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經濟2014年明顯進入減速通道:日本再度陷入衰退;歐元區18個國家幾乎毫無增長;中國的增長率降至五年最低點(7.3%);西方制裁和油價下跌扼殺了俄羅斯的貨幣;巴西勉強走出了衰退。而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國內消費者而不是出口。
事實上,經濟引擎的頻繁異動、局部經濟波動的不斷加劇、各國刺激政策的不同步及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地緣政治對經濟的持續衝擊,這一切都使全球經濟復甦進程面臨極大不確定性,並呈現極度不均衡性,世界經濟格局仍在醞釀著結構性演變。
1.俄羅斯
2014年,對俄羅斯而言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烏克蘭危機、新冷戰、西方制裁、油價下降、盧布下跌等一系列辭彙,成為與俄羅斯緊密相聯的關鍵詞。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在歲末遭遇嚴峻挑戰,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盧布匯率暴跌不斷……
2015年俄羅斯經濟的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俄利率大幅提升6.5%時,盧布危機已既成事實,衰退和通脹將無法避免。
如今危機將變得更加深遠。在2014年12月15日布倫特油價僅跌1%,盧布對美元卻貶值10%。俄央行斥資20億美元購買盧布並大幅加息都無濟於事:盧布在12月16日再跌11%。
國有能源巨頭的財務狀況是危機升級的誘因之一,因為那些被認為是可靠財政收入來源的石油公司本身也背負著巨額海外債務。和俄羅斯相關的外國公司股價也在下跌。標普、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對於俄羅斯均持悲觀態度。遏制盧布暴跌的其他可能方案包括延緩償債的期限或資本管制。
如今盧布通脹率已高達9.1%,零售商每日都會對其所有的商品重新定價,兩周前1美元還能買到價值52盧布的貨物,12月中旬,1美元能購買到價值在70~80盧布之間的貨物。
萎靡的經濟,實際收入水平的降低,以及巨幅提升的利率都意味著債務違約的可能性上升。對俄羅斯來說2015年將極其艱難。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尼爾•希林表示,俄極有可能陷入嚴重衰退,其嚴重程度將取決於兩個因素:油價走勢以及西方是否會解除經濟制裁。
目前還有兩個問題不明了。第一,普京將如何應對。經濟衰退可能促使普京採取民族主義行為加以抗拒,那不僅會加劇俄經濟衰退,更嚴重的是會對俄的鄰國乃至歐元區造成負面影響。第二,俄羅斯是否為特例。人們當前擔心,俄會在其他新興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土耳其和印尼是其中值得警惕的兩個重要國家。
俄羅斯經濟和金融一旦崩潰,也將威脅到歐洲的經濟和安全。現在,歐洲的政治家也開始動搖:比如德國副總理、義大利總理和德國外長等,都認為不應讓俄羅斯的經濟癱瘓。
2.中國
儘管2014年前三季中國政府積極採取了定向貨幣寬鬆政策和放鬆房地產限購、限貸、抵押貸款限制的「救市」政策,不過,在房地產市場與經濟復甦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預測結果為:2014年增長7.3%,2015年為7%。因此,將2015年GDP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以便讓政府的宏觀調控更具主動性。
2014年10月,中國總理李總理在演講中指出,今年年初和近幾個月,中國經濟一些指標出現小幅波動,但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有波動是難免的,類似波動在2013年也發生過,其他國家的增長也不是一條直線。我們提出中國經濟運行要保持在合理區間,2014年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左右。
這裡有個「左右」。也就是說,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態環保取得積極成果,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最關注的還是就業。
2014年以來,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不降反增。1至9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幾萬人,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
因此,雖然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對經濟形勢的總體把握,應該建立在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三個重要成績的基礎上:
一是國民經濟仍處於預期的增長速度範圍,二是2014年物價基本穩定,三是就業形勢總體良好。只要處理好目前發展中所遭遇的問題,中國將逐漸告別粗放經濟增長模式。
目前投資者對中國和新興市場擔憂加劇,並擔心中國可能因為無序的去槓桿、經濟硬著陸,引發金融危機。
中國對2015年全球經濟表現至關重要。如果中國經濟明顯放緩,那將從兩個重要方面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負面影響。
第一,對華出口將進一步疲軟,本已處於低位的油價會進一步壓低。第二,中國會向其他國家輸出通縮。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正持續下跌,這會壓低歐美的通脹率,在歐元區還可能造成通縮局面。
鑒於通脹率遠低於目標值,各國央行就會對加息持謹慎態度,那有可能重新創造出曾在2007年前引發資產泡沫的各種條件。
3.美國
2015年極為重要,對美聯儲來說如此,對全球市場而言亦如此。投資者在新年裡關注的將是美聯儲選擇何時進行首次加息操作。鑒於現在談論的對象可是世界頭號經濟體,對美聯儲首次加息的猜測將對全世界造成影響。
BWCHINESE中文網此前報道,2015年的美國將正式告別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以及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而實行的政策。美國,再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美國經濟2014年回暖步伐加快,有分析用「一枝獨秀」來形容在當前並不景氣的全球經濟環境中的美國經濟。白宮也不失時機地指出美國經濟復甦在2014年「邁出重要一步」,總統奧巴馬「兌現了承諾」。
作為世界經濟的「第一引擎」,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本應對世界經濟有益,並對其他國家經濟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但從目前情況看,情況卻恰恰相反。
美國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大增,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其他國家的資本外逃。
2014年間,許多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從而引發了資本大規模撤離。美元獨強使得很多新興國家陷入困境,進退兩難。由於各國多採取將本國貨幣貶值的做法,寄望於提升競爭力,促進出口。但同時,又擔心因貨幣貶值幅度偏大、動作偏急而加劇資本外流。
儘管新興國家現今佔世界GDP的份額已達50%,但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仍居弱勢地位。多數國家經濟基礎並不堅實,尤其是對國際遊資的依賴度很大。一旦資本競相撤離,便很可能會引發貨幣金融危機或債務危機。
正因如此,巴西日前不顧近乎零增長的經濟,無奈地大幅加息,以圖阻止本國貨幣急劇貶值,遏止資本外流。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幾乎都面臨與巴西一樣的問題,一方面想通過加息來維護幣值穩定,另一方面又擔心加息會加劇經濟下滑。
此外,各國還要提防國際金融炒家落井下石,造成貨幣金融和債務的多重危機。
世界經濟並不是各國經濟簡單的總和,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的複雜體系。近年來,隨著歐元和日元的日漸衰落,美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超獨強霸權地位,並成為現今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的新特徵。
美國經濟之所以與其他各主要國家經濟呈背道而馳之勢,根源正在於此。這一趨向今後會愈來愈明顯地呈現出來。
4.歐元區
和2014年年初時時市場的集體樂觀不同,現在歐洲貌似成了發達經濟體最脆弱,最短板,最拖後腿的地區。前不久希臘這個南歐小國的一次解散議會提前選舉行為讓整個歐洲打了好幾天的擺子。
IMF剛在2014年10月的預測里調低了對歐元區15年的增長預測0.2%,改為1.3%,比起美國的3.1%,這個數字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實在是低了太多。而且其後德法等國報出來的經濟數據都很糟糕,市場預期隨之進一步惡化。
再加上油價下跌,這些利好因素應能保持經濟增長足夠強勁,避免出現劇烈衝擊。歐洲央行的政策應當能支撐資產價格保持堅挺,並削弱歐元。
但由於政治癱瘓而被財政的桎梏掣肘,歐元區會繼續負債過高。花旗集團預測該地區的失業率高達11.2%,這會進一步推動民粹主義抬頭。
除希臘以外,義大利和西班牙也存在民粹主義抬頭的風險。義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若改革不暢,可能也要被迫提前選舉,這可能會令主張退出歐元區的北方聯盟黨(Northern League)獲得更大權力。而西班牙選舉或使左派新政黨Podemos影響該國政策,其激進的政策可能導致歐元區拆夥。
同時,人們擔心,鑒於物價「跌跌不休」,企業和消費者將推遲開支計劃。鑒於經濟增長乏力、低油價以及總體上缺少通脹壓力等大背景,歐洲央行會在進入2015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應對通縮局面。歐洲央行現在還有一招沒有用:全面推行量化寬鬆政策。
但如果歐元區再曝出不良經濟數據的話,那就會在投資者中引發不安。若面對經濟疲弱還不按下量化寬鬆這個按鈕,就可能引發全面恐慌。
目前市場預計歐洲央行有可能在2015年1月會議上推出QE,而疲軟的通脹數據將會強化這一預期。
歐洲央行預計未來歐元區通脹為負值,原油價格下跌,導致歐元區2014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僅上升0.3%,離2%的通脹目標相差甚遠。
歐洲央行有必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維護其名譽歐洲央行不排除合法的行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盟執委會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歐元區經濟疲弱將持續到2018年,或將存在通脹下降的壓力。
只要歐洲央行繼續放寬政策,除非發生經濟浩劫,否則就不要指望它會採取什麼強硬措施。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雖有決心,但若得不到歐元區各成員國的支持,他為促進長期經濟增長進行的努力恐將白費。
5.石油
油價的下跌,衝擊了世界經濟版圖。對中國、日本、歐盟等石油進口國家顯然是一個利好,對俄羅斯、伊朗這些產業結構單一的國家將會產生巨大影響,導致其經濟陷入新的衰退。
普京在經歷了幾個月油價暴跌的煎熬之後,突然改變了「打法」,跟奧巴馬直接火拚,比誰更能承受低油價!因此,在幾天前沙特、俄羅斯、委內瑞拉、墨西哥四大產油國會議上,俄羅斯突然支持沙特的立場,不限產保價,這直接導致油價深度暴跌,紐約油價逼近每桶65美元。
也許讀者會說,比低油價承受力,俄國怎麼能斗得過美國?俄國財政主要靠石油出口,美國雖然石油產量巨大,但畢竟還是進口國,而且經濟強大得多。但普京不這麼想,他在比拼誰對「犧牲」的承受能力更大。
如果國際油價跌到50美元以下,美國頁岩油企業基本上都陷入虧損,會造成大量工人失業,這些企業會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這將影響民主黨的選票。但普京對國內企業和輿論控制力,顯然遠遠超過奧巴馬。
此外,普京還非常清楚兩點:第一,俄羅斯沒有力量抬升國際油價,只能順勢做空;第二,低油價是未來大趨勢,油價低下來,可以延緩中國、日本、德國等,開採頁岩油的步伐。此外,也可以讓新能源革命的動力減弱。
不過,石油價格下跌也將只是一個階段性過程,長期依舊會回到正常水平,而經歷過這次油價戰爭洗牌之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都將是勝利者。
美國信誠解決方案公司專家特雷弗•格里瑟姆說,油價處於低位可對消費者起到刺激作用。但油價持續暴跌可能引發「信貸壓力」,這將對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等國政府造成影響,因為只有在油價不低於每桶100美元的情況下,上述國家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油價暴跌還會對美國頁岩氣產業造成影響,而投資發展頁岩氣產業的資金主要是由高收益、高風險的垃圾債券提供的。換言之,頁岩產業可能引發下一場次貸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