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黎明:濮陽老鄉孟瑞鵬不該下水救人?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6 1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捨己救人不可取,美德當頭害死人

  事件發生地離我不遠。2月26日下午,濮陽老鄉、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三學生孟瑞鵬,在清豐縣韓村鄉西趙樓村蓮花池一帶遊走時,因下水搭救兩個女童不幸溺亡。河南大河報等媒體報道孟瑞鵬 「見義勇為」后,此事突然發生轉折,有媒體報道,當地警方表示孟瑞鵬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繼而孟瑞鵬的家人與學校均表示難以接受,全國輿論為此沸騰。

  數日之內事態再次反轉,濮陽警方、清豐官方先後作出結論,充分肯定孟瑞鵬捨己救人的見義勇為行為,而聲稱孟瑞鵬系自己掉入水中的被救兒童母親盧某,「表示深深的歉意」,承認因怕擔責賠償而說謊並教孩子說謊。3月3日上午,孟瑞鵬遺體告別儀式在其老家濮陽清豐縣孟焦夫村舉行,河南省、濮陽市授予他「見義勇為模範」等榮譽稱號。

  大學生救人溺亡,一波三折,情節離奇,加「忘恩負義」昧心撒謊,再想到「不敢救老人」現象,於是,一個原本常見的見義勇為的悲劇事件轟動全國。關乎「良心」、「寒心」及「精神」的議論已經足夠,這裡,我拾遺補缺,講幾句許多人不願聽的話。

  熱議中總少不了「地域歧視」的表演。河南人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在鄉里鄉外都多有行俠仗義之舉,而這一事件中救人的,還原真相的,切實呵護英雄的,都是河南人。動輒「圈地論人」的網民,於此再次展示了幾等於零的邏輯能力。

  即便對撒過謊的那位母親,也應該點贊。其人撒謊后一直自責以致晝夜輾轉難眠,在遺體告別儀式上領兩個孩子當眾跪哭,能這樣實屬不易,若我們社會中的諸多「成功人士」還能為撒謊而感到內疚與痛苦,也似這位村婦一樣良心未泯,大家就不必吐槽全社會的道德淪落了。

  同類之間的救助心理與行為,並非人類所獨有,救人濟難之「美德」於我們人類而言,若非自顧不暇一直都不會丟失無存,所以,我從來都不擔心社會有一天會墮落到 「無救」的地步。再則,客觀地說,施救者並非都是日常中的高尚者,殺人、害人的歹徒也會出手救人,這現象一點都不稀奇。我們褒獎施救者,將其稱之為「好人」,實際上是肯定救人這一「好事」,承認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人,在那個時間節點發生了高貴行為並展現了高貴氣質。

  張龍和盧延章這兩位濮陽老鄉救起了落水女童,喊出盧延章攜帶簡單工具奔向出事地點的某女士,所起的作用也極為重要。他們的思想覺悟或精神文明高度,比大學生孟瑞鵬低嗎?回答只能是處在同等高度。他們是有效的施救者,沒下水、沒舍己就救了人,也正因為他們正確救人、沒死沒傷,而享受不到崇高榮譽與聚焦式關注。也就是說,社會和公眾側重於「精神評判」,褒獎死去的孟瑞鵬等見義勇為英雄,其實是尊重他們所付出的最大代價、表示深沉惋惜之情的必要方式,而就褒獎行為的「社會功能」來說,在於鼓勵其他社會成員,維持「美德水準」。

  然而,救人必得講實效,只講精神,那就有點精神病的樣子。鼓吹「捨己救人」,就似乎有毛病的癥狀。生命價值各人同等,我們憑什麼對「以命換命」抱那麼高的熱忱呢?我們應該要的是不捨己救人或救人不舍己,低代價的有效救人。

  女童落水之際,誰最急?誰最想盡最大努力、付最大代價救起孩子?見義勇為精神的動力,比不了憐子的母愛,最心急的當然是孩子的母親。但她沒有二話不說跳下湖去,這裡沒有精神動力不足的問題,有的只是從實際出發的技術考量。她知道水深,知道不會游泳跳下去的結局更槽糕。

  孟瑞鵬是個好孩子,他為救人而死,我敬重這樣的濮陽老鄉,但我還是不得不說,女童獲救和他舍己下水行為之間並無關聯,他白搭了一條性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對他的死倍感惋惜。

  所有的報道與傳言,均沒有提到孟瑞鵬怎麼救人,原因是無話可說。他毫不猶豫勇於救人,反倒成為沒被救起的遇難者,這個「道德美悲劇」,是事實。而大家都由衷希望他起到了某種作用,於是善意迴避他救人的細節,不忍指出這裡美德之外的殘酷性。

  孟瑞鵬之死起於一次不該發生的誤判。「聽到我呼救就過來了,他把衣服和手機放在地上,嘴裡還嘟囔著這護欄咋回事,這水有多深啊,然後就跳到水裡去了。」無須再問,他不會游泳,會游泳的人不會疑問水深,也不可能穿鞋下水。在道德意識驅使下,他顧不上觀察(橋頭上有寫著「水深危險」的警示牌),沒意識到不會游泳又無法在水中腳踏實地的危險。

  淹死人的那個人工湖水深2.5米,報道中稱「圍湖欄杆」斷裂,此處表達不確。斷裂的欄杆(管理方為事故第一責任人應擔責、賠償),其實是木橋護欄,而這座木橋橫穿人工湖中心,這明顯意味著橋下就是深水區。一個不會水的人跳下去的後果是瞬間沒頂嗆水,除了出自本能的徒勞掙扎,什麼都做不了。

  女孩沒淹死,第一救助因素是羽絨服。一時不透水的衣服托住體重不大的孩子漂在水面,等來了後到的施救者。最快而穩妥的救人辦法是有的,想到此法並不需要很高智慧,那就是當即踹斷已經斷裂過的木欄,將其推入水中。若有此一念,斷無悲劇發生——這樣不會有誰名揚天下,但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不聞名的高級文明行動。

  動機正確,行動果決,可是,若無救人技能、智慧,越是果決迅猛則代價越大。美德當頭害死人,當正確動機取代技術、工具等現實考量,當美德動力沖跑理智判斷,這種具有壓倒優勢的美德,就成為對誰都沒有好處的禍害,成為導致悲劇發生的重要因素。

  非常優秀的青年,卻具有某種致命的弱點,而依主流標準審視,這些致命弱點被當作不值一提或不便提起的東西。賦予人「善假於物」的素質與臨險急智,在任何教育階段都是重要的教育目標,而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青年,卻不能憑理性與常識處理問題,對此我只能說遺憾和痛惜。

  孟瑞鵬之死為他們「德育」的成功提供了證據,這也是我更加討厭他們教育和宣傳的理由。我希望的是出現好多技術與理智當頭、不捨己救人的施救者,實在不願再看到白搭性命的文明模範了。別因具備美德而死,不可鼓勵他人白白送死,我想,說出這些別人不說的話,應該是我這種人做的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