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建國初誰預測30年後鄧小平改變中國?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路將帥,大多數參加了開國典禮,成為新中國典禮的見證者。但是作為曾經指揮過啷個方面軍的鄧小平,卻缺席了開國大典。在那幅出名的開國大典的油畫里,找不到鄧小平的身影。

  此時鄧小平45歲,還在為徹底解放大西南而風掃殘雲般的前進。到了1950年,大西南全面解放,鄧小平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地區軍政委員會主任,是西南地區黨政軍實實在在的一把手。

  當時學貫中西的學者、曾任國立清華大學研究室主任的吳宓在西南師範學院任教。1951年夏天,曾任宋美齡機要秘書的年輕教授張紫葛參加土改回來,對吳宓說一個進步的青年學生把自己的地主父親大有滅親交給公安之後,卻和父親一起被鬥爭,並且在鬥爭大會上被脫掉褲子,露出白花花的少女屁股,而被很多人把屁股打得皮開肉綻的事情。吳宓認為這個事件有些混賬竟然拍案而起說:「這個女孩子才19歲,真是豈有此理。」

  那個時候,一個教授還帶著知識分子的血性和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勇氣,吳宓就在第二天午後,一個人闖進崗哨林立的西南軍去找軍政委員會主任鄧小平。此時西南剛剛解放,鄧小平集西南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可謂是日理萬機,聽說吳宓來了,還是抽出時間接見了吳宓。聽完吳宓的陳述之後,鄧小平小平記下了這件事並且承諾馬上處理。最後鄧小平對吳宓說:「歡迎吳先生給我們反映情況,以後有什麼事,隨時告訴我們,也可以打電話給程部長,我們派人給你聯繫。」

  鄧小平接見吳宓,也帶著尊重學者的古代遺風,也帶著共產黨人建立國家之後的自信和大度。

  吳宓見到了鄧小平,對鄧小平的印象很好。他把見到鄧小平的事情告訴了張紫葛,並且認為鄧小平堪當大任。

  從晚清民國過來的國學大師們,不但懂得孔孟儒學,還懂得不少周易和星相,也懂得面相和觀人等雜學。正是這些學術精湛縱深的學者,才構成了建國之初學者的群像,吳宓就是其中之一。

  吳宓也懂得不少這樣的學問,他見到了鄧小平,自然也是觀察鄧公的舉止風範,聽鄧公的言簡意賅的話語,領略鄧公活躍的思維方式,吳宓確信鄧小平是個聰睿正直敢於擔當的人士,哪怕歷盡劫難,也會堅挺如初。並且對張紫葛說:「鄧小平這個人是周公和管仲集一身的大才,30年後,鄧小平當建移星轉斗之功。」

  移星轉斗是什麼?就是改變中國 ,改變中國的命運。

  張紫葛教授聽聞吳宓此言,驚秫地說:「此話不能夠亂傳 ,在古代這樣的話,屬於大逆,是會給鄧公招來不測之禍的。」

  吳宓說:「鄧公有移星轉斗之功,是我的推測和論斷,不會外傳,但我心實領悟,一定會兌現的。」

  吳宓是如何在鄧小平身上看到了30年後會建立移星轉斗之功,改變中國命運的風範呢?吳宓說出了幾點:

  一是鄧小平相貌非凡,輪廓清楚,骨骼清奇,這樣的人在曾國藩相面觀人的論述里,就是可以堪當大任的人。

  二是鄧小平個子雖低,但是龍驤虎步,步步生威。腳下生根,根根相連。穩健挺立,貴不可言。這樣的人在曾國藩的相面學里,就是移星轉斗之人。

  三是鄧小平接人待物,平和而且沉穩,出事幹練而不紊亂,風欲來而樹能靜。這樣的性格就是山垮也不會倒的性格,別人生氣而自己不氣的性格,造就了鄧公能堪當大任。

  四是鄧公有著大人物待士有禮尚之古風,視民有懸壺之心念,思維有不凡之奇特。鄧小平這三點決定了鄧小平是個踏實的現實的人,這樣的處事方式,就是移星轉斗的處事方式。

  五是鄧小平不怒自威,不威自嚴,不嚴自尊,不笑自喜。

  最重要的是第六條,30年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都垂垂老矣,而鄧小平是開國將帥里比較年輕的健將。他會在他們四個之後用自己的方式治理中國。

  雖然吳宓沒有看到鄧小平的移星轉斗之功的告成,但是吳宓還是活了84歲,見到了四人幫之毀滅,見到到了鄧小平移星轉斗的端倪之日。

  除了吳宓,在1951年,對鄧小平有著高度評價的還有掌握著大國命運之船航向的毛澤東。毛澤東出生在湖南,對於曾國藩也是十分仰俯。他讀過曾國藩的書,自然也讀過曾國藩那些相面的書。因此毛澤東對於鄧小平不但有著戰爭年代的了解,而有著關於鄧小平性格能力和智慧的了解,自然也有一份面相的了解。毛澤東雖不是國學大師,但是對於國學卻有著自己精髓的解讀,當然也包括星相和雜學。1976年吉林隕石雨,唐山地震,毛澤東就感覺到了星相的力量。

  在1951年,毛澤東對國學大師梁漱溟談話時,就提到了鄧小平。他說:「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論文論武,鄧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這可以說和吳宓的論斷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一個是國學大師,憑的是感覺,一個是國家最高最高領導人,憑的是經驗和直覺。

  關於鄧小平,吳宓和毛澤東在1951年就用了同樣的看法,同樣的預測。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