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司馬平邦:《紅高粱》寡婦大嫂的情與欲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12 0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縣長朱豪三(於榮光飾)的女兒叫淑紅,單家大少奶奶叫淑賢,這一個「淑」字就代表了中國女人幾千年的大命運。

  淑紅,早在幾年前就被土匪綁票后撕票了,用縣長太太孫大腳的話說,淑紅就是因為被他爹管得太老實,太「淑」了,但凡有那麼一丁點兒如九兒一樣的靈活心思,也不至於在老爹交了贖金的情況下還丟了性命;而秦海璐飾演的淑賢呢,還沒等過門兒,短命的單家老大就死了,本可以不嫁的她仍然抱著從來沒見過面的老公的靈位拜了堂,成了單家的大少奶奶,那時候,單家老太爺還硬朗,她也沒有圖謀當家的想法,而只是忠於從小就受到的淑女的禮教,之後在單家守寡多年,一直到賭徒的女兒戴九蓮(周迅飾)和土匪余占鰲(朱亞文飾)的出現。

  關於封建禮教的吃人,這些年的電影和電視里已經很少提及,而莫言在《紅高粱家族》里寫的主題亦與這些無干,但只要是回去認真表現歷史,也就沒法迴避這樣的事實,正如淑賢身上被深深烙上了禮教的印記一樣,只有這樣,這樣的人物才可信。

  至今,尤其在安徽、江西、江蘇、山東的農村,還能經常找見一些關於當年貞節牌坊之類的舊物,那些東西當年都是經過完美鑿斧製作的,而且來自於皇上的授予,有無尚的榮光;單家的大少奶奶淑賢也有一面縣長送來的「婦女楷模」的牌匾,我想若無戴九蓮跟余占鰲以及之後的日本鬼子的這一頓攪和,搞不好最後這塊縣長的牌匾還會變成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立的牌坊--別看他老蔣自己搞了一個女人又一個女人,他治國想法中的道德觀其實仍然是老一套。

  形象不甚妖冶的秦海璐飾演內心也不甚妖冶的淑賢,這是找對了人,但更主要的是,秦海璐演戲,對人物總有她自己的理解,和她自己的表現比如當年演《松花江上》的程馨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程真真,還有電影《鋼的琴》里的淑嫻,等等,她演出過的人物,形象之間往往差異巨大,或端正,或放浪,或矯情,她皆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現,所以,你看她演出的人物,每一個都有新鮮感,比如電視劇《紅高粱》先讓九兒風風火火地出場折騰一把,然後把她送到陰鷙氣氛統治之下的單家,撞上的正是秦海璐那張皮笑肉不笑的貞烈的臉。

  說起來,秦海璐飾演的淑賢其實是《紅高粱》里最為複雜的人物,這個從小在三從四德教化中長大的女子,長大后並沒有因為自己遵守三從四德而獲得人生幸福,而是直接被扔進禮教的地獄,外表的光鮮掩蓋不住她內心的苦楚,九兒到單家和單家發生巨大變故的時候,她還正值青春,所以她突然勃發的對單氏家族老二老三的反抗是由衷的,而她從此之後內心陰暗的無法壓抑、自然流露也是由衷的,韶華少女人生幸福的缺失造成她幾近瘋狂的報復,如「豬油蒙了心」,而她一度向善良的九兒的陰謀算計的腹黑女形象,在莫言的小說里幾乎沒有第二個,其實這是有點兒脫離了莫言原著的初衷,但卻又從另一面反射了她在禮教壓榨下受到的巨大傷害。

  與飾演九兒的周迅的鬥法,是秦海璐在《紅高粱》里表演的一個高潮,那些情節需要她游刃於外表喜悅內心仇視、當眾喜悅私自仇視的兩個極端之間,同時,導演為了讓這個人物最後不致扭曲到「失心瘋」的地步,又設置了與羅漢之間的患難愛情,作為一條黑暗中牽引他的紅繩,其實這也是一條牽引觀眾同情心的紅繩,讓人們在她最最最壞的時候(買通花脖子要九兒的命),仍然對她抱以期望和同情。

  我覺得,非演技派真的難以應接《紅高粱》中段極端複雜的大少奶奶的性格分裂戲分,因為淑賢是1人分成3人:表面友愛的她,內心陰暗的她,還有滿懷期待期待愛情到來的她。

  不過,我沒想到導演之後又為淑賢設計了一小段與錢玉郎的調情戲,如偷看玉郎洗澡流露怨婦心跡等等,至此,從前那個端莊周正的大少奶奶徹底給毀了。

  當然,《紅高粱》也只是一個故事。

  所以,主角兒不能倒,怎麼毀了的就怎麼復元了。

  《紅高粱》沒有如之前許多民國年代戲那樣,讓女主角們有一個算一個都要在複雜的感情關係中顯現形象,一個女人愛兩三個男人都是少的,一個女人被兩三個男人愛也都是不夠的,《紅高粱》里的幾個女主角都能「從一而終」,且這並不會令她們失去對那些津津樂道地收視多角戀愛的家庭觀眾吸引力,何也?

  緣於劇集同時給這些女主角以更為寬闊的社會空間,給了她們更多的使命感,正如大少奶奶最後一定會選擇嫁給羅漢,表面上看這是他們個人感情的積累所致,是羅漢十幾年追求(伺候)的結果,但其實更是淑賢身上擔負的傳續家族釀酒秘訣的使命感所致,雖然中間有與錢玉郎的那麼一段「走神」誘惑,但最終她還是要找到釀酒師傅羅漢作為後半生的依伴。

  在羞愧和悔恨中掙扎了好長時間,終於站起來的淑賢,最後也走出了與九兒的爭執,回到她在這個故事裡原本應該站立的那個位置,可謂百轉千回終於走上正路,千辛萬苦終究到達圓滿,淑賢燒了縣長頒發的「婦女楷模」,羅漢也失去了他對酒的超常味覺,這些既令他們遠離了虛飾的光環,也讓他們放下沉重的責任,回到真正的生活里。

  為什麼觀眾看過淑賢對九兒及其兒女的種種,仍然恨不起來?或許是數千年封建禮教的影響到現在也沒有從根本上被摒棄,因為千年的為婦之道也並非一無是處,換做現在可能情況也是一樣,兩個寡婦住著對門,妯娌明擺著吃你的喝你的,然後還 告訴你我偷著漢子還有了孩子,這恐怕也是當時的淑賢最無法忍受的。兩個女人對彼此萌生的殺義更是掐准了命脈,只是九兒會選擇絕處求生,而淑賢會選擇懸樑求死,這是兩種女人最鮮明的不同。雖然,《紅高粱》是以九兒的命運為大線索的故事,但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仍然可以成為兩條平行行進的故事軌道,她們的共同命運和不同性格讓那個時代的中國女性形象顯得更為真實和生動,我也相信,電視機前的觀眾對她們一定也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