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麼是頸椎病(上)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11-5 1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以及神經壓迫導致的失眠、頭痛、頭暈等。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頸椎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極易複發等特點。

二、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

1、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頸椎穩定性減弱,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頸4、5,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應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損傷。

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后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使其受損傷及增生。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3、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增生,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導致脊髓型頸椎病。鉤椎關節、后關節增生,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引起相應癥狀。

3、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癥狀。

三、頸椎病的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複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癥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複雜的。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1、頸部癥狀: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主要頸部不適感有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活動或者按摩后好轉;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

2、肩部癥狀: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按壓頸部有疼痛,有時疼痛劇烈;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加重;

3、背部癥狀:背部肌肉發緊、發僵,活動后或者按摩后好轉;背部有疼痛點,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癥狀加重。

4、頭部癥狀:頭痛、頭暈、失眠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頭部癥狀。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癥狀。

5、頸椎病臨床分型

(1)頸型頸椎病: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③影象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3)脊髓型頸椎病: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4)椎動脈型頸椎病: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②旋頸試驗陽性。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癥狀。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食管壓迫型頸椎病: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四、頸椎病的臨床檢查方法。

(一)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藉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后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后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二)頸椎病的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癥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后:

  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錐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三)側位

  1.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2.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3.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4.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5.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6.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四)斜位

  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五)頸椎病的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是由於不論是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使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這樣,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由於體內少量乙醯膽鹼的刺激,可產生自發性收縮。因此,在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肉中出現纖維電位,偶而出現少數束顫位。小用力收縮時,多相電位正常,不出現巨大電位。大用力收縮時,呈完全於擾相。運動單位電位的平均時限和平均電位正常。振幅為1~2毫伏。頸椎病因椎間盤廣泛變性,引起骨質增生。損害神經根的範圍較廣,出現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多些。在病變的晚期和病程較長的患者,在主動自力收縮時,可以出現波數減少和波幅降低。而頸椎間盤突出症往往為單個椎間盤突出,其改變多為一側上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範圍呈明顯的節段分佈。

(六)頸椎病的CT檢查

  CT業已用於診斷椎弓閉合不全、骨質增生、椎體暴破性骨折、后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象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推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七)臨床檢查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壓痛點椎旁或棘突壓痛,壓痛位置一般與受累節段相一致。

  (2)頸椎活動範圍即進行前屈、后伸、側屈及旋轉活動的檢查。神經根型頸椎病者頸部活動受限比較明顯,而椎動脈型頸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動時可出現眩暈。

  (3)椎間扎擠壓試驗讓患.者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左手掌平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掌輕叩擊左手臂背側,如出現根性痛或麻木則為陽性。在神經根癥狀較重者則雙手輕壓頭部即可出現疼痛、麻木表現或加劇。

  (4)椎間扎分離試驗對疑有根性癥狀者,患者坐位,雙手托住頭部並向上牽引,如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則為陽性。

  (5)神經根牽拉試驗.又稱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頭轉向健側,檢查者一手抵住耳後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牽拉,如出現肢體麻木或放射痛即為陽性

  (6)霍夫曼民征檢查右手輕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夾住其中指,用拇指叩擊中指指甲部,若出現陽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則說明預部脊髓、神經損傷。

  (7)旋頸試驗又稱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坐位,做主動旋轉頸部活動,反覆幾次。若出現嘔吐或突然跌倒,即為試驗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8)感覺障礙檢查對頸椎病人做皮膚感覺檢查有助於了解病變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現的感覺障礙可確定病變頸椎的節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現,出現麻木時已進入中期,感覺完全消失已處在病變的後期。

  (9)肌力的檢查頸椎病損傷神經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經支配則肌力可為零。根據各肌肉支配的神經不同可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及節段。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