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家寶為何呼籲「窮人經濟學家」誕生?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4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這個世界上,窮人是最不受人待見的一個群體。但在2006年,永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窮人的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的中國之行,使得窮人暫時風光了一把,也使「關注窮人」的話題再度升溫,一時間,「期待中國的窮人銀行家」、「呼喚中國的窮人經濟學家」成為大眾的殷切期待。就連前總理溫家寶也曾就解決中國的收入不公平問題提出要建立「窮人經濟學」,多次呼籲「窮人經濟學家」的誕生。

  一般人可能奇怪和不解了,堂堂一國總理,你把國家治理好就行了,呼籲「窮人經濟學家」的誕生能有什麼用啊?其實,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溫家寶的一片良苦用心。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奧多·舒爾茨曾說過:「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了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而這些「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無論是對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是實現中國夢,都是至關重要的。可話又說回來了,我們中國現在有真正的窮人經濟學家嗎?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曾嚴厲批評內地經濟學家,認定「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丁學良的觀點立即遭到主流經濟學家的反擊。然而,中國青年報的一項民意調查為丁學良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民意支持。調查顯示,83%的公眾支持丁學良「不超過5個」的說法,公眾信任率超過10%的經濟學家僅有郎咸平和吳敬璉兩人,聲名顯赫的厲以寧、張維迎、林毅夫和樊鋼等均被排列在外。連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都寥寥無幾,更何況窮人經濟學家呢?實際上,中國根本就沒有經濟學家,有的只是既得利益集團在經濟學領域的代言人」。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建國60多年來的歷史。當開國元勛們搞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時,這些代言人 就拚命找「科學」依據,來證明政府的偉大光榮正確;後來,當偉大領袖搞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鍊鋼鐵時,他們就「科學論證」上級領導無比英明和高瞻遠矚;即便要畝產萬斤趕英超美時,這些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馬列主義教授也沒有異議;無論是抓革命促生產還是停產鬧革命,這些專家學者都不敢言語半聲;改革開放了,開始搞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搞包產到戶,這些學者都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急速跟進,再次與領導與時俱進;再後來否定計劃經濟,提出搞市場經濟,這些學者轉彎的及時與從容讓人目瞪口呆……從60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出,中國的社會科學學者和經濟學者沒有獨立人格,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只是為領導決策引經據典及時跟進的應聲蟲,也就是說他們是權勢集團的代言人,他們只是永遠跟在權威的後面,隨時翻書給領導找證據以證明「皇上聖明」的一群人。

  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深入發展,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逐步富裕起來,他們在政治上也同步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比如人大政協傳媒都能發出他們的聲音。這時候中國的經濟學家也不甘落後,抓住機會奮起直追,迅速賣身投靠利益集團,積極為他們代言,換取名譽和報酬。於是中國的經濟學界就發出了很多完全有利於權貴集團的奇談怪論——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張曙光的「腐敗有理論」說的是振振有詞:腐敗是否有理?……改革要利用腐敗和賄賂,以便減少權力轉移和再分配的障礙。腐敗和賄賂成為權力和利益轉移及再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樑,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改革的成本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則總結出了「天災人禍拉動經濟增長論」:我把堵車看成是一個城市繁榮的標誌,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個城市沒有堵車,那它的經濟也可能凋零衰敗。(1998年特大)水災刺激了需求,拉動增長,光水毀房屋就幾百萬間,所以水災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35%。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那可是一個大腕級人物,擔任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說出的名言語錄更是驚天地泣鬼神,或許更值得「立此存照」:

  「結果平等是不應該的,機會均等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弘揚一種來自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式公平觀念。好比一個大家庭,家長指定老二上大學,老大去打工做苦力供養老二,但由於他們對大家庭有『群體認同感』,就不會認為這有什麼不公平!」「窮人應該將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舊衣,天經地義。」

  「中國的貧富差距大嗎?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

  「中國是否應健全福利與社會保障制度?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

  「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看看,有這些為權貴說話的經濟學家,窮人還有活路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和諧社會啊?要知道,判斷一個社會的富裕程度、幸福指數,僅憑過眼的虛幻繁華和少數人的奢侈品消費水平顯然是虛假畸形的。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們在消除絕對貧困人口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新窮人問題」正在潛滋暗長:他們原本並不貧弱,卻因為一次拆遷導致了失房失地,因為一場大病負債纍纍,因為孩子考上大學要支付天價學習費用,於是便一下子滑入「窮人」、「負翁」堆里。難道社會的發展就是使既得利益群體財富急劇飆升的同時,讓更多的平民因為種種生活的不幸就要滑入生存低谷嗎?

  當今的中國社會,還是富人少「窮人」多。所謂的「窮人多」,不是說絕對貧困的人多,而是指大多數人仍不富裕。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當前的收入差距問題,「不是富人太富,而是一般人太窮」。構建和諧社會,就要高度重視並解決好「一般人太窮」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是解決好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階層的民生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就是解決好讓更多人分享改革成果的問題,就是解決好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基於此,中國目前需要誕生大量的窮人經濟學家,這才能夠為窮人鼓與呼,培育包含政府、富人以及整個社會包容和善待「窮人」的意識;然後影響新的政策和改革設計,使之向窮人傾斜,提高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當中所佔的比例,從而完善由法律、市場遊戲規則所保障的機會均等和分配公平。只有這樣,窮人的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權益才可能得到保障,也才能有尊嚴地活著。

  亞當·斯密說過:「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並且有風險的,因為它註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我想,這或許正是溫家寶總理呼籲「窮人經濟學家」誕生的深層原因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9: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