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人想超過中國都快想瘋了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1-29 2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人想超過中國都快想瘋了 (2015-01-20 21:43:22)轉載▼
       
    邱 林

2014年9月,當印度把一顆造價低廉的衛星送入火星軌道時,一家媒體公司忍不住拿印度與中國作對比。新德里電視台網站說,雖然「印度象」在其他大多數方面都不如「中國龍」,但印度最起碼在奔向紅色行星——火星的賽跑中跑贏了中國。現在把目光轉回到地球,印度渴望在另一場賽跑中偷偷跑到中國的前頭。

眼下似乎出現了將印度與中國相比的苗頭。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GDP已由2010年前的兩位數增長變為個位數增長,2014年GDP的增長為7.4%。這給印度人趕超中國留下一個口實。印度人相信,在就任半年多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領導下,他們將重新煥發活力。但在印度復甦仍然緩慢而脆弱的情況下,這種苗頭也令人擔憂——或許是過度自信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今天(1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這是中國GDP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2的位置,是第3名日本GDP的兩倍多,是第10名印度的5倍多。

但對於中國GDP總量是印度的5倍,印度人是很不服氣的。在日前召開的印度《經濟時報》年會上,莫迪總理表示,要把印度打造成20萬億美元經濟體。他在演講中說:「今天的印度是一個規模2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難道我們不能期待一個20萬億美元的印度嗎?」莫迪稱,印度經濟已經從一個「持續3到4年的寒冬」進入了「新的春天」。

現在印度上下普遍充滿民族自豪感,他們早有超越中國的雄心壯志,加上中國似乎並不關心此事,而把主要精力花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路一帶」,這明顯利好印度。在美國、日本圍堵中國,以及中國反圍堵的博弈中左右逢源,印度可能成為大贏家。

看到這些,我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印度人想超過中國都快想瘋了。不過,現實是殘酷的,這一點印度人清楚。也許大家只能說,莫迪「要把印度打造成20萬億美元經濟體」,在中國10萬億美元的基礎上翻番,只是他作秀的一種表現。因為莫迪擅長作秀,他參加2014年印度大選時,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去年底,莫迪在思考2015年「新年決心」時,有一個目標特別突出:加倍努力把印度打造成一個可以媲美中國的世界製造中心。對他的未來而言,很少有哪個目標比這個更重要。當然他也清楚,很少有哪個目標比這個更難實現。因為從印度製造業的脆弱從數據上可以看,製造業僅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尚不及中國的一半。

印度在實現增長的雄心與其他合法權益之間求得平衡是一個仍未得到解答的難題。目前,印度仍困在意識形態鬥爭里,還在糾結於在追求增長與保護環境和土地權利之間求得平衡。正如《印度快報》一篇文章所形容的那樣,印度這場時不時變得如火如荼的辯論,眼下正在法庭和公共舞台上上演。

不久前,一份外泄的印度情報部門的報告稱,外國支持的非政府組織以環境問題為借口阻礙印度的發展。韓國浦項制鐵為了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建立一座120億美元的鋼廠,幾年來一直在與當地居民鬥爭。還是在奧里薩邦,印度礦企韋丹塔未能拿到開採鋁土礦的許可,因為附近山脈被當地居民奉為聖山。

客觀的說,印度經濟正在開始一個新的增長周期,主要的驅動力量正是消除宏觀不平衡,包括更低的大宗商品價格在內良好的全球狀況,以及結構性改革兩個方面:莫迪推行各項經濟改革;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不過,莫迪上任半年多來,承諾是不錯,但是不知道最後能夠真正落實多少。他一句話、一個承諾,印度就有水、有電、有路、有錢了?顯然是不現實的。

中印經濟實力5比1的差距,像梗在印度人喉嚨里的一根「魚刺」,拔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問題是,印度要超過中國,必須從2015年開始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是中國的5倍,那麼它才有可能在5年之後追平中國的經濟規模——這明顯不可能。放到更長的時間段內,也許有可能。但是,伴隨著全球資源規模來看,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也只能到中國為止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