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源談父親劉少奇一生中的兩個最大錯誤 !(圖)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4-10-30 1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源也整理了父親劉少奇的錯誤:我認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有兩件,都是經長期逐漸積累造成的。第一件,就是「大躍進」,以及之後三年的調整不力。第二件,就是「文化大革命」。他從一開始就「很不理解,很不認真,很不得力」,很快又開始抵制,但收效甚微。

  2009年7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了晉陞上將軍銜儀式。這次晉陞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中,有劉少奇之子、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劉源。

  中南海里的小列兵

  

  劉源出生於1951年。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中南海度過的。彼時中南海,他傻憨憨的樣子很惹人喜愛。

  13 歲那年暑假,劉源如願以償,進入中南海警衛部隊當了一名列兵。劉源在部隊里鍛煉了三個暑假,由列兵晉陞為上等兵,還獲得了「特等射手」和「五好戰士」的光榮稱號。1966年「文革」開始那年,劉源還被選進國旗護衛隊,參加國慶閱兵儀式。當他把這些成績說給父親劉少奇聽時,父親由衷地高興。

  下鄉知青

  

  1967 年9月,劉源和劉平平、劉亭亭被趕出了中南海。1968年,毛主席發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劉源報了名。他後來回憶:「當時,我腦中既無響應號召的狂熱,也無走向充滿艱辛困苦的未知世界的恐懼。可以說,當時我處於一種半麻痹狀態,周圍的一切對我都無所謂,說不定偏遠的鄉村倒能讓我躲開喧囂狂暴的環境與無法忍受的壓力。」就這樣,劉源到了山西省山陰縣白坊村,開始了7年的農村勞作生活。

  這是劉源第一次來到農村,但是他不怕苦。白天賣力幹活,晚上只要不開批判會,他就學習到深夜,從馬恩列毛著作,到各種文化知識。他自學了針灸,給農民看病,還幫農民蓋房,上樑扣瓦。「劉源身上就是有這麼一股倔勁兒,不管再苦再累,他不自暴自棄,他能挺過來。」和劉源相識20多年的劉少奇研究專家、中央文獻研究室黃崢研究員如是評價。

  1972年,劉源他們給毛主席寫信,希望見爸爸媽媽。8月16日、17日,中央專案組傳達了毛主席的兩條批示:父親已死,可以見見媽媽。

  「多少年來,我們找爸爸,懷著一線希望拚命找,沒料想爸爸已死去3年了。我們沒有眼淚,只有切齒的仇恨。」這,是當時劉少奇孩子們的心境。

  從「黑幫子女」變成高幹子弟

  

  1975年秋,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劉源作為最後一名北京知識青年離開了白坊村。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機廠當了一名鉚工。

  1977 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劉源的報名以「超齡」為由被退回。「實際上就是出身問題,只是不便說。」一氣之下,劉源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當時,鄧復出不久,主抓科技和教育。劉源在信中表達了他參加高考的願望。十餘天後,來了迴音:應准予參加考試。1978年初的一天,劉源收到了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的錄取通知書。

  隨著父親的平反,劉源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從「黑幫子女」變成了高幹子弟。後來,劉源在接受採訪時說,從上頭跌下來的時候,很痛苦,大家都理解都同情,但從下頭翻上去的時候,也很痛苦,那種痛苦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

  他說,比如我剛上大學的時候,父親還沒平反,同學們對我都很好。但是父親平反后,情況就變了,人們對我的看法不一樣了。這個時候,只好自己調整了。

  大學畢業后,劉源決心重新回到農村去。「我在農村待過7年,是樸實善良的農民在我最艱難最絕望的時候幫助了我,才讓我有一個正常人的心理、正常人的生存態度,所以我覺得我好像欠農民的,回農村是我的一個願望。」

  從公社第十七把手做起

  

  1982 年,劉源到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公社(鄉)報到。從公社的第十七把手做起,做到副鄉長、副縣長、縣長,然後當選鄭州市副市長。又在36歲那年,在不是候選人的情況下,被人大代表聯名推舉為副省長。這在全國是首例。他說,只有儘力去干。事實上,劉源幹得不錯。在他任內,將河南省的工業交通帶上了一個新台階。

  1992 年,劉源接到中央命令,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政委。這個工作變動也似與鄧小平有關。劉源在紀念楊尚昆一文中提到,「1991年,楊爸爸主動對我說,小平叔叔幾次講過軍隊與地方的幹部要互相交流。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什麼。不久,中央調我到武警水電部隊。」

  走之前,劉源完成了兩件心事:一是在他父親逝世的地方——開封市北土街10號的一所舊銀行宅院,立上一塊大理石紀念碑,由當時擔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親筆題寫了「劉少奇主席逝世處」的碑銘;二是聯絡當年和他一起在山西插隊的20多名知青和部分企業家,捐資80萬,在村裡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學,王光美親筆題寫了富有深意的「雁傑小學」的校名。

  劉源在軍界發展順暢。1992年被授予少將警銜,八年後晉陞中將警銜。2003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政委,中將軍銜。2005年任軍事科學院政委。

  是非後人斷

  

  去年9月,劉源在軍事科學院黨委會議上與大家談心,講了這樣一件往事:「四人幫」被判刑后,王光美聽說了李訥身患重病、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的消息,不知被一種什麼力量驅使,身體仍很虛弱的她卻又帶著老保姆,經常去李訥家中幫助料理,並把李訥七八歲的兒子小芝芝帶出去玩。黃崢說,劉源很注意使劉家與毛家保持很好的關係。幾年前有報道說,王光美主動把毛家的人,和劉家的幾個子女召集在一起,吃飯、聊天。「其實,這個事情的主導是劉源。」

  2008年劉少奇誕辰110周年,各地都有一些紀念活動,其中一些活動劉源邀請了李訥的兒子王效芝和朱德的孫子朱和平一起參加。「他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保持了很好的關係。」黃崢說。

  多年來,劉源寫了大量關於父親的文章,很多都是試圖解答少年時代的困惑:這些難以置信的事件,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在《我的父親劉少奇》中,劉源說,在中國現代史中,有說不盡的毛澤東,就有說不完的劉少奇。他將兩人共同演出的歷史大戲歸結為三幕:第一幕是「政治大革命」,即共產黨奪取政權,改造社會,毛劉親密無間。第二幕是「經濟大革命」,即大躍進,毛劉分歧。第三幕是「文化大革命」,毛劉分裂,革命一敗塗地。

  劉源說,毛澤東的悲劇,緣於不能糾正錯誤;劉少奇的悲劇,來自不怕堅持真理。這一幕,隨毛劉共同的大悲劇而告終。

  文中,劉源也整理了父親的錯誤:我認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有兩件,都是經長期逐漸積累造成的。第一件,就是「大躍進」,以及之後三年的調整不力。第二件,就是「文化大革命」。他從一開始就「很不理解,很不認真,很不得力」,很快又開始抵制,但收效甚微。

  劉源說,劉少奇為他的錯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被自己塑造的神壇軋死,其痛苦遠遠超出任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為此,人民和歷史可以原諒他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9: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