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的財富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導讀:整個世界感受到中國有錢,只不過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從租客到房東,從買名牌到買品牌,從考獎學金留學到捐錢給英美著名大學,中國人不斷增長的購買力,實實在在地讓世界有了切身體會,甚至是「切膚之痛」。 然而很少人意識到,中國人的財富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中國人今天這樣富有,在歷史上都不多見。但如果不能摒除暴發戶心態,虛心了解新環境、學習新知識,中國的財富持有者,大有可能主動或被動地把原應幾代人所擁有的財富,在自己這一代就消耗殆盡。

  中國A股在2014年吸引了無數眼球。自8月以來,上證指數大漲48%,日交易量數度突破萬億元人民幣(約2000億新元)大關。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曾預測,中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無論其演算法是否合理,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已是事實。

  整個世界感受到中國有錢,只不過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從租客到房東,從買名牌到買品牌,從考獎學金留學到捐錢給英美著名大學,中國人不斷增長的購買力,實實在在地讓世界有了切身體會,甚至是「切膚之痛」。

  然而很少人意識到,中國人的財富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成熟社會有產者配置資產的方法,基本有以下幾種(不包括做生意):房地產、基金、股票、保險、貴重物品(珠寶、手錶、貴金屬、藝術品等)、金融衍生品(期貨、憑單等)及銀行存款。幾乎人人都懂得「不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筐子里」,或是「投資回報有高低,回報越高,風險就越高」的道理。在把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並得到合理回報(有時甚至會有意外收穫)后,大部分有產者的生活與消費方式不會發生突變,只會隨著財富的增加,理性地逐漸提高生活水平。當然,成熟社會的經濟發展速度也較平緩,財富暴漲的可能性較低。

  中國則不然。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是高速增長的。在整體向上的態勢中,膽大者往往能獲取更大收益。中國的許多財富神話,都明顯可以看到「拼一把」的投機影子。拼得過,榮華富貴;拼不過,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於是,「淘」與「炒」就成了一般中國人的投資者理念。「淘」是中國收藏界的術語,從不懂行的人手裡低價「淘」到具有高價值的珍品叫「撿漏兒」,轉手就能賺大錢。如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商巨擎就叫「淘寶」,可見投機心理在中國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淘」是從沙裡淘金,難度與辛苦可想而知。「炒」就可怕了:聽說什麼賺錢,所有人就一窩蜂地跳進去,根本不管懂不懂,情況如何,環境怎樣。總之大家都在炒,我就跟著炒。於是炒樓炒股炒金炒匯,乃至炒綠豆炒大蒜炒鹽……如果金融投資只知道跟風炒作,寄望於短線賺大錢,實在與賭博無異。當然,中國金融保險行業發展不完善,股市靠「概念」,保險靠「矇騙」,有產者缺乏穩定可靠的資產配置工具,也是客觀事實。

  中國市場經濟從無到有,30多年來百業俱興,民眾消費能力成倍提高。在此期間的「淘」與「炒」,都有可能收取可觀回報。中國社會現今的有產者,大多享受到了高效回報的饕宴。成功者往往會習慣性地重複自己,而這樣的「成功經驗」,很可能給中國有產者帶來極大危機。

  首先,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的發展歷程及特定市場環境無法複製。高效「創富」的機會窗口已經關閉。

  其次,世界產業發展進入工業4.0階段,智能化生產加上互聯網與物聯網的無縫銜接,個性化製造與精準投放將使世界變得更加多元,潮流與趨勢的變化將更加快速與難以捉摸,產業的興衰周期規律可能發生本質性的顛覆。憑藉從過去中國獨特的市場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來應對未來快速變化的世界經濟形勢,無異於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再次,作為成熟的經濟體,中國必然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中國有產者走出國門后,面對的是比他們金融經驗更加豐富的國際投資人,參與的是由對方制定規則的遊戲,加之長期以來在中國式話語環境中,所形成的對外部世界種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想要複製「拼一把」的「成功經驗」,只會給投資帶來巨大風險。

  就像近幾年風風火火的海外置產運動。中國的房東在擁有了海外房產時,才知道「稅」不得不交,「費」必須得給。買房子挺容易,要賣時才發現怎麼降價也沒人接手。這時才真正明白房地產投資並不是「買了房子等漲價」這麼簡單。

  消除投機心理,最重要是改變對投資回報的不切實期許,以及掌握金融規律,對不同市場做認真研究,從而降低市場、政策以及法律風險。

  當然,中國政府也有必要加快發展與健全金融市場,為中國民眾提供更多可靠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希望這一輪的A股牛市,能為中國股市「正常化」帶來契機。

  正在亞洲另一邊崛起的印度,有這樣一個傳統理念:

  財富不屬於個人,而是家族世代所共有的。個人只是家族財富的監管者,每一代都有義務保護好家族的財富,並把財富傳承下去。

  中國的財富持有者也許能從中借鑒,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儘快提升資產保護能力,把得之不易的財富傳承下去。(作者是投資與培訓機構執行總裁)

  全球一半財富在1%超級富豪手中

  全球的頂級富豪們正變得更加富有。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世界上最富有的1%人口佔有全球48%的財富,緊隨其後19%的最富有的人控制著餘下全球46%的財富,剩下80%的人口僅佔有5.5%的全球財富。

  國際慈善機構樂施會最新發布研究報告《財富:擁有全部,想要更多》,顯示最富有的1%人口的財富,在全球財富份額中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由2009年的44%增至2014年的48%,預計2016年將超過50%。2014年,全球精英每人的平均財富是270萬美元。

  報告稱,餘下全球52%的財富,大部分(46%)為世界上19%的最富有的人所掌握。剩下的80%人口僅擁有5.5%的全球財富,平均每個成年人擁有3851美元,僅是富人平均財富的七百分之一。

  國際樂施會執行總幹事溫妮·比揚依瑪(WinnieByanyima)警告說,現在世界上每9個人中就有1個人挨餓,超過10億人生活在貧困線內,每天收入不足1.25美元,這種不平等將阻礙人類對抗貧窮的步伐。

  比揚依瑪表示,「如果1%人口擁有的財富超過剩下所有人總和,我們真的想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么?」「全球不平等的規模越來越大,最富有的人與其他人之間的鴻溝正迅速擴大。」

  瑞士信貸銀行去年10月發布的世界財富報告也顯示,世界上1%的人口掌握著全球一半的財富。而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擁有全球總財富的 34.7%,財富總額達91萬億美元。歐洲整體處於世界財富榜的第二位,擁有32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共擁有23萬億美元的財富。

  瑞士信貸銀行數據顯示,到2014年,人類財富總量已經達到了263萬億美元。2014年全球的財富相比2013年增長了8.3%,為近十年來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相比2000年,人類的財富整整翻了一番。

  全球最富有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富,積累財富的速度正在加快。樂施會報告發現,全球最富有的80個人總共擁有1.9萬億美元的財富,幾乎相當於收入水平處於全球后50%的35億人所擁有的財富總和。而去年,全球最富有的85人,擁有相當於世界最貧困半數人口的財富;2010年則是388人。從2009年到 2014年,全球最富有80人的財富已經翻了一番。

  2015 中國財富管理去向何處?

  在這風雲際會、波濤滾滾的2014年,尾聲結束得則更為轟轟烈烈。少年不可欺,陌陌上市引發IT圈兒狂躁;明星風投人雷軍在董明珠眼裡成了小偷,股市交易額突破萬億,資本市場突然狂風驟起,颱風來了,豬飛起來。從60後到90后,從金融區到街市,所有人都在這個正轉型、變革、混沌的世界里發生著突如其來的聯繫和交集,互聯網正在連接一切,無法預料的顛覆力量無處不在醞釀。

  2015,是各種金融創新、英雄輩出的時代、是明星理財師誕生的小時代!

  海外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存款利率與基準利率掛鉤?直接融資逐步取代間接融資是加快債券市場創新和推進資產證券化是趨勢;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滬港通僅僅是開始,未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將繼續提速;管理規模上百億的朱雀投資董事長、投資總監李華輪明確提出,中國經濟正在換平台,市場底部正逐步提高,存量資金槓桿融資融券比例較高,但看增量的話,在整個社會財富不斷增加A股配置背景下,資產配置轉移和加槓桿還處在上半場。

  在可預期的下半場盛宴中,如何成為風口上的豬,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把握機會,我們從三條主線入手給你選擇。結合眾多市場人士的前瞻意見和我們2014福布斯中國優選理財師TOP50的專業調查問卷,2015年的投資組合,權益類的配置是重中之重,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去偽存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是配置的基礎部分,而信託類產品和黃金則需謹慎對待。

  從大類資產配置上,權益類的重倉已是毋庸置疑的市場共識,《福布斯》中文版也已第六年推出股票之選,回顧以往,2012年4月醫藥,5月環保、下半年消費電子輪番上漲;2013年初傳媒,新國九條后成長股,年中炒手游,4季度軟體崛起;2014年初O2O,5月之後小市值、低價股炒上天,福布斯股票之選撲捉市場節拍的有效性達到60%以上。2015年,市場可能會一改之前齊漲共跌的習慣,前所未有地重視公司質地,大消費佔據了2014年福布斯年度股票組合的半壁江山,同時三隻環境保護相關個股也加入到本年度配置,其餘兩隻來自於金融行業。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消費已不僅僅局限於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醫療保健、電子信息、文化傳媒等新興消費構建起更加多元化的大消費。我們選取了包括美的集團、歌爾聲學、萬向錢潮、華策影視、魚躍醫療分別來自於家用電器、消費電子、汽車配件、文化傳媒、醫療保健領域的優質企業,期待未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創新發展為自身帶來質的飛躍。

  從投資組合的基礎配置上,收益率適中風險不高的各種「寶類」和銀行理財產品仍然是不能忽視的部分,這部分的投資可保持你的現金流。隨著「餘額寶」等產品的收益率降低,現金正在向銀行理財產品轉移,實際針對餘額寶的競爭,各家銀行都已推出不同名稱的「寶類」產品。究其本質,第三方的寶類產品、貨幣基金和銀行的寶類產品都出自同一原理,不過是換個馬甲在市場上出現。絕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門檻較低,但一些收益率稍高的產品如回報率在7%-12%的產品,則會有起購門檻,且並不容易買到。2014年上線的專註銀行理財產品的金融平台「錢先生」基於特定的搜索技術瞬間抓取,對來自81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按收益率做比價排名,這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提供了極大便利性和效率。

  在2014年各種互聯網金融創新中,票據貸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具有極低風險、收益可期的P2P投資平台。2015年將不再是寶類、貨幣基金的天下,如果要尋找下一個讓市場瘋狂的餘額寶,票據貸很可能是其中之一。超過20家初具規模的互聯網票據公司已經嶄露頭角,業內甚至將2014年稱為互聯網票據元年。

  據悉,中國的票據市場規模大致在46萬億人民幣,50萬金額以下的小票佔10萬億左右,而銀行貼現在小票的範圍內也只能覆蓋其中的30%-40%。更多的小票在市場里倒來倒去,甚至流通到黑市,企業不得不為兌現付出更高成本。「金融是一個虛擬資產,最容易被互聯網化。」票據寶創始人李華軍說。像李華軍這樣出自銀行、多年從事票據業務的業內人士對票據市場具有最敏感的神經,搭建P2P平台,規避中間環節、邊際成本趨零的互聯網票據平台正好給了小票市場一個在銀行與票據中介之外的全新出口。

  回顧 2014年,除了經濟底部波動區間的確立,除了無風險利率的高位回落,市場開始進入「賺錢效應-增量資金」的正循環過程中,但並不意味著投資者進入遍地黃金可撿的至夢境界,相反市場層次的多級構架、金融衍生產品的逐漸深化、海外專業人士和專業資本的迴流,個人投資者所面臨的投資環境日趨複雜,多年A股市場淬鍊出的價值投資也絕不會是一本萬利,專業人做專業事,理財師是這其中不可或缺的幫手。

  秉承《福布斯》中文版一貫以來的宗旨,尋找那些最優秀的「財富管家」,倡導理財正能量,福布斯中國和戰略合作夥伴富國基金隆重推出第六屆2014年中國優選理財師50強,他們由全國3,223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平均年齡在29.8歲,人均管理資產規模約7.67億元。

  中國的財富管理正處在一個大時代的轉折背景中,新常態下高凈值人群如何穩健獲取財富的增值?去蕪存真,不管世界如何改變,人的主觀能動性終不可沒, 理財師作為逐步壯大中的影響力量,必將成為財富管理行業中的一種終極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