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1-27 2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2015-01-27 16:11:14)轉載▼
標籤: 雜談       
內容來源:分享美國 地址鏈接:**lDfOJR

在至少600萬名猶太人遭到納粹(Nazis)的殺戮之前,還沒有專指大規模殘殺民眾的種族滅絕(genocide)這個詞。

1月27日是紀念納粹最大的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獲得解放的日子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AP Images)

「種族滅絕」一詞是在1944年由美國一位名叫拉斐爾·萊姆金(Raphael Lemkin)的波蘭難民提出的,當時納粹的暴行已登峰造極。(除猶太人外,還有大約500萬名吉普賽人、同性戀者、殘疾人和戰犯等也慘遭納粹殺害。)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說,萊姆金「幾乎單槍匹馬地促成了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公約》(Genocide Convention)的起草和批准,這是聯合國最早的一項人權公約」。[請見鮑爾大使英文講話全文]

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紀念1945年蘇聯軍隊解放奧斯威辛-比克瑙(Auschwitz-Birkenau)集中營的日子。[請見專題英文網頁]

在種族大屠殺期間發生過許多恐怖悲慘的事情,但也有過種種善舉。作家羅伯特·沙特洛夫(Robert Satloff)記錄了在北非地區的猶太人得到周圍阿拉伯人的幫助,躲過納粹的迫害的事例。[請見英文報道]


拉薩納·巴蒂利 (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AP Images)

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大使丹尼爾·貝爾(Daniel Baer)指出:「仇恨並非遺傳基因所致,沒有人生下來就不能容忍別人。」他以拉薩納·巴蒂利(Lassana Bathily)為例說明沙特洛夫筆下的那種善舉現在也有,這位法國穆斯林在巴黎的一家猶太潔食(kosher)超市最近遭受恐怖主義襲擊時幫助顧客躲藏起來。[請見貝爾的英文講話全文]

巴蒂利事後表示:「是猶太人、基督徒還是穆斯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同舟共濟。」他認為自己不是什麼英雄。他說:「這沒什麼。這就是生活。」

今天,在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解放70年後,在歐洲發生的反猶太人暴力活動達到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程度。貝爾說:「幾乎三分之一接受調查的歐洲猶太人都考慮過離開歐洲,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安全。」他希望人們都拿出巴蒂利那樣的態度,絕不允許大屠殺這段歷史被遺忘或被曲解。

閱讀更多:
http://usun.state.gov/briefing/statements/236170.htm

http://www.ushmm.org/information ... ust-remembrance-day

http://www.pbs.org/newshour/among-the-righteous/
http://osce.usmission.gov/jan_22_15_holocaust_remembrance.html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