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粟裕兩次挽救華東野戰軍的番號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七月分兵」以前,華東野戰軍實行毛澤東指定「在陳毅領導下,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的指揮體制,相繼取得魯南、萊蕪和孟良崮戰役的全勝,被毛澤東誇讚為「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註釋)」。

  華野幾個八路軍將領出身的縱隊司令員許世友、王建安、宋時輪、何以祥等人,與粟裕的新四軍老部下葉飛、王必成、陶勇一樣,都逐漸熟悉領會了粟裕大兵團作戰指揮的精髓與要領。

  但因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配合他們的行動,華東野戰軍奉毛澤東之令進行「七月分兵」。隨後一段時間,華野全軍主要分三處作戰,主帥陳毅、粟裕與麾下少數將領之間有了長距離的分隔,華東野戰軍番號也幾經周折。

  1947年7月,陳毅和粟裕奉命將華野兵分三路:

  一路由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3、8、10三個縱隊挺進魯西,配合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作戰;

  一路由1縱司令員葉飛、4縱司令員陶勇率所部出擊魯南;

  一路由華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直接指揮2、6、7、9四個縱隊與特種兵縱隊,留在山東內線的沂水待機。

  這一時期,陳士榘和唐亮率3縱司令員何以祥、8縱司令員王建安、10縱司令員宋時輪與葉飛、陶勇率1縱、4縱分兩路獨自外線作戰;粟裕和陳毅率2縱司令員韋國清、6縱司令員王必成、7縱司令員成鈞、9縱司令員許世友內線作戰,先後進行南麻、臨苟戰役。

  但三路作戰都先後失利,尤其是外線出擊部隊因指揮不力,損失不小。

  為更好地策應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劉伯承和鄧小平作戰,毛澤東否決了陳毅、粟裕提出的將外線出擊5個縱隊組建為西兵團,以陳士榘為司令員,唐亮為政委的建議,決定將粟裕從山東內線的華野總部調往西邊組建西兵團,以西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名義指揮華野外線作戰部隊。

  毛澤東指出讓粟裕西去指揮的理由:「劉鄧南下作戰能否勝利,一半取決取決於陳唐葉陶5個縱隊能否起大作用(註釋)」,因而他寄希望已先後七戰七捷、宿北、魯南、萊蕪和孟良崮戰役勝利的粟裕。

  毛澤東還電令陳士榘等人,不可輕舉妄動:「5縱至少須有兩星期安全休整,並待粟裕到來方能舉行機動作戰。」

  粟裕考慮到戰略重心已由內線轉到外線,主戰場已由山東轉移到中原,又考慮到華野總部指揮機構的健全,即「人事關係及指揮便利」,向陳毅提出3點建議,獲得應允后,又與陳毅聯名上報毛澤東:

  一是「請陳毅一同西去,以加強領導」;二是「為進一步集中兵力,達成戰役上的優勢,增調第6縱隊到西線」;三是留在山東的2、7、9三個縱隊組成東兵團,「以譚(震林)為司令,許世友為副司令,黎(玉)為政委」,執行內線作戰任務。

  毛澤東覺得頗有道理,很快同意了這一華野總部和陳毅都與粟裕一道到西面指揮的建議,且催促說「惟陳粟應速西去,愈快愈好」。

  陳毅和粟裕率華野總部及王必成的6縱前往外線與華野5個縱隊會合,因為有華野總部直接指揮,西兵團機構及其指揮機構也就沒有了組建的必要,但內線的東兵團很快奉命組建,由華野副政委譚震林兼任司令員,黎玉為副政委,許世友為副司令員統一指揮。

  不久,許世友又升任司令員,譚震林僅兼任政委,黎玉則專管地方工作,許世友原來擔任的9縱司令員一職由副司令員聶鳳智升任。

  陳毅、粟裕與華野6個主力縱隊集結於外線的魯西南后,後勤供應成為一大問題。

  因這一地區屬於晉冀魯豫軍區管轄範圍,華東野戰軍主力是按著野戰軍「能調離本戰略區域到其他區域作戰」特點的跨區域作戰,毛澤東於8月16日致電負責後勤的晉冀魯豫軍區第二副司令員滕代遠,告知「我山東主力六個縱隊及炮縱均在冀魯豫及豫皖蘇地區作戰」,要求「你們必須以全力援助解決供應問題」。

  一個月後,為更有力保障華野主力的後勤供應,毛澤東不僅指令「黃河以南、淮河之北、運河以西、平漢路東」為其作戰區域,還於9月22日電令「陳粟西線兵團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晉冀魯豫中央局負責統籌所轄區域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陳(賡)謝(富治)三軍的供給工作(註釋)」。

  10月15日,毛澤東再次明確指令陳毅、粟裕:「你們部隊對外仍稱華東野戰軍,對內則屬晉冀魯豫建制」,目的是「以利部隊補給即地方工作之統籌(註釋)」。

  因僅僅是為了後勤供應和補給,而事實上華東局依然主要負責後勤,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改番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決定並未實行,對內對外依然稱華東野戰軍。

  不僅毛澤東與中央軍委如此,陳毅和粟裕在此期間,也先後發出《華東野戰軍前委關於建立地方工作委員會的指示》、《華東野戰軍前委關於新區工作的指示》等以「華東野戰軍」冠名的指令,以後所有電文告示都是如此。

  為讓統率華野總部的陳毅和粟裕「集中精力,指揮西兵團及規定區域一切武裝之作戰」,毛澤東於9月22日還令山東內線的「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改為華東野戰兵團,由許世友、譚震林負責指揮,受華東局直接領導」。

  10月15日,他又囑咐「讓(饒)漱石學習戰爭指揮」,決定許世友、譚震林的華東野戰軍東兵團及其他華東部隊「一切行動由華東局指揮」。

  此時,華野東兵團新組建了一個13縱隊(司令員周志堅),共有4個縱隊。因西面的華野外線兵團6個步兵縱隊基本上都是頭等主力部隊,還加上華野司令部與炮兵縱隊,東兵團則僅有9縱是主力,因而華野外線兵團實力遠超內線的東兵團,是華野的主力所在。

  這一段時間華野外線兵團雖未改番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但因地方遠隔,陳毅和粟裕的華野總部奉命未對山東內線的東兵團進行直接指揮,而是由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負責。

  饒漱石是一介文人,長期從事白區工作,紅軍十年從未搞過武裝鬥爭。抗戰爆發近一年後他從呆了三年的蘇聯回國,空降到新四軍就任東南局副書記,這才開始接觸刀光血影的戰爭。而「學習戰爭指揮」也非一蹴而就,華野東兵團也就事實上由中央軍委與毛澤東直接指揮。

  不久,陳毅離開了華野總部。

  他於11月8日前往華野後方基地朝城,隨後到晉冀魯豫中央局商談華野後勤供應問題,後來又奉命到西柏坡中央工作委員會和陝北中共中央彙報工作,直到1948年4月才返回已移駐河南濮陽的華野總部駐地,時間長達5個月之久。

  陳毅外出期間,粟裕獨立統率華野外線出擊的1、3、4、6、8、10縱和配屬華野指揮的晉冀魯豫11縱共7個縱隊經營中原,還一度指揮陳賡集團(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和9縱)、晉冀魯豫野戰軍楊勇1縱、王宏坤10縱、趙基梅12縱作戰,總兵力達到12個縱隊。

  1948年1月8日,粟裕在河南臨潁主持召開中共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和政治工作會議,傳達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總結華野1947年的戰績,提出1948年的六大任務。

  會議還有一個重要議題是:布置部隊休整和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即「三查三整」(查階級、查思想、查工作,整組織、整紀律、整制度)。

  因為牽涉到華野全軍,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和華野副政委兼兵團政委譚震林,也奉命從山東趕到臨潁參加了會議。他們回去后,便將東兵團部隊全部集中在以掖縣為中心的地區,按照前委擴大會議的要求進行整軍。

  也就在這一段時間,毛澤東開始考慮改變華野東兵團的建制。

  他決定重新成立華中分局,從東兵團4個縱隊中抽調2縱和7縱南下蘇北作戰,改由華野總部陳毅和粟裕直接指揮。

  1月9日,他致電粟裕等人並告華東局:「準備從山東調二七兩縱至蘇北作戰,待華中分局建立后,該兩縱歸陳粟指揮。」

  同一天,毛澤東還單獨致電華東局說明這一意圖:「目前膠東敵力已減輕,擬留九縱、十三縱由許世友率領,擔負膠東殲敵任務;由韋(國清)譚(震林)率二、七兩縱待休整完畢后南下,擔負蘇北一帶殲敵任務。此兩縱暫時仍由你們指揮,待華中局恢復后,改歸陳粟指揮。」(註釋)

  饒漱石則複電主動建議,讓許世友、譚震林率作戰力較強的7縱和9縱南下,韋國清率2縱和13縱留在山東作戰,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

  若這一計劃得以實行,那麼許世友極有可能是稍後新成立的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則是山東兵團司令員。

  但考慮到山東局面尚未完全打開以及歷史淵源,毛澤東於1月30日決定許世友與9縱都留在山東,而讓原屬新四軍的韋國清率2縱南下,與蘇北的華野11縱、12縱組建為蘇北兵團,韋國清任司令員。

  他特別指令:「蘇北兵團受陳粟指揮(註釋)」。也就是陳毅、粟裕的華野總部直接指揮華野的1、3、4、6、8、10縱與蘇北兵團的2、11、12縱等9個縱隊,饒漱石的華東局則僅負責山東兵團的7、9、13縱等3個縱隊。

  幾乎與此同時,毛澤東又來一個大動作,準備讓粟裕率華野主力渡江南下,實行第二個躍進戰略。

  為此,他準備將華東野戰軍在中原的6個縱隊改番號為東南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其中1、4、6縱為第一兵團,3、8、10縱為第三兵團。

  他設想的渡江時間是,粟裕率第一兵團於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第三兵團於1949年二三月間渡江(註釋)。

  其中空缺的第二兵團番號,是隨後予以公布的山東兵團。這說明,毛澤東設想將整個華東野戰軍改番號為東南野戰軍,其所屬部隊與兵團、縱隊建制序列完全一致。

  1月27日,毛澤東正式電令粟裕準備率領3個縱隊渡江南進。

  但這一更改番號的計劃,與兩個月前指令更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一樣,因隨後不久粟裕「斗膽直陳」,改變了毛澤東的戰略部署而未實行,成為一紙空文。

  在粟裕一面率華野第一兵團3個縱隊休整準備渡江南進,一面權衡利弊考慮讓毛澤東改變渡江躍進計劃之時,毛澤東又於3月3日電令華東野戰軍所屬部隊組編為四個兵團:

  1、4、6縱編為第一兵團,粟裕兼任司令員和政委;7、9、13縱便為第二兵團,許世友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3、8、10縱編為第三兵團,陳士榘兼司令員,唐亮兼政委;2、11、12縱為第四兵團,韋國清為司令員,陳丕顯為政委(註釋)。

  這四個兵團除剛組建不久的第四兵團外,其餘三個兵團的主要負責人,分別由華野的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兼任,僅有未在華野總部兼職的許世友是唯一的例外。

  這一組編方案也說明,毛澤東雖曾於1947年9、10月讓華東野戰軍外線出擊的6個縱隊改番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但實際並未實行,華東野戰軍以四個兵團的龐大編製,居於全軍各戰區野戰軍之首。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沙發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3 08:46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準備讓粟裕率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與一兵團先行南下,未跟隨南進的華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如何安排,他也有所考慮。

  3月30日,毛澤東致電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等人,準備了兩個方案:

  一是將「華東野戰軍留江淮河漢間作戰的各縱」即華野第三兵團稱為華中兵團,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陳士榘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唐亮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二是鑒於陳士榘、唐亮的華東野戰軍第三兵團正在洛陽等地和晉冀魯豫的陳賡兵團一起聯合作戰,毛澤東又決定將華野三兵團與陳賡兵團組建為豫陝鄂野戰指揮部,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

  不過,這些設想與華東野戰軍更換為東南野戰軍番號一樣,很快都被粟裕改變了。

  4月18日,經過深思熟慮的粟裕再次致電毛澤東,建議華野一兵團3個縱隊暫不渡江南下,而是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

  毛澤東將粟裕召喚到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當面了解他的設想后,最終「忍痛割愛」,改變了自己構想已久、十分珍愛的第二次躍進戰略。華野一兵團不僅可以留在中原與三兵團一道打大殲滅戰,華東野戰軍的番號也得以繼續保留。

  為保證粟裕實施中原打大殲滅戰的戰略,毛澤東還採取了一項重大的組織措施,將陳毅調離華野,擔任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其華野職務由粟裕接任。他當面交代粟裕:「陳毅同志不回華野去了,今後華野就由你來搞(註釋)。」

  在粟裕的再三謙讓下,毛澤東最後任命他為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陳毅保留了華野的職務,但依然必須迅速前往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新的崗位,職責是「建立中原軍區及中原局的經常工作(註釋)。」

  5月14日,陳毅、粟裕致電華東局、中原局和陳士榘、唐亮,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決定:「陳(毅)鄧(子恢)粟(裕)參加中原局根據地的建設工作,陳在華野黨政軍職務由粟代理」。

  5月30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又致電中原局、華東局,華北局,通報說:「任命粟裕同志兼華野副政委,負擔副政委各項工作責任,並於陳毅同志不在華野總部工作時代理政委職權(註釋)」。

  粟裕隨即統率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兵團及配屬他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11縱,於6至7月間進行了「中原逐鹿」的豫東戰役。期間,為了保證後勤供應的便利,毛澤東還於6月24日任命粟裕兼任華野主力所在的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豫東戰役一舉改變了僵持許久的中原戰局,下一個目標便是施展「回馬槍」,回師華東,直指濟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