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服務業問題是造成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1-26 0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24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的「2014年四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數十位經濟學家出席會議,共話油價、改革、稅收等熱點,問道宏觀經濟。和訊網全程進行報道。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經濟下行的服務業問題及解決對策」的演講中指出,服務業領域中的觀念體制障礙要比製造業工業大得多。製造業基本放開了,但是服務業基本沒放開,給我們造成非常大的麻煩。未來的GDP中越來越大的內容是服務業,現在民間的投資還在製造業,服務業根本不進來,外國想投到中國服務業里的投資又投不進來。

  當前實業困難,對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發展是禁錮。最後造成現在高利貸的經濟,反過來影響了實業製造業的發展。服務業體制的改革重點把握幾個方面,第一,要對外開放,改革體制,促進體制改革,第二要引進私人資本,制定標準監管。第三,社會民間組織要放開,逐個部門清理。第四是旅遊、教育、醫療、養老、健康等方面要開放改革。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們最近在做一個經濟下行的課題,人口,以及收入分配、財政、稅收,第三部分漏出對經濟下行的影響,漏出的一個是貿易,還有一個是資金的外逃,與貪官相關的數據我們正在計算,貪官外逃的資金部分,量也比較大。

  服務貿易的問題比較大。為什麼大呢?2014年我們人均GDP7200美元,但是結構服務業的比例去年又上升到48.2,也就是說服務業是在擴張的,在未來的經濟增長中,服務業的內容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大的動力,工業是下降的。我們如果去看世界銀行各國的平均數據的話,在7000美元的水平上,一般服務業的比例要到61以上,偏差是非常大的。當然我們對這個偏差已經習慣了,它對增長有什麼影響過去沒有去探討過。未來來看,可能工業化在近一兩年,兩三年中可能要結束,進入后工業化社會,服務業的比例可能要到70。德國製造業比較好一些,它製造業是20,其他的建築業大概是5,它的服務業的比例在75。我們肯定向這個方向發展。

  2001年GDP的實物貿易的依存度是38,增長速度那一年是8.3,2005年是11.3。服務貿易的依存度是下降的。我們發現了,服務旅遊貿易的逆差越來越大,旅遊貿易2005年我們外部入鏡的旅遊人數是1.2億,2013年也就是1.28億,但是我們出境的人數 2005年才有3000萬人,2014年1.16億。支出2013年我們是根據國外和國內的文獻計算的,外部在境內消費517億美元,我們在外面消費了 1290億美元,主要是購物,購物這一塊非常大。2014年我們支出1550億美元,但是外國人在國內支出了515億美元,這樣有一個一千多億的旅遊貿易的逆差。

  另一個數據是教育貿易逆差,我們2013年在外留學生數量是161萬,去年是167萬,在校在讀的。要花掉人民幣6686億。國外來華留學總量去年39萬左右,他們的消費要比國外低得多,也就花帶390億人民幣左右。算下來又是一個一千億的逆差。其他的貿易我們也在查數據,互聯網的結構,一個美國單機網路,再一個伺服器在它那兒,運營在它那兒,我們一年的租費,我沒查到,但是在幾次座談會上有專家估計在三千到五千億人民幣。

  我現在不知道晶元貿易是技術服務貿易還是加工製造摩擦,如果把那個算進去額度更大。因此,我們想了一下,現在還有醫療健康養老服務貿易方面,我們有一些高端的人現在開始進行美國的私人醫生或者私人健康師,有的出國去養老,這種貿易量沒有文獻可以計算,有這種情況,比如你去調研一些高端的銀行家、企業家,說你的醫療健康,我是請了美國的私人醫生,他肯定要支付費用。文化產品貿易方面我們總量才274億美元,出是順差,但是額度非常小。金融服務貿易和其他諮詢貿易。我們估計最少最少在三千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三千億美元合1.8萬億人民幣,我們突然發現這個東西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們發現有這麼幾個問題,一個是服務業把旅遊服務給擠出去,因為國內空氣、食品安全、旅遊的價格太高,它發現到新馬泰去一趟比國內還要便宜。所以,把旅遊給擠出去,把教育給擠出去。本來國內可以消費的教育,我們去年2014年是50萬留學生出去。如果你不改革的話,可能把私人醫生、健康師這些服務又給擠出去。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去年我們商務部統計的1029億美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我們分析了一下,64.6%是投資於服務業,不是中國產能過剩轉移出去了工廠、製造商,比如美國對華投資或者日本對華投資大量的製造業的投資,但是我們一多半是服務業的投資。服務業的投資我們也分析,發現美國大量的服務業是餐館、超市和加油站,這些投資的人很到都移民了,移民他也不給你優惠利潤。剛才宜勇說我們要走出去要掙GNP,問題是GNP不回來了,這挺麻煩的。

  我記得我和美國人在一次研討會上,他說你們走出去和我們走出去是不一樣的。我說怎麼不一樣?他說我們走出去是跨國公司走出去,這是第一。他說我們有一種很好的企業制度。第二他是你們走出去是個體單個的走出去,我們有的時候行業要統計一下,我們不打亂仗,我們出去基本不損失。楊宜勇所長計算GNP的想法挺好,但是我們現在這種制度能回來多少GNP?現在這挺麻煩。本來國內製造業過剩,你把製造業出去,產業關聯了,利潤回來了,加工廠什麼的,出去的不是這個東西,問題在這兒。

  另外,把投資機會也給擠出去了,現在我們資本市場把阿里巴巴弄到美國去,成了人家中國發展紅利的盛宴了。發現服務業的問題非常大。服務業總體是新的增長點。當然,傳統的服務業,餐飲、商業、酒店、實體銀行,但是互聯網,以互聯網的一種服務業,工業和科技服務業,新的文化產品,新的交通服務業,醫療、健康、養老等等這些,服務業我覺得未來增長非常大的一個方面。

  當然,服務業有一個轉型,現在談不能說我們發展服務業,我們現在實業這麼困難,虛化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因為對服務業發展的禁錮,特別金融業的,最後造成現在高利貸的經濟,反過來影響了實業製造業的發展。我們算數據,大概1995年的時候,個體私營這些企業他的凈利潤的分配,所得稅的分配大概是三十。銀行和國企那時候在那個比例中幾乎1%都不到,居民大概分的比例最高,大概四十多,最高的時候是1983年,可能1995年降到50以下,但是2013年的數據,如果我沒記錯,政府已經上升到三十八點幾,銀行和國有企業分配大概6個點左右。金融業對製造業的壓榨非常厲害。我們想了一下,銀行2013年的人均,銀行330萬人的人均純利潤,交掉所得稅的利潤是39萬多,大數40萬,國企是多少呢?如果把請進來那些工人,不是他的正式職工的之規的那部分算進來的話,5萬多。但是私營企業的人均利潤是多少呢?兩萬。這是我們算的一個結果。就是因為對金融業這類服務業的禁錮,不放開,最後弄成一個高利貸經濟,對製造業壓榨太多。實際上這部分2013年金融系統,還有小貸公司還沒統計到銀行利潤里,轉移的就是製造業的凈利潤。

  我們最後的對策是,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什麼?服務業領域中的觀念體制障礙要比製造業工業大得多。我們再加上WTO,製造業基本放開了,但是服務業基本沒放開,但是基本沒放開今天給我們造成非常大的麻煩。因此,我們覺得服務業在這次中美、中歐或者其他自由貿易談判的時候,一個重點就是放開服務業。當然,哪些領域要全面放開,哪些領域要限制性的放開,哪些領域不放開,要考慮。但是醫療、旅遊沒放開,人們跑到國外去旅遊,大學沒放開,人都跑到國外去了,關鍵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覺得一定要放開。當然得區分公共性產品的服務業、私人商業性質的服務業。

  服務業體制的改革,其實是四個方面,第一,要對外開放,改革體制,促進體制改革,這是第一。第二引進私人資本,就是你的醫院、旅遊,甚至教育能不能引進私人標準,你定標準監管就完了,我們現在全是財政拿錢去辦,能不能財政購買服務,比如他辦個小學,你只要標準我給你補助。我昨天參加一個會議,人家私人辦的學校挺好。社會民間組織要放開,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要清理。這裡面的現實性比製造業的現實性要大得多。

  還有一個統計,實物消費,社會零售消費品我們看消費怎麼樣,景不景氣我覺得是不對的,因為總的GDP比例中實物的比例是下降的,服務業的比例是上升的,應該月度監測計算服務業增加值,以及服務業消費的增長率等等這些,連這都不統計,經濟信心從哪裡來?我覺得統計上要修改。每次看到社會零售消費品增長,但是你很大一快微信這一塊增長的非常迅速,你說我們的經濟還不景氣?我覺得恐怕不對。你就失去了很大一塊參考。

  另外是旅遊、教育、醫療、養老、健康,要開放,要改革。我的意思就是未來的GDP中越來越大的內容是服務業,這是躲不過去的。第二,開放體制方面對服務業是限制的。第三,民間的投資還在製造業,但是服務業根本不進來,外面想投到中國服務業里的投資又投不進來,那經濟怎麼發展?我們開始沒想這麼明白。發現服務貿易的逆差這麼大。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