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診斷是否能夠/是否應當「機械化」、「電腦化」?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11-8 2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久前看到報道,北京一位中醫名醫(世家的第若干代)正在嘗試診治的電腦化,把四診的資料輸進去,電腦就會斷定陰陽虛實寒熱等等,甚至開藥方。TBz轉發的文章表現了同一個方向,就是要把中醫的診斷量化,信息化,客觀化,定位化等等。

個人認為這(包括大江的回應)牽涉到重大的方法論問題。

雖然我不是中醫,但是我認為一個好的中醫在望聞問切的時候了解到的東西比陰陽虛實寒熱等概念多得多。而這些東西到目前為止很難量化,甚至很難說清楚,需要師傅帶徒弟慢慢體悟,有人說現在的中醫學習已經西醫化了,造成了許多問題,這很可能是對的。

其實不只是中醫,有經驗的西醫也可以有一些難於言表的經驗,而剛畢業的和平庸的醫生卻不懂也不想懂。我曾經說過,一個美國西醫心臟科專家去中國訪問的時候,表演了頸部動脈診脈的絕技,不問病情,病人也聽不懂英文,也不看病例報告,不看心電圖,就是摸頸動脈,然後就說出病人的心臟有什麼問題,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準確,讓中國的西醫看得目瞪口呆。這種微妙的東西不是快慢期前收縮強弱那麼簡單。

我自幼接觸了許多中國的西醫名醫,很多有經驗的大夫基本就是一兩分鐘,一兩個問題,就準確診斷出病情。協和醫學院創建的時候美國教授對學生的訓誡就是不能依靠機器。(原話不記得了)

人比機器複雜,但就是機器也不是那麼容易量化的。我的一位好朋友喜愛攝影,他給我講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尼康的鏡頭非常好,解像力非常高,已經超過了德國的蔡司,但是拍出照片來就是差那麼一點兒。如果一條一條的用專業測試圖數線,尼康好,顏色也不錯,但是就是總體上差一些,很多人認為是質感的差距。石頭更有石頭的感覺,皮毛更有皮毛的感覺,尼康照出來的像是木刻,缺乏質感。他給我顯示照片,我這個外行都能看出不同,但是清華大學一位光學教授則否認,認為所謂質感是純主觀的。於是有人搞了對比測試,同樣條件用不同鏡頭拍攝,然後不說什麼鏡頭拍攝(盲法)讓大家給照片打分,最後包括那位教授在內都給德國鏡頭打了最高分。

如果用個什麼光學儀器來確定舌質的顏色,會更客觀,但是一定會丟掉重要的,現在還說不清楚的信息,就像玩攝影的說的那種「質感」。

也許光學專家將來能用科學和客觀的東西來解釋「質感」,但現在還不行。用機器代替中醫的經驗更是差得太遠了。

不過話說回來,看兩位中醫專家,給你說的完全不一樣,病人當然會困惑。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