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仍對中醫頂禮膜拜,為何?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4-10-30 1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來,中國互聯網上一場以中醫診脈驗孕為內容的懸賞約戰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中西醫有效性的爭論。而在日本,中醫和西醫和平共處多年,各司其職,使用中藥的治療廣泛進行。



日本的「漢方醫學」



中醫在日本則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葯」,簡稱「漢方」。現在,根據古典醫書進行的藥物療法被稱為「漢方醫學」、對經絡和穴位進行刺激的物理療法稱為「針灸醫學」,兩者並稱「東洋醫學」。



在日本,中國的中醫先哲如今仍受到頂禮膜拜。例如從江戶時代開始,中國三皇之一的神農就作為醫藥始祖,受到醫生尊崇。每年11月23日,東京湯島聖堂內的神農廟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神農祭」。日本醫史學會、日本漢方協會、日本東洋醫學會、東亞醫學協會、日本內經醫學會等相關團體代表會出席祭祀活動。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個周日,斯文會都在湯島聖堂舉辦「針灸祭」,日本各針灸團體代表都會出席祭典。



日本民眾信服漢方醫學



早稻田大學講師大森信德指出,日本人一般認為急病用西藥,慢性病則喜歡用中藥。他還將中醫湯藥治好自己鼻竇炎,並改善自身腸胃功能的例子講給記者聽。



在日華人姜鵬介紹說,日本的漢方具有很廣闊的市場與消費,漢方廣告、標牌在日本無所不在,掛著「漢方」牌子的店裡100%都是漢方葯,而且成品葯、半成品葯、配方葯應有盡有。



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也指出,漢方葯在日本是被普通民眾認可的,以前經常有人托他在回中國時幫忙購買中藥或中國的化妝品,福建漳州產的片仔癀現在依然很受日本人歡迎。



目前,對胃潰瘍有療效的柴胡桂枝湯、對流感有療效的麻黃湯等約150個漢方葯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每年的銷售額達1000億日元以上,70%的日本醫師可以開漢方葯處方。



由輕視到重新重視



其實明治維新后,日本脫亞入歐,對本國文化一度輕視,以漢方醫學為首的傳統醫學教育也隨之中斷了100多年。戰後,隨著經濟復興,日本又開始重視傳統的漢方醫學。



北里大學名譽教授、前日本東洋醫學會會長石橋晃指出:「西藥有效成分單一,藥效快,能夠殺死導致感染症的病菌,消熱止痛,降低血壓等,對於單獨病狀和急病有很強效果。另一方面,漢方葯是將多種藥材組合在一起服用,各種藥材擁有多種有效成分,因此,對於治療多種疾病和癥狀是有效的,對於慢性病和全身病等複雜多樣的癥狀能夠發揮效果。」



他說:「西醫為了去除同樣的原因和癥狀,會開同樣的處方,但是漢方卻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當時的狀態,開出適合每個人的處方。對於不同的疾病,如果體質和癥狀相似,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漢方葯。」



1950年,日本成立了東洋醫學學會,1976年,漢方葯的提取物可以適用健康保險,得到廣泛應用。大森信德介介紹說,目前不少大學開設東洋醫學研究機構,而且很多醫院設有東洋醫學門診,普通醫生也能開漢方葯,漢方葯滲透到普通生活。



不過,1874年以後,根據明治政府的政策,不學習西醫就無法獲得醫師執照,因此在日本,1883年以後,醫師國家考試科目中也不包括漢方醫學,所以擁有漢方醫學系統性知識的醫師比較少,漢方葯很多都是根據西醫的觀點來使用的。



2004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為明治維新後進入「冷宮」的中醫藥「平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說,日本對中醫的認識經歷了廢而立的過程,值得有相似經歷的中國借鑒。步入老齡化社會,不少日本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令西醫師難以對症下藥,中醫在慢性病治療康復上的優勢逐漸凸顯。



中醫藥的規範化之道



從1972年11月到1974年5月,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共4次公布了關於審查批准漢方葯的內部規章,成為一般漢方處方的標準。此後幾次修改,厚生勞動省將新的一般用漢方製劑承認標準增加為236個處方。



這些處方主要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等中國古典。此外還有《漢方診療醫典》《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等現代漢方書籍。其中的安中散、藿香正氣散、黃連解毒湯、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等都是中國人也很熟悉的處方。



此外,在漢方葯的用藥方面,日本各大漢方葯製造企業普遍通過提取有效成分製成了漢方葯的顆粒沖劑和膠囊,從而大大減少了熬藥的麻煩,便於隨時隨地服用。記者的朋友今村敏子經常服用的「津村公司」生產的芍藥甘草湯、六君子湯、防風通聖散都是顆粒沖劑。



漢方葯主要是根據經驗診斷,現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已經著手促進實現中藥治療的標準化。2010年5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布公報說,將從該年度開始,在患者體質、癥狀與治療效果之間建立一個參照模式,尋找中藥用藥的科學根據。



厚生勞動省研究班將根據患者體質和癥狀程度的不同,制定出中藥處方的標準。慶應義塾大學醫院、富山大學醫院等11家醫療機構在3年時間裡積累數萬份患者數據,用於分析調研。



日本是除中國以外,最大的中藥生產國與消費國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藥市場每年銷售額達到300多億美元,而在全球擁有絕對中藥材資源優勢的中國卻只佔了5%的份額。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醫藥外貿形勢發布會透露,目前,我國中藥產業年規模已達4100億元以上,但2012年中藥類產品出口僅為24.99億美元。其中,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為8.58億美元,中成藥出口僅2.65億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億美元。中成藥國際出口仍然面臨困難,而且再度出現了300萬美元的逆差。



而世界中藥市場,日本、韓國所佔份額高達80%~90%,日本中藥製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這些國家從我國進口粗加工中藥原料再進行精加工后,製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片劑、膠囊等。



鑒於中藥材的國際化已遠遠超過中成藥,我國四大葯都之一 ——安國中藥材種植基地,每年都舉辦中國國際藥材節。負責搭建展會平台的徐先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預計到2015年,安國中藥材出口將達到5000萬美元,其中80%是銷往日韓等國家的製藥公司。



有數據統計,目前日本是除中國以外,最大的中藥生產國與消費國。如今日本有漢方藥廠200多家,處方用漢方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年銷售額高達15億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適用「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的中藥大約有148種。目前日本漢方葯年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億日元,在國際市場上的中成藥、中藥保健品貿易中,由日本生產的占很大份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