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當地時間9日揭曉,獲獎者為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此前曾多次被認為是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仍無緣獎項。
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
瑞典文學院頒獎詞:他喚醒了對最難以捕捉的人類命運的記憶和揭露了對人類生活的佔領
("for the art of memory with which he has evoked the most ungraspable human destinies and uncovered the life-world of the occupation")。
帕特里克·莫迪亞簡介
帕特里克·莫迪亞是法國評論界一致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祖籍是佛蘭德爾的猶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們為了填補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虛,曾興起一般追「根」熱潮。在法國,這股熱潮至今方興未艾。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揚古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戰後在金融界工作,其母為比利時籍演員,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后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後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已發表了近20部小說,而且從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1968年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開始,連續獲得了包括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在內的多種文學獎,他和路易·馬爾合作的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1975)搬上銀幕後甚至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而在當代法國文壇上為莫迪亞諾奠定了當之無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譯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鋪街》、《八月的星期天》、《青春咖啡館》、《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