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長青:發動西安事變 張學良後悔闖禍

[複製鏈接]

178

主題

19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言近旨遠 發表於 2014-12-14 1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6年12月12日,中國西安發生事變。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時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的楊虎城,將蔣介石扣留,同時逼迫國民政府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主張,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國策。

按照中共建政后出版的教科書描述,西安事變是張、楊對蔣介石進行抗日的「兵諫」,后在周恩來妥善的處理下,事變和平解決,結束十年內戰,並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扭轉了中國的危局。

那麼,這段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在西安事變78周年之際,《看中國》記者專訪到了曾在90年代與張學良會面,並暢談近三小時的前《深圳青年報》副總編輯、專欄作家、時政評論家曹長青先生,就「張學良和西安事變」進行分析解讀。

看中國問(以下簡稱「問」):今天是西安事變78周年。自中共建政以來,全面操控媒體業,利用電影、電視或小說等方式演繹「西安事變」,打造中共是顧全大局,張學良是古今英雄,風流倜儻。不知老師在見到張學良后,印象如何?是否與中共宣傳的張少帥相符?

曹長青答(以下簡稱「答」):張學良自1936年底西安事變后被軟禁,直到1991年5月才首次被允許離開台灣到美國訪友,前後長達54年。他那次來美國時,我跟劉賓雁等幾個東北人,以老鄉身份與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見面,暢談了兩個多小時。

以前,只在中共電影上看過「張學良」,那次見到他本人,頓感失望,因為他哪有什麼「少帥英姿」,而是一個個頭不高、滿臉老年斑、頭髮稀疏的老頭。當然那時他已九十歲。但那一瞬間的強烈反差而產生的感覺,雖已20多年過去,仍印象非常深刻。

看來中共拍攝的關於西安事變的影片,連選擇演員(好像是個俊男明星)都用了心計,以增加「張學良」的形象宣傳。事實上也獲得相當的效果,因為在我的感覺里,以前想到張學良就是「少帥」,再加上中國方塊字「帥」字產生的聯想,就更增加了張學良英姿勃發的正面形象。

其實別說老年的張學良,即使年輕時的張學良,也不是什麼英姿勃發。我在網路上看到張學良三十年代的一個講話視頻(在谷歌可查到,當年可能就留下這一個演講視頻),滿口東北土話,跟今天那種憤青的水準差不多,甚至連話都說不連貫。所謂張學良的「風流倜儻」等,是中共宣傳刻意營造出來的,為的是強化張學良是「民族英雄」的形象。中共的宣傳從來都是處心積慮的,他們在這方面很有能耐。

問:當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時隔50多年,張學良是否為此感到內疚,甚至是後悔?他對中共建政后的所作所為如何評價呢?

答:那次在紐約的聚談中,張學良明顯對當年發動西安事變感到後悔。他反省說,自己的性格可用八個字概括:「魯莽操切,膽大妄為」。他對我們說,「我正是這種性格,才會闖下大禍,做了那麼多搗亂的事。如果說東北人好捅婁子,那我屬於這種人,人家讓我捅一個婁子,我一定捅倆。」

張學良甚至認為,「如果我是蔣先生,我會槍斃了張學良。因為這是背叛啊!但蔣先生讓我活下來,這是蔣先生的寬大。」所以張學良認為,幾十年失去自由(指被軟禁)「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好怨的。」

張還說,當年堅持陪同蔣先生回南京,就抱著準備死的決心。而他能活下來,是因為蔣夫婦的寬恕大度。張一直感激宋美齡的關照,使他保住性命。

西安事變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造成生命損失。蔣介石逃跑時,摔傷了脊背(到老年要拄拐杖,終生未愈),蔣的幾十名衛士被打死,蔣的堂侄孫蔣孝先少將、國民黨中常委邵元沖,中將楊國珍等多名國民政府官員被打死。但張學良這個主要肇事者,不僅沒有「償命」,卻被寬大處理,一生衣食無憂,活到101歲。蔣介石實在是過於大度,按照法律原則,僅僅是因為這些「人命」,張學良就應被判死刑。當時中國著名的知識份子傅斯年(胡適的弟子,后出任台大校長)等就呼籲應該嚴懲張學良,「對張懲處極刑」。

問: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78周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7周年,中共將後者作為今年首個國家公祭日,您覺得哪個事件對中國人傷害更大呢?為什麼?

答:中國近代歷史上,對中國傷害最大的,當然是毛澤東們的共產黨。但追究來自外部的原因,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個人。這兩個國家,第一個是俄國,一聲炮聲,送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走向共產道路,貽害無窮;第二個國家是日本,侵華戰爭使共產黨乘機迅速發展,最後坐大,建立紅色政權。一個個人,就是張學良。他發動的西安事變,使已近被剿滅的共產紅軍得以倖存。

當時紅軍經過長征大潰敗,再加上張國燾分裂帶兵出走,陝北紅軍只剩二萬人,而當時蔣介石的中央軍(10萬)加上張學良的東北軍(20萬),以及楊虎城的西北軍(3萬),加起來是33萬對2萬,絕對可把毛的共產勢力一舉殲滅。但張學良的兵諫,改變了國共兩黨關係,使紅軍倖存,還被編入國民政府軍編製(八路軍,新四軍)拿到糧餉。

共產黨在整個抗日期間,實行三分抗戰、七分發展的內部政策,到抗戰結束時,當初二萬人的紅軍,發展到有120萬人的軍隊。最後又由於蘇聯的全力援助等,從東北開始,打向全國,奪取了政權。

所以,有史家認為,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失敗,其實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的。張學良給中國的歷史進程「搬了道岔」,使之滑向有利共產黨的方向。胡適後來沉痛地總結說:「沒有西安事變,共產黨很快就可以消滅了……西安事變對我們國家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今天看來,這個歷史論斷是準確的。所以中共當局一直視張學良為「大功臣」,大樹特樹。

問:您覺得蔣介石與毛澤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華裔歷史學家余英時曾比喻說,蔣介石和毛澤東,就像項羽與劉邦。項羽不管怎麼說還是貴族,他有所不為。但劉邦完全是個流氓,他為所欲為。項羽說,把你劉邦的爹抓起來烹煮,劉邦的回答是,別忘了給我留杯羹,那意思他也要嘗嘗爹的味道。劉邦就可以流氓到這種地步。

從對待張學良這件事上,更可看出毛、蔣的不同。從史料來看,張學良送蔣介石從西安回到南京,張的知己部屬寧恩承接機。寧恩承回憶說,張學良在進城路上跟他探討的是,蔣介石會不會殺他,張學良用東北話說,「我這麼大的個(指這麼高的地位),他那麼大的個,我說了算(話)。」那意思,我承諾送他安全回來,他也應該承諾不殺我吧。結果不僅沒有殺他,還好吃好喝供了他一輩子,最初在台灣的幾年,張學良還有一妻一妾陪伴。

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採訪做的《口述歷史》中說,「老先生對我是白粉知己,很關懷。我有病,旁人就想讓我死掉了,他特別愛護我,重新派了醫生,派了中央醫院的來看我。我到哪去,甚至到台灣,他都是找個最好的地方讓我住。他自己親口告訴陳儀要給我好地方,他對我真是關切得很,一直還是關心。這裡我還要說,那後來經國先生對我更好了,對我好得很,對我很關切。」

當然有史家批評,蔣介石對日本放棄戰爭索賠是「以德報怨」,對張學良(殺死了他的全部衛士等)也是「以德報怨」,賞罰不分明。說蔣介石是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也有說是因基督教(蔣夫婦都是基督徒)的寬恕說導致,還有說,是出之宋美齡的女性慈悲同情,因張學良一直說感激蔣夫人「保護」(保住性命)。

如果當年張學良不送蔣回南京,後來正式投共,可能就會在中共內部鬥爭中,早就被斗死。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早就投共,官至解放軍海軍參謀長,結果文革中遭批鬥(誣指他是黨內東北幫首領),因他喊冤不認罪,被迫害致死。連他弟弟都被誣陷為東北幫首領,如果是張學良這個前「東北王」,更會被定為「東北幫主」,一定是凶多吉少。

共產黨想處置人的時候,是不會對張學良感恩的。當年從國民黨投共的高官,文革中幾乎全部遭到迫害。張學思被迫害致死時,年僅54歲。而導致蔣介石的全部衛士等被打死的張學良,卻頤享天年,活到101歲。比當弟弟的,多活了近一倍的歲月。這個對比,就可對毛澤東與蔣介石、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不同略見一斑。

0

主題

11

帖子

49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2
沙發
zzmlzyz 發表於 2014-12-15 08:48 | 只看該作者
胡說八道,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看看張學良接受訪談時說的話吧:

國民黨「打不過共產黨的原因,也就是沒有中心思想」;「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所以他能成功」。

南京政府政策不公,雜牌軍不滿;共產黨看得明白,和雜牌軍也不真打。

「國民政府內部只有四個字:爭權奪利」; 「不是國民黨把大陸丟了,是大陸人民不要國民黨啦」。

蔣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且熱衷於玩權術,導致軍心動搖,這也是國民黨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12-15/6875464.shtml   《張學良曾談「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