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學進:有必要給「高鐵新城」降降溫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23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日前在多地調查發現,不少遠在城郊的高鐵站周邊紛紛湧現「高鐵新城」。但由於新城地處偏遠,就業、服務等資源匱乏,開盤後市場購買力明顯不足。有的新城被規劃為集生產、居住、商貿、休閑為一體的複合型城市系統,然而實際建設中許多項目停滯,有的只砌著圍牆,牆內仍然種著莊稼。連售樓人員都擔心:「高鐵新城」會不會淪為「鬼城」?(10月22日《京華時報》)

  「施工現場塵土飛揚,高鐵一開黃金萬兩。」「一年成名、三年成型、五年成城」,此類大躍進式的橫幅標語在各地高鐵新城的施工現場隨處可見,非常提氣。隨著高鐵建設的突飛猛進,「高鐵新城」遍地開花。據8月18日《南方周末》報道,在全國「四縱四橫」主要高鐵網上,目前已有36座高鐵新城正在規劃或建設。其中,密度最大的屬京滬線和哈大線。

  但不幸的是,還是應了那句套話: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除了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因為高鐵站離市區近,客流量大,在建的新城有了雛形,大多數中小城市在建的「高鐵新城」正面臨著淪為「鬼城」的困境,報道中提到的宿州馬鞍山現代產業園區僅是中國總營業里程達11028公里的高鐵線上數十個高鐵新城的縮影。

  36座「高鐵新城」多地已成「鬼城」有其必然原因。除了新城地處偏遠的因素外,還有這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政府決策,行政操縱。新城計劃建多大規模、投資多少、集聚多少人口、如何進行功能定位等所有關鍵要素,在不做深入全面的市場調研的情況下,皆由政府拍板決定(其實是由幾個主要領導人甚至「一把手」說了算),對新城的「光明前景」往往預判過高,對可能存在的危機缺乏風險評估,一味追求大幹快上,從計劃階段就患下了急功近利的錯誤。

  二是為了支撐「土地財政」,新城的功能集中定位在房地產和商業商務。在規劃初期,規劃設計單位都會提出特色化的定位,旨在推動高鐵樞紐周邊多種功能的混合發展,但最終地方政府更傾向於做房地產、做商業商務,因為這樣土地價值會高一些。可現實是,市中心的房子都賣不出去,市民哪會到遠離市中心的「高鐵新城」買房呢?

  三是「新城」概念的吸引力早已風光不再。因為中國的新城實在太多了,政府易地新建一座辦公樓,可以形成一座行政新城,新建一座大學,就可以對外聲稱「大學城」,科研機構集中的區域,也可以叫科技新城,等等,不一而足,市民早就不感興趣了。試想,而今再冒出一個「高鐵新城」,對市民還有多少吸引力?

  四是忽視了高鐵的負面影響。一些地方政府寄望高鐵能源源不斷地送來客流,匯聚一方人口並拉動經濟,夢想「高鐵一開黃金萬兩」,殊不知此乃一廂情願。高鐵與高速公路類似,對一些邊緣城市的影響並不總是積極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本傑明·費伯在其論文《貿易一體化,市場規模和產業化:來自中國高速公路網的證據》中指出,被納入高速公路網,對於邊緣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顯著而穩健的負面作用:在1997-2006年間,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被納入高速公路網的邊緣城市,相比於其他邊緣城市,其經濟增長率平均要低18個百分點,而其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平均要低26個百分點。他認為高速公路導致地區間運輸成本下降,從而導致邊緣城市的工業經濟不斷向中心城市聚集,也便利了落後地區人民的自由遷徙。

  綜上所述,正在建設的「高鐵新城」成為「鬼城」不是偶然的,對邊緣城市而言,高鐵只能發揮「通道效應」,大力發展「高鐵新城」不現實,弄不好,不但會加重政府的債務負擔,還會造成大量土地資源浪費。發改委要嚴把審批關,建議暫停中小城市新建「高鐵新城」的申請,同時,上級部門對已面臨「空城」危機的「高鐵新城」應及時指導、規範甚至叫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