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網:柴靜的霧霾科普為什麼引起共鳴?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3-20 0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3-2 09:33

姜文來

自離職央視后,沉寂許久的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攜個人視頻新作《穹頂之下》宣告歸來,這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焦時下熱點的霧霾問題,片中繼續柴靜的深度調查風格,花費百萬元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深度解析了霧霾的生成原因和解決之道。她表示,職業訓練和母親本能都讓她覺得應該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以PM2.5之微小,人眼無法看到,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柴靜的新作在短時間內引起廣泛關注。(3月1日《新聞晨報》)

近兩天微信、QQ、簡訊、新聞都是關於柴靜《穹頂之下》的消息,柴靜又成為新聞關注的熱點之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打開視頻,從頭看到尾,給我的印象,柴靜用她的心血,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的霧霾科普課。

客觀地說,柴靜在片中提出的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在科學界早已有了答案,並且科學家通過不同渠道進行了公開,但為什麼科學家的話沒有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柴靜的《穹頂之下》作品就能引起公眾的共鳴?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社會問題。柴靜的《穹頂之下》之所以迅速成為關注的熱點,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科普性,她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講霧霾,大部分人都能聽得懂,好像和你嘮家常,親切;二是生動性,柴靜用動畫、問答、現實污染畫面等綜合手段講霧霾,生動;三是深刻性,柴靜拋開了霧霾的表面文章,針對霧霾的核心問題,深入闡釋霧霾危害、產生的機制以及如何辦,抓要害;四是追問性,針對每一個問題,追根問底,從中揭示霧霾的真相,抓心;五是普遍性,霧霾污染同水污染等污染不一樣,沒有人能夠逃脫其危害,隨著霧霾發生的頻繁,霧霾已經成為普遍性問題,國人高度關注,切身體會;六是明星性,柴靜是名人,其以往的作品給人深刻印象,口碑較好,社會對其作品高度認可,新的作品問世引發熱捧毫不奇怪,名人效應。

柴靜的《穹頂之下》最大的意義是動員全社會高度重視霧霾污染問題,針對霧霾產生機制採取適應性對策,儘快治理霧霾,還我們一個藍天!闡釋霧霾機理及對策是科學家的任務;治理霧霾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監督霧霾污染和治理霧霾需要公眾廣泛的參與。柴靜用她特有的敘事方式將其有機結合起來,將霧霾科普推向一個新高度,必將對霧霾的治理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我們應該感謝柴靜為環保所做的貢獻。

治理霧霾,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碧藍的天空」,這是自然曾經賜予給我們的免費品,由於我們不珍惜將其「丟掉了」,將其尋找回來是環境的回歸,不是對自然的恩賜,而是我們還自然的欠賬,也是我們可持續生存和發展迫切需要。《穹頂之下》揭示了霧霾治理具有複雜性,涉及到政治、經濟、環境、能源、體制等諸多方面。儘管複雜,但只要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依法治黨,治理霧霾還一個碧水藍天不是夢。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