPs,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ien)為一組具有抑制凋亡作用的蛋白質,首先是從桿狀病毒基因組克隆到,發現能夠抑制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細胞死亡應答。其特性是有大約20氨基酸組成的功能區,這對IAPs抑制凋亡是必需要的,它們主要抑制Caspase3,-7,而不結合它的酶原,對Caspase則即可以結合活化的,又可結合酶原,進而抑制細胞凋亡。

2.Bcl-2家族:

這一家族有眾多成員,如Mcl-1、NR-B、A1 、Bcl-w、Bcl-x、Bax、Bak、Bad、Bim等,它們分別既有抗凋亡作用,也有促凋亡的作用。多數成員間有兩個結構同源區域,在介導成員之間的二聚體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Bcl-2成員之間的二聚體化是成員之間功能實現或功能調節的重要形式。Bcl-2生理功能是阻遏細胞凋亡,延長細胞壽命,在一些白血病中Bcl-2呈過度表達。   
Bcl-2的亞細胞定位已經明確,它在不同的細胞類型可以定位於線粒體、內質網以及核膜上,並通過阻止線粒體細胞色素C的釋放而發揮抗凋亡作用。此外, Bcl-2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 Bcl-2的過度表達可引起細胞核谷胱苷肽(GSH)的積聚,導致核內氧化還原平衡的改變,從而降低了Caspase的活性。Bax是Bcl-2家族中參與細胞凋亡的一個成員,當誘導凋亡時,它從胞液遷移到線粒體和核膜。有人研究發現,細胞毒性藥物誘發凋亡時,核膜Bax水平的上升與lamin及PARP兩種核蛋白的降解呈正相關。用Bax寡核苷酸處理的細胞,只能特異地阻斷Lamin的降解,對PARP的降解不起作用。這種效應的調控機制目前仍然不清楚。   

總之,細胞凋亡的調節是非常複雜的,參與的分子也非常多,還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知的機理需要我們一步的探索。

引自鏈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9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19 | 只看該作者
六.細胞凋亡與醫學


1.免疫學:

1)胸腺細胞成熟過程中的凋亡:

胸腺細胞經過一系列的發育過程而成為各種類型的免疫活性細胞。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涉及了一系列的陽性細胞選擇和陰性細胞選擇過程。以形成CD4+的T淋巴細胞亞型及CD8+的T淋巴細胞亞型;同時,對識別自身抗原的T細胞克隆進行選擇性地消除,其細胞克隆死亡的機制主要是通過程序性細胞死亡。因此,正常的免疫系統發育的結局,既形成了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又產生了對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耐受機制的形成,主要靠識別自身抗原的T淋巴細胞克隆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機制的活化。   

2)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

AICD是T淋巴細胞程序性死亡的又一個主要類型。正常的T淋巴細胞在受到入侵的抗原刺激后,細胞凋亡T淋巴細胞被激活,並誘導出一系列的免疫應答反應。機體為了防止過高的免疫應答,或防止這種免疫應答無限制地發展下去,便有AICD來控制激活T細胞的壽命。實際上:T淋巴細胞的增殖與T淋巴細胞AICD具有共同的信號通路。T淋巴細胞受到刺激后就開始活化,活化以後的T淋巴細胞如果有生長因子的存在,即發生生殖反應,如果沒有或較少的生長因子的存在,則發生AICD。3)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攻擊:免疫活性細胞,特別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是過繼性免疫治療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抗腫瘤、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免疫活性細胞在攻擊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的細胞時,可誘導靶細胞發生程序性死亡。

2.臨床醫學:
  
細胞凋亡之所以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熱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細胞凋亡與臨床病毒的密切關係。這種關係不僅表現在凋亡及其機制的研究,闡明了一大類免疫病的發病機制,而且由此可以導致疾病新療法的出現,特別是細胞凋亡與腫瘤及愛滋病之間的密切關係倍受人們重視。   
1) HIV病毒感染造成CD4+細胞減少是通過細胞凋亡機制   HIV感染引起愛滋病,其主要的發病機制是HIV感染后特異性地破壞CD4+細胞,使CD4+以及與其相關的免疫功能缺陷,易招致機會性感染及腫瘤,但HIV感染后怎樣特異性破壞CD4+細胞呢?近年認為,CD4+T淋巴細胞絕對數顯著減少的原因,主要是通過細胞凋亡機製造成的。這不僅闡明了AIDS時CD4+T細胞減少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為AIDS的治療研究指明了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   

2)從細胞凋亡角度看,腫瘤的發生是由於凋亡受阻所致   一般認為惡性轉化的腫瘤細胞是因為失控生長,過度增殖,從細胞凋亡的角度看則認為是腫瘤的凋亡機制受到抑制不能正常進行細胞死亡清除的結果。腫瘤細胞中有一系列的癌基因和原癌基因被激活,並呈過表達狀態。這些基因的激活和腫瘤的發生髮展之間有著及為密切的關係。癌基因中一大類屬於生長因子家族,也有一大類屬於生長因子受體家族,這些基因的激活與表達,直接刺激了腫瘤細胞的生長,這些癌基因及其表達產物也是細胞凋亡的重要調節因子許多種類的癌基因表達以後,即阻斷了腫瘤細胞的凋亡過程,使腫瘤細胞數目增加,因此,從細胞凋亡角度來理解腫瘤的發生機制,是由於腫瘤細胞的凋亡機制,腫瘤細胞減少受阻所致。因此,通過細胞凋亡角度和機制來設計對腫瘤的治療方法就是重建腫瘤細胞的凋亡信號轉遞系統,即抑制腫瘤細胞的生存基因的表達,激活死亡基因的表達。   

3)細胞凋亡的研究將給自身免疫病帶來真正的突破   自身免疫病包括一大類難治性的免疫紊亂而造成的疾病,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及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是引起自身免疫病的主要免疫病理機制,正常情況下,免疫細胞的活化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在自身抗原的刺激作用下,識別自身抗原的免疫細胞被活化,從而通過細胞凋亡的機制而得到清除。但如這一機制發生障礙,那麼識別自身抗原的免疫活性細胞的清除就會產生障礙。有人觀察到在淋巴增生突變小鼠中觀察到Fas編碼的基因異常,不能翻譯正常的Fas跨膜蛋白分子,如Fas異常,由其介導的凋亡機制也同時受阻,便造成淋巴細胞增殖性的自身免疫疾患。   

4)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病變:目前知道老年性痴獃是神經細胞凋亡的加速而產生的。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不可逆的退行性神經疾病,澱粉樣前體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早老蛋白-2(PS2)的突變導致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FAD)。研究證明PS參與了神經細胞凋亡的調控PS1、PS2的過表達能增強細胞對凋亡信號的敏感性。Bcl-2基因家族兩個成員Bcl-xl和Bcl-2參與對細胞凋亡的調節。


引自鏈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0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5-4-20 04:23 編輯

七.細胞凋亡的檢測

1. 早期檢測:
  
1) PS(磷脂醯絲氨酸)在細胞外膜上的檢測:

細胞凋亡PS從細胞膜內側轉移到外側在細胞受到凋亡誘導后不久發生, 可能作為免疫系統的識別標誌。AnnexinV,一個鈣依賴性的磷脂結合蛋白,能專一性的結合暴露在膜外側的PS,再通過簡單的顯色或發光系統進行檢測。由於這是一種凋亡早期的活細胞檢測(懸浮細胞和貼壁細胞都適用),可與DNA染料或別的晚期檢測方法相結合來標記凋亡的發展階段。   

美國著名生物試劑公司CLONTECH和INTERGEN公司分別開發了多種標記的Annexin V產品,簡便快速,10分鐘就可完成檢測。其中帶熒游標記的Annexin V-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及Annexin V-FITC,靈敏度高,可作為FACS(流式細胞分選)方法篩選凋亡細胞的基礎。由於融合蛋白Annexin V-EGFP,EGFP與PS 的結合比例為1:1,還可進行定量檢測。除此之外,還提供生物素偶聯的Annexin V,可通過常用的酶聯顯色反應來檢測。另外,MACS公司將磁珠包被Annexin V,可採用磁分選方法篩選凋亡細胞。   

2)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改變的檢測:   

這反應了細胞凋亡研究中相對較新的趨勢,研究什麼樣的氧化還原環境引起下游事件的發生。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TM Glutathione Detection Kit通過熒光染料monochlorobimane(MCB)體外檢測凋亡細胞細胞質中谷光苷肽的減少來檢測凋亡早期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的變化。正常狀態下,谷光苷肽(glutathione:GSH)作為細胞的一種重要的氧化還原緩衝劑。細胞內有毒的氧化物通過被GSH還原而定期去除,氧化型的GSH又可被GSH還原酶迅速還原。這一反應在線粒體中尤為重要,許多呼吸作用中副產物的氧化損傷將由此被去除。在Jurcat和一些其它類型的細胞中,細胞膜中有可被凋亡信號啟動的ATP依賴的GSH轉移系統。當細胞內GSH的排除非常活躍時,細胞液就由還原環境轉為氧化環境,這可能導致了凋亡早期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降低,從而使細胞色素C(三羧酸循環中的重要組分)從線粒體內轉移到細胞液中,啟動凋亡效應器caspase的級聯反應。   由於 GSH與氧化還原作用及線粒體功能密切相關,此項檢測除了對研究細胞凋亡的起始非常有用外,還可用於心臟病、中風等疾病治療的研究。但有些細胞如:HeLa 和3T3細胞凋亡時沒有明顯的GSH水平的變化,不能用此法檢測。   

3)細胞色素C的定位檢測   

細胞色素C作為一種信號物質,在細胞凋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它存在於線粒體內膜和外膜之間的腔中,凋亡信號刺激使其從線粒體釋放至細胞液,結合Apaf-1 (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后啟動caspase級聯反應:細胞色素C/Apaf-1複合物激活caspase-9,後者再激活caspase-3和其它下游caspase。細胞色素C氧化酶亞單位Ⅳ(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Ⅳ:COX4)是定位在線粒體內膜上的膜蛋白,凋亡發生時,它保留在線粒體內,因而它是線粒體富集部分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標誌。   ApoAlertTMCell Fractionation Kit不用超離心,可從凋亡和非凋亡細胞中快速有效分離出高度富集的線粒體部分,再進一步通過Western雜交用細胞色素C抗體和COX4抗體標示細胞色素C和COX4的存在位置,從而判斷凋亡的發生。   

4) 線粒體膜電位變化的檢測:   

在凋亡研究的早期,從形態學觀測上線粒體沒有明顯的變化。隨著凋亡機制研究的深入,發現線粒體凋亡也是細胞凋亡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很多生理生化變化。例如,在受到凋亡誘導后線粒體轉膜電位會發生變化,導致膜穿透性的改變。MitoSensorTM,一個陽離子性的染色劑,對此改變非常敏感,呈現出不同的熒光染色。正常細胞中,它在線粒體中形成聚集體,發出強烈的紅色熒光。凋亡細胞中,因線粒體穿膜電位的改變,它以單體形式存在於細胞液中,發出綠色熒光。用熒光顯微鏡或流式細胞儀可清楚地分辨這兩種不同的熒光信號。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 Mitochondrial Membrane Sensor Kit就採用這種原理來檢測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但是,這種方法不能區分細胞凋亡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

2. 晚期檢測:
  
細胞凋亡晚期中,核酸內切酶(某些Caspase的底物)在核小體之間剪切核DNA,產生大量長度在180-200 bp 的DN***段。對於這一現象的檢測通常有以下兩種方法:   

1) 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   
通過DNA末端轉移酶將帶標記的 dNTP (多為dUTP)間接(通過地高辛)或直接接到DN***段的3』-OH端,再通過酶聯顯色或熒光檢測定量分析結果。美國Intergen公司提供多種標記方法,直接熒游標記,地高辛介導熒游標記或過氧化物酶聯顯色,可做細胞懸液、福爾馬林固定或石蠟處理的組織、細胞培養物等多種樣本的檢測。其中,直接標記步驟少,操作簡便。而間接標記有信號放大的作用,檢測靈敏度高。   

2) LM-PCR Ladder (連接介導的PCR檢測)   

當凋亡細胞比例較小以及檢測樣品量很少(如活體組織切片)時,直接瓊脂糖電泳可能觀察不到核DNA的變化。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LM-PCR Ladder Assay Kit通過LM-PCR(ligation-mediated PCR),連上特異性接頭,專一性地擴增核小體的梯度片段,從而靈敏地檢測凋亡時產生的核小體的梯度片段。此外,LM-PCR 檢測是半定量的,因此相同凋亡程度的不同樣品可進行比較。   上述兩種方法都針對細胞凋亡晚期核DNA斷裂這一特徵,但細胞受到其它損傷(如機械損傷,紫外線等)也會產生這一現象,因此它對細胞凋亡的檢測會受到其它原因的干擾。   
3) Telemerase Detection (端粒酶檢測)   

這是相對來說推出較早,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組成的核蛋白,它可以自身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端粒區重複序列,使細胞獲得「永生化」。正常體細胞是沒有端粒酶活性的,每分裂一次,染色體的端粒會縮短,這可能作為有絲分裂的一種時鐘,表明細胞年齡、複製衰老或細胞凋亡的信號。研究發現,90%以上的癌細胞或凋亡細胞都具有端粒酶的活性。Intergen公司的TRAP-eze Telemerase Detection Kit在1996年率先推出。它提供特定的寡核苷酸底物,分別與底物及端粒重複序列配對的引物。如果待測樣本中含有端粒酶活性,就能在底物上接上不同個數的6鹼基(GGTTAG)端粒重複序列,通過PCR反應,產物電泳檢測就可觀察到相差六個鹼基的DNA Ladder現象(參見圖4)。此外,Intergen公司還提供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的試劑盒.   同樣,這種檢測方法也不專對細胞凋亡,檢測結果也不純反應細胞凋亡的發生。

3.mRNA水平的檢測
  
研究者們發現了很多在細胞凋亡時表達異常的基因,檢測這些特異基因的表達水平也成為檢測細胞凋亡的一種常用方法。

據報道,Fas 蛋白結合受體后能誘導癌細胞中的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s)等靶細胞。Bcl-2 和bcl-X (長的) 作為抗凋亡(bcl-2 和bcl-X)的調節物,它們的表達水平比例決定了細胞是凋亡還是存活。一般多採用Northern雜交和RT-PCR走膠對它們進行檢測。

隨著近年來熒光定量PCR技術的發展,用定量PCR技術來檢測基因表達水平無疑比之前者更快更準確。Intergen公司的Amplifluor? Apoptosis Gene Systems就根據這一新技術原理,通過檢測fas, bax-alpha 和 bcl-X (長的) 基因的 mRNA表達水平來進行細胞凋亡的檢測。


引自鏈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9.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1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25 | 只看該作者


在該研究領域,湧現出不少容易混淆之概念!
例如:

一.程序性細胞死亡(PCD)包括細胞凋亡(apoptosis)、自噬性細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類凋亡(paraptosis)、有絲分裂災難(mitotic catastrophe)、脹亡(oncosis)、凋亡樣程序性細胞死亡(model of apoptosis-like)和壞死樣程序性細胞死亡(model of necrosis-like)等。

二.有人將"細胞凋亡"等同於"程序性細胞死亡";但更多的人認為:"程序性細胞死亡"包括:細胞凋亡(I型PCD)與細胞自噬(II型PCD)!

目前對"細胞凋亡",細胞自噬與細胞壞死三者,病理學界已經有了一些鑒別診斷之方法!

見下鏈接內容:http://news.dxy.cn/bbs/topic/18124558?tpg=1&age=0

三.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之概念區別:

1.細胞凋亡是基因調控的主動過程,典型的細胞凋亡過程涉及一系列胱天蛋白酶(caspase)的水解、活化和信號傳遞過程。細胞凋亡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科爾等於1972年提出的。90年代才證明,細胞凋亡是基因調控的主動過程!

2.60年代即已發現細胞自噬"現象,它是指細胞內的溶酶體降解自身細胞器和其他大分子的過程。當細胞在缺乏營養或發生應激反應時,可發生細胞自噬現象。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2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31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一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一: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tpg=1&ppg=1&age=0#0

----------------------------------------------------------------

tangdl2000: 你好!

因在首頁看到liutcy網友發的"抗凋亡誘導抗腫瘤"這個貼子,就進來轉一轉!

故寫下了首個關於"細胞死亡通路悖論(Cell death pathway paradox)"與"細胞凋亡通路悖論(Apoptosis pathway paradox)"復貼!

我也初檢索過一下本站內有關"細胞凋亡"方面的內容,未見系統深入討論過!
考慮到DXY站內大多數是臨床醫師,對"細胞凋亡","細胞自噬",程序性細胞死亡"等概念恐怕聽得就不多,更不要說概念清楚!
故花了不少時間進行了中英文專題檢索!

我不同意你的一些看法:

1.因我未見你在DXY站內發過有關這方面比較系統的貼子(從基本概念,到各個概念鑒別)!

2.如不從基本概念開始,讀者中恐怕不會超過150人真看得懂此貼!何況開始幾貼多是英文的!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跟讀此貼!

3.所貼上中英文檢索內容之貼(很多都是我親自譯過來的),也都標明了出處!我也初步看過,應該對站內大多數專業讀者有正面意義!既便有些概念有爭議,現在也是各有各說,也未見統一意見!或許孤陋寡聞,那能否請你能將這些"概念",逐一做一認真的並有內容的點評!以便我和大家學習!

4.你的水平如何,本人現在還不清楚!建議你將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否貼出來,我和大家一定學習!

5.此外,要相信讀者們的判斷能力! DXY內藏龍卧虎,行家大有人在!多聽聽大家的看法,沒有壞處!我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過程!

DXY站是個開放網站!大家均可發言!

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謝謝!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3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35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二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二: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tpg=1&ppg=1&age=0#0
-------------------------------------------------------------------------

tangdl2000 wrote:
D.QU:
我那是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別太當真。
細胞自噬DXY有一個專題,可以參考. 另外你那個帖子別重複發,否則討論不深入了:
http://cell.dxy.cn/bbs/topic/14167726

-------------------------------------------------------------------------

tangdl2000:

你提到的站內"細胞自噬"之貼,我原看過!討論的很不錯!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對"細胞死亡通道"各種方式,並未做匯總!更未做過全面比較!

故我放在"科技動態版"之生命科學欄目中的下貼:

細胞死亡通道(細胞凋亡,細胞自噬,細胞壞死與其他)全面比較!
http://news.dxy.cn/bbs/topic/18124558?tpg=1&age=0

就談不上是重複發貼!

也有必要做進一步深入探討!以便大家真正全面搞清楚這一領域的各種問題!

而這種深入探討,在本貼中討論顯然已不合適!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4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38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三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三: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ppg=2&age=0#0

--------------------------------------------------------------------------

tangdl2000 wrote:

......

不說別的,就說這個「自噬」,早期的研究包括哪些大牛們的綜述叫他「II型程序性死亡」,目前大牛們都改口了,並且在其綜述中加了限定詞,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引起死亡。為什麼這樣說了,因為基本上任何刺激都能誘發自噬和凋亡,只是門檻不一樣,以前看到自噬引起死亡實際上是混雜的凋亡引起的,當然體外實驗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類似毒性反應了)。因此更為科學的說自噬是一種應激反應,功能的是「程序性存活」。

......

--------------------------------------------------------------------------

D.QU回復:

那麼請教一下:

1.你認為「細胞自噬」到底屬不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
2.你說的"目前大牛們都改口了,並且在其綜述中加了限定詞,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引起死亡。"這句話具體含意何在?是指在限定條件下,「細胞自噬」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或否?有無國際權威性組織之結論?而不是某一大牛自說自話!
3.你不認為任何實驗都有一個邊界條件嗎?即你說的"門檻"?
4.你說,體外實驗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那麼在體內呢?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實驗研究結果?
5.以前看到自噬引起死亡實際上是混雜的凋亡引起的!你自己看到過嗎?在光鏡下還是電鏡下?
6.你說,更為科學的說自噬是一種應激反應,功能的是「程序性存活」。那麼,自噬所致的「程序性死亡」與其所致的「程序性存活」兩者之間,邊界條件何在?

還有很多問題容后再請教!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5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39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三: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三: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ppg=2&age=0#0

--------------------------------------------------------------------------

tangdl2000 wrote:

......

不說別的,就說這個「自噬」,早期的研究包括哪些大牛們的綜述叫他「II型程序性死亡」,目前大牛們都改口了,並且在其綜述中加了限定詞,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引起死亡。為什麼這樣說了,因為基本上任何刺激都能誘發自噬和凋亡,只是門檻不一樣,以前看到自噬引起死亡實際上是混雜的凋亡引起的,當然體外實驗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類似毒性反應了)。因此更為科學的說自噬是一種應激反應,功能的是「程序性存活」。

......

--------------------------------------------------------------------------

D.QU回復:

那麼請教一下:

1.你認為「細胞自噬」到底屬不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
2.你說的"目前大牛們都改口了,並且在其綜述中加了限定詞,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引起死亡。"這句話具體含意何在?是指在限定條件下,「細胞自噬」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或否?有無國際權威性組織之結論?而不是某一大牛自說自話!
3.你不認為任何實驗都有一個邊界條件嗎?即你說的"門檻"?
4.你說,體外實驗最終的結局都是死亡,那麼在體內呢?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實驗研究結果?
5.以前看到自噬引起死亡實際上是混雜的凋亡引起的!你自己看到過嗎?在光鏡下還是電鏡下?
6.你說,更為科學的說自噬是一種應激反應,功能的是「程序性存活」。那麼,自噬所致的「程序性死亡」與其所致的「程序性存活」兩者之間,邊界條件何在?

還有很多問題容后再請教!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6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47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四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四: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ppg=2&age=0#0

------------------------------------------------------------------------

tangdl2000 :

你好!首先感謝你的回貼!

同意你的下列看法:因為牽涉的都是概念性的東西,而概念性的東西是隨著研究進展,人們認識改變而變化的。

但在這世界上,從哲學上來說,任何時侯不存在絕對的真理!既便對大牛們的觀點,也應如此!

任何領域對某一個新概念做出定義之後,其他人如欲取消之,就應拿出十足的理由,並廣泛獲得同行共識!

壹.關於「細胞自噬」問題:

一.在你對「細胞自噬」到底屬不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之下面一段話回復中:

A.早期的文獻由於自噬概念比較新,因此僅檢查一下自噬的指標,例如電鏡,LC3的turnover以及spots formation.此時這些作者看到了兩個現象,自噬指標出現,而且細胞又死亡了,於是有些作者在概念上進行搶先定義,出現了II型程序性死亡。

B.此外大牛們自己的實驗室也開始做了,於是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但是他們又不好否定自己發表的高水平綜述,於是在概念上加了限定,在某些情形下自噬導致死亡,此外過多的自噬在細胞內堆積,達到一定程度后當然也會矯枉過正,出現紊亂和死亡。

二.你說"目前大牛們都改口了,並且在其綜述中加了限定詞,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引起死亡。"這句話具體含意何在?是指在限定條件下,「細胞自噬」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或否?有無國際權威性組織之結論?而不是某一大牛自說自話!"之回復中:

你說:這些大牛2010年的綜述摘要中不會提及II型程序性死亡,只是在正文中稍加介紹。大牛之前的綜述在摘要中都可能說II型程序性死亡。

看完你關於這個問題的上述答覆,是不是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1.即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際權威性組織,對「細胞自噬」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做出明確的明文否定?因這些大牛2010年的綜述摘要中不會提及II型程序性死亡,只是在正文中稍加介紹.-->也就是說,但還是介紹了,並沒有被取消?

2.「細胞自噬」不屬於「II型程序性死亡」,到目前這只是你個人的看法!

貳.關於"量效和時效"

你不認為任何實驗都有一個邊界條件嗎?即你說的"門檻"?

--這個不好定義,門檻是相對定義的。通常是通過量效和時效實驗,來看這個反應,同時檢測細胞的數目。例如經典的營養缺乏導致自噬的模型,1個小時就誘導自噬了,這個時候沒有看見任何凋亡和壞死,然後慢慢的其他也出現了。

在我個人看來,"量效和時效實驗"仍脫不出傳統理論的束縛!因為它還是缺乏"以時間配合空間"的當代科學思想!有時間我會用自己的理論觀點,詳述這個與"細胞死亡通道"研究相關的問題!

叄.關於"光鏡下還是電鏡下"對"自噬或凋亡"之觀察問題:

以前看到自噬引起死亡實際上是混雜的凋亡引起的!你自己看到過嗎?在光鏡下還是電鏡下?
你的回答如下--當然看過。

那麼,就請容我再次請教如下:

您在何種實驗條件下,以及何種電鏡方式下,觀察過"自噬或凋亡"現象?您觀察過幾個器官或系統的的"細胞自噬或細胞凋亡"現象?您覺得那個器官的"細胞自嗜或凋亡"現象,最宜觀察和最先出現?您覺得各在多少倍的電鏡下,各個器官的"細胞自嗜或凋亡"表現最為清楚?

肆.關於"自噬程--序性死亡」與「自嗜程序性存活」兩者之間邊界條件!

在病歷("理",改一字)生理學的三大經典理論之一是損傷與抗損傷並存。當抗損傷耗竭的時候,或者矯枉過正的時候,另一面就出現了。自噬在本資(質,再改一字)上還是應激反應。

同意你的上述看法!

但對我的問題:自噬所致的「程--序性死亡」與其所致的「程序性存活」兩者之間,邊界條件何在?

答非所問!

伍.你的下列意見:此外本發言只限制在本貼,我個人不希望你黏貼到你的整理貼中,以恐以訛傳訛。

我不同意你的這一看法!其理由如下:

1.當代國際網際網路的普及,加之網上版權法之建立,遲早有一天取代雜誌報刊功能!
2.作為一個人的學術新觀點,一旦在網上公布,其價值一點不會低於國際權威雜誌!
3.只要這位發表自己觀點的作者,  不剽竊人家在網上"白紙黑字"寫就文字就可以!
4.尤其是對參與了某一專題討論的作者而言,就更沒有權力限制人家在自己發的貼子中"如實轉載"這一討論結果!有來有往這才公平!
5.以恐以訛傳訛,本人以為你過慮了!因在這個研究領域,本來就存在眾多問題,所以才會引起關注!
況且,凡系有生命力正確的東西就不怕爭鳴!而且越辯其概念越明!

愚孤陋寡聞,敬請指教!

一點意見,僅供參考!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7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54 | 只看該作者

曲度與tangdl2000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五



曲度與tangdl2000站友關於"細胞死亡通道"專題的對話之五:
鏈接如下:http://news.dxy.cn/bbs/topic/18108752?ppg=2&age=0#0

---------------------------------------------------------------
曲度編著:"細胞死亡通道"研究領域只揭"冰山一角"!仍處在"瞎子摸象"階段?

---------------------------------------------------------------

tangdl2000 wrote:

謝謝樓主的認真,你說的問題,我已回答不上來,十分抱歉。

希望其他戰友能幫找到答案,祝實驗順利。

個人還有一點愚見,這種專業的問題最好到這裡找答案:
http://www.ncbi.nlm.nih.gov/

-------------------------------------------------------------

tangdl2000 :你好!

1.說實話,看過你不少貼子,也知你對這個研究領域,確實有很深的理解!而我對之確真是個門外漢!但我的一位留學英國加拿大的親戚,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分子生物學專家!因與之經常討論相關問題,故對此略知一二.

2.同時,我在1980-1982年,因實驗研究"腹主動脈阻斷後與撤鉗后"問題,用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日本電鏡,曾系統觀察過至少七個以上臟器(腦,肺,肝,腎,胰,腸與脊髓等)的病理變化;故對與其相關的"細胞凋亡"等問題就會敏感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3.1980-1982年當時這方面的研究困難重重,連國內當時這方面公認的病理學電鏡權威應國華教授(河北新醫大),也只觀察過三個臟器(肝腎肺)!電鏡水平下觀察,自然就會涉及各種亞細胞器細微之結構變化!

4.當時我只好一切從找查外文資料和自己做電鏡觀察開始(因國內沒有先例;全國所有醫學院中連病理學老師當時都沒有看過上面我所提到的全部臟器的電鏡片,更沒有中文文獻,所以就沒有地方去學,只好一邊自學一邊觀察),做了幾百電鏡標本,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經篩過後手中集累了幾百張珍貴的電鏡照片!

爾後,數年中又因研究工作需要,幾乎觀察和收集齊了全身所有器官的電鏡標本,又集累了近千張電鏡照片!因此,到現在都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國內或許沒有誰所觀察過的器官電鏡標本比我多和廣!

5.上面問題是我故意試探你的水平和攻你之短處的;我也知你長處在其他方面,請你不要放在心上!

6.但有關"細胞死亡通道"的問題,我卻真的有與他人或許不同的看法:

A.至今它是一個人類認識領域的"黑洞",而且本人預計在至少100年內,不可能會有根本性的突破!

B.原因在於:"細胞"本身就相當與一個"小宇宙"! 人類研究"細胞"其困難程度一點都不會小於研究"宇宙"!您說困難不?

C.研究"細胞死亡通道"問題,就好似研究臨床機體整體層次的"多臟器衰竭死亡"問題一樣困難!
如果后一個問題那麼容易攻克,臨床還會死人嗎!您說有可能嗎?前者也同此理!只是層次不同!

D.現在這個研究領域的國際大牛們只是處在"瞎子摸象"階段,但卻大多自我淘醉不醒而已!你和大家都不要迷信!應獨辟它途!

E.該領域目前所揭示的一些現象只是"冰山一角"!遠沒有達到可以歸納成一個完整系統理論之程度!

F,如果對之研究換一種指導思想,或許就有可能闖出一條全新的寬廣道路!
鏈接:http://www.dxy.cn/bbs/topic/17861508?tpg=1&age=0

最後你所提到的下面一點:

個人還有一點愚見,這種專業的問題最好到這裡找答案:
http://www.ncbi.nlm.nih.gov/

本人認為關於這個領域的很多問題,在該網站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因該整個領域研究的指導思想還停留在原處!並未出現新東西!

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同時感謝你的直率和坦言!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8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56 | 只看該作者


最近有關"細胞死亡"的專業討論,在DXY園站內很熱鬧!在這一個領域研究中似乎發生了一些天翻地復的大事,但靜下心來認真深入思考,實際上在這個研究領域的很多基本概念,人們尚待澄清!

該領域近10幾年來,不斷發現有人提出一些反傳統現象:一方面說明這一領域引起了人們廣泛重視和有了一些新的進展;另一方面這意味著這一研究領域仍很年青以及尚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

然而,該研究領域中很多基本概念定義較混亂,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唯有理順該領域的基本概念之後,人們方有可能建立起一個經得起邏輯推敲的牢固的理論體系,並在此基礎之上向前挺進!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19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4:59 | 只看該作者

細胞自噬--歷史與進展(專題文獻彙集-1997-2010)

本帖最後由 huabin 於 2015-4-20 07:42 編輯



注:下面這一組文章,很多是該領域經典之作或工具書,故時過幾年仍有重要參考價值,故附上.


細胞自噬--歷史與進展(專題文獻彙集--1997-2010)

這是tangdl2000醫師為DXY生命科學專業網站所做的該專題文獻檢索工作!

我初步統計了一下:

2010年11篇;---->全部譯出!
2009年 2篇;---->已經譯出!
2008年 3篇;---->已譯譯出!
2007年 4篇;---->已譯譯出!
2005年 1篇;---->已經譯出!
2000年 1篇;---->已經譯出!
1998年 1篇;---->已經譯出!
1997年 1篇;---->已經譯出!

合計: 24篇!

本人決定一周內,將上面所有英文摘要全部譯出!

現將譯文全部貼在後面,以饗DXY站內廣大讀者!

D.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2404

帖子

47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7
20
 樓主| huabin 發表於 2015-4-20 05:01 | 只看該作者

曲 度譯:細胞自噬能延長壽命嗎?

2010年第一篇:

曲 度譯:細胞自噬能延長壽命嗎?

Madeo F, Tavernarakis N, Kroemer G:Can autophagy promote longevity,Nat Cell Biol. 2010 Sep;12(9):842-6.

Frank Madeo is in the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sciences, University of Graz, 8010 Graz, Austria.

Abstract
Organismal lifespan can be extended by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histone acetylation, the insulin/IGF-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pathway or the p53 system. Longevity-promoting regimens, including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inhibition of TOR with rapamycin, resveratrol or the natural polyamine spermidine,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utophagy (a cytoprotective self-digestive process) and in some cases were reported to require autophagy for their effects. We summarize recent developments that outline these links and hypothesize that clearing cellular damage by autophagy is a common denominator of many lifespan-extending manipulations.

摘要
通過基因操縱細胞進程,例如組蛋白乙醯化作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IGF-1)通路,或者p53系統,可以延長生物機體的壽命 。

促進長壽方法,包括熱量限制,用雷帕黴素(rapamycin),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或自然多胺精胺(polyamine spermidine)抑制TOR之作用,已被認為與細胞自噬(一種細胞保護自我消化過程)相關;此外,在某些情況下,據報告認為需要這種細胞自噬對它們之作用。

我們總結了最近的事態發展及這些聯繫之綱要,並假設通過細胞自噬清除細胞損傷(的方法),是延長壽命操控之許多(方法)的共同之處。

PMID: 20811357 [PubMed - in process]


tangdl2000選文2010-09-04 12:01
HUABIN 翻譯初稿 (2010。9。4 22:3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9 1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