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許一力:歐洲QE核彈的真正意義在此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1-26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歐洲央行終於放大招了,上周的萬億歐元QE登場:從2015年3月份開始,每個月購買500億歐元債券,購債時間至少持續一年,也可能持續至2016年底,算了下,這次QE規模至少為6000億歐元,最高可達1.1萬億歐元。

  不得不說,歐央行的這個舉動也許是好的,也的確受到不少人認可,但可惜了,放到歐元區這樣的機制下,也許就悲劇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這次為什麼搞出這麼大的歐元核彈呢,無非是考慮通縮的問題:歐元區通脹率從2009年以來第一次跌到負值了。都是負值了,歐元區徹底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而通縮對經濟來說是非常可怕的。歐央行肯定是逼不得已,在一系列「類寬鬆」措施都無效之後,全面QE就來了。

  從這個出發點來看,這個QE核彈對歐洲經濟來說,真能拯救么?

  沒這麼簡單。

  首先,你想想,從歐洲方面來說,寬鬆的直接成因是央行對於債務的購買,但是從歐洲的政府債務評級角度來說,顯然是不一樣的。美國當年的QE在於其購入了非常安全的美債,但是歐元區近二十個主權國家,從誰的手裡購債?最需要寬鬆的市場危險性最大,比如希臘、荷蘭,而最安全的債務所有國反而最不需要寬鬆支持。說到底,這樣的寬鬆勢必只能是集中在德國、法國、義大利,對於邊緣地區的覆蓋只能用浸潤來形容。

  即便是確實形成了購債局面實際影響恐怕也非常有限。原因很簡單,目前,全球外匯儲備共約12萬億美元,約四分之一為歐元。而在這些歐元外儲之中,又約二分之一為政府債券,即規模約1.5萬億美元。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如果歐洲啟動購債計劃,那麼意味著,買賣歐元主權債券成了一些央行之間的交易,局限在公共部門,並未進入私人部門金融領域。

  其次,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政府性質的寬鬆,對於公眾的消費意願和企業的投資擴張而言能否起到實質性的助推?這是個問題,因為很簡單,日本作為全球最資深的零通脹國家已經在通縮的門檻上掙扎了十數年,這種模式之下,歐洲的寬鬆是否就能夠起到比安倍經濟學更加有效的作用?這並不一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歐洲央行如果無法在財政政策上進行有力的配合,那麼僅僅是通過釋放寬鬆,是無法有力的支撐企業和消費的擴張的。而中美日在類似的問題上,一個顯著的優勢是其單一的主權結構。歐洲錯綜複雜的內部關係,導致了統一的財政政策是不可行的,這是歐元區最致命的一個硬傷。這種模式意味著歐洲央行只能通過貨幣政策殘疾的對於經濟進行調控。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這種聯邦性質的政府職能不全,實際上也就是給了中國一路一帶政策的推進,一個非常有力的方向。

  所以,就算歐央行寬鬆力度再升級,也是殘疾的,依舊無法有效刺激實體經濟,走出通縮和失業的泥潭也難。

  有意義的是,這個歐洲央行的QE核彈,倒是能大大影響到我們的央行操作。對咱中國人來說,以下的這個內容會更有價值。

  從資本流動看,歐洲的QE核彈不會引起大規模資本流入中國。歐洲搞QE了,自然外部流動性更寬鬆,大量的錢會通過套利進入中國,但在美元這麼強勢,美聯儲甚至還要加息,這種背景下,人民幣的外匯占款部分幾乎是增加不起來的,要不低增長,甚至出現幾個月前的負增長。

  央行肯定會弄出不少MLF、PSL這種短期的定向調控來彌補這個問題,為了穩增長嘛。最近的MLF續作和15周不操作之後逆回購的重啟,能看得出央行在節前的態度明顯,就是要資金面相對寬鬆,央行的一切目的,就是利率能繼續向下。

  這次歐洲的QE寬鬆出來之後,加上人民幣匯率趨穩以及股市槓桿也被控制之後,央行想寬鬆的後顧之憂越來越少。我相信,新一輪的寬鬆越來越近了。當然了,短期還是先出小招的可能性更大,你看現在有MLF有逆回購了,再接下來,PSL就可能要來了。如果到時候PSL出來了,那降息或者降准這種大招,估計真的馬上就快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