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朱鎔基離職時放不下的「心病」(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10-9 1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即使是國務院總理,也有他的憂傷——改革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以至於任期滿五年後朱鎔基帶著並非「功德圓滿」的遺憾離職。

  

  朱鎔基離職時的「心頭之痛」:農民負擔太重

  輝煌的時代中,有很多微妙的變局,於宏觀至國家、於微觀至個人,舉手投足間,隱約浮現,雖為前事,亦作今世,更系未來。

  對政治人物的理解似乎比常人更要困難一些,我們需要不斷在其公共生活與私人空間中尋找平衡點,既要確定他們的歷史地位,還要找到其個性和行為與時代的關係。幽默、睿智又有幾分政治浪漫的朱鎔基,其個性恰到好處地與時代契合在一起。時代需要一個「敢幹,敢言,敢愛,敢怒」的政治人物,朱鎔基的政治生涯以及其種種雷厲風行的改革主張,使他成為時代望眼欲穿想要得到的「禮物」。時政作家凌志軍一語中的: 「如果不是遇上鄧小平那樣的人,如果不是遇上90年代初期那種經濟萎靡的局面,這個人也許會在地方官員的位置上終其一生。」

  朱鎔基主管經濟期間,成功地使中國經濟穩健發展,這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距離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年份——1993年,已20年有餘。朱鎔基的鐵腕政策使得過熱的中國經濟成功軟著陸。這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自那以後,中國的通貨膨脹強勢頓消,有力的政府舉措功不可沒。

  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朱鎔基當機立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成功渡過「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萬丈深淵」的危險時刻。這彰顯出作為政府總理的朱鎔基所具有的智慧與魄力。

  朱鎔基留給時代更為重要的財富,還在於其對改革目標有著充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於改革難度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堅強的把握,以既「悲」且「壯」的勇氣矢志不渝地在經濟社會領域實施改革。當然,各領域改革的力度與深度並不是齊頭並進的,有的是大破大立,有的是小破小立,有的則剛剛破題。儘管也有少數人對其不滿,稱其為「經濟沙皇」、「中國的巴爾戈喬夫」,但其所主張的改革依然是民心所向,彰顯了人們急切盼望改革的共識,而朱鎔基在遭遇種種改革桎梏后表現出的莫大勇氣與毅力,則進一步推動了不能不改革這一共識的深入人心。在很多場合,朱鎔基直白地表現出對改革的熱忱與決心:「必須緊緊抓住和十分珍惜當前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堅決推進我們醞釀多年想干而又沒有條件乾的改革。」

  朱鎔基堅持改革的幅度之大、力度之強,在其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時候就已有所展現。1994年,朱鎔基推出他的「改革新政」,涉及企業制度改革、財務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物價體制改革等多方面。1998年,朱鎔基任國務院參事室總理后,其言辭浪漫與改革務實之風不改。至今,人們還在反覆品味其新任國務院總理時的誓言:「不管前邊是萬丈深淵還是地雷陣,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朱鎔基與他的同仁,一起選擇了一條認為可為中國找到通往理想天堂的路——改革。改革中定下的市場化基調,使得中國社會沿著改革開放的正確路徑疾馳而去。現在很多領域,我們依然沿用他的智慧與制度框架,如:

  1994年1月1日實施的分稅制管理體制至今仍在實施,增加了中央財權,使我國財政縱向和橫向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緩解,並提高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

  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從市場化角度規範了中央銀行的職能,割斷了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政策性貸款同基礎貨幣的聯繫。「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銀行,其職能越來越集中,瞄準監管金融機構與貨幣市場,通過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調控宏觀經濟。同時,貨幣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從貸款規模、現金髮行等直接調控方式向貸款限額管理、再貼現、利率等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調控方式轉變。1994年實施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同樣意義深遠。

  1994年1月1日,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為8.72∶1,雙軌制終於畫上休止符。通過此次改革,人民幣回歸到按市場定價的價格線。

  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原則的國企改革,將國有企業與市場接軌,以市場化改革啟動企業的微觀活力。有人稱,朱鎔基的各項制度從微觀技術層面解決了國企與市場接軌的問題。2002年3月15日,朱鎔基對國企改革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在3年裡實現扭虧為盈,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完成。如果沒有這些國有企業交稅的話,中國的財政收入狀況不可能這麼好,不可能每年以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1倍的增幅在增加。」

  一個人不管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其夢想、智慧、熱血、壯懷和勇氣終將被歲月之河捲走,不過他們留給這個社會的財富不會戛然而止。如同詩中的智慧:「對於人而言,生活就像山間的野草,就像野地的鮮花,曾經那樣的繁茂。當微風吹過又吹遠,大地知道一切都已改變。」

  時代潮水洶湧,形成大片漩渦。有的時候,我們以為這些漩渦吸走冬天,就能不動聲色地釋放出春意盎然。然而,很多時候,改革路上夢想卻並不能成真。

  即使是國務院總理,也有他的憂傷——改革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以至於任期滿五年後朱鎔基帶著並非「功德圓滿」的遺憾離職。

  朱鎔基曾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諾:「為什麼不能實行科教興國?因為政府太龐大,把財政都吃掉了,吃飯財政。」「本屆政府決心精簡機構,減掉一半人。」當他認真兌現政治承諾時,才發現利益相關者推託的反彈力有多大,連他這樣擅長「殺雞儆猴」的總理都無能為力。普林斯頓的留學生胡學華給朱鎔基寫過一封信,信中指出令其疲憊並深感無力的癥結所在:「您的疲憊其實是一種制度的疲憊。也就是說,在中國本來應該通過制度來解決的問題,積累了太長時間,現在都堆在領導者個人的肩上。」

  2000年,任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的李昌平,淚光和著燈光,給特殊的傾訴對象——朱鎔基寫了「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信。儘管在很多混跡官場多年、深諳周旋之道的人看來,一個小小的鄉黨委書記明顯是自不量力;但我們無法否認,在任何時代的任何角落,任何人都有權利為他們自己所在的群體或所關注的群體殫精竭慮。事實上,政治級別與千里迢迢的距離,並不妨礙他與朱鎔基有著相同的鞠躬盡瘁的對象。朱鎔基曾大聲疾呼「農民負擔太重」,然而不管是動之以情還是曉之以理,這一問題都沒能得到更好的解決,直到他卸任,「農民負擔太重」依然為心頭之痛。

  ……

  2002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即將離任的朱鎔基提出他的擔憂:「勞動力過剩始終是中國一個最大的問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農民收入增加緩慢,農村的就業問題亟待解決」,「房地產業裡面的弊端大得不得了,裡面的門道可多了……現在房地產有點熱,不敢說過熱,不能再這麼幹下去了」,「現在,我們的消費率同世界平均水平比較起來還是低的」,領導幹部「花錢花得太多了」……《朱鎔基談話實錄》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與前期的鐵面、強勢甚至冷峻相比,2002年的朱鎔基越來越展現出其溫情的一面,關注農民收入、社會保障與再就業等,甚至大膽用了「弱勢群體」一詞,從宏觀經濟政策的高度註解民生,其民生情懷展現無遺。不過,如同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感慨:「全世界最偉大的領導人也只能在它的運動曲線上施加短期的影響力。」時間也會玩鞭長莫及的遊戲,這註定朱鎔基的民生情懷會留下一些悲情印記。

  今天,回過頭來再來看,有些當年曾困擾朱鎔基的問題,已經解決或有了很大改善:中國金融體系更為牢固,成功避開全球金融風暴的肆虐;2006年,農業稅全部取消,這被稱作中國農村最有決定意義的「鬆綁」;社會保障覆蓋更為廣泛,機制更為完善……

  關注民生,已成為當前政府與社會的理性共識。

  有些問題則如同頑疾依然存在,政府為之左右為難。政治體制改革面臨重重障礙、房地產市場利益犬牙交錯直壓民生幸福指數、貧富分化加劇、國有企業壟斷牆高高豎起……

  政治體制改革是最大的難點。與經濟體制相比,政治體制更為錯綜複雜,任何變革都不會讓所有人受益,總有一些人的利益受損。相對而言,經濟體制改革損害的經濟利益更容易找到替代品加以補償;而政治體制變革所觸犯的利益,則很難找到相應補償方式。到底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平衡各方的政治利益,政府左右為難。

  貧富分化加劇是當前民眾關注的熱點。改革開放初期,政策對資本的傾斜性,形成了以資本而非勞動作為分配參考的示範性收入分配秩序。而資本的滾雪球效應,會加大各階層的收入差距。同時,現代化的社會動員會激發人們對財富分配不平等的覺醒意識,並增加不滿情緒。如何切好財富蛋糕,不僅是對政府良心的考驗,更是對其執政能力的挑戰。

  ……

  作為一個大國的執政者,朱鎔基沿襲著前人設定的原則框架,又有著拓荒者的膽識和勇氣。他的措施既有對改革根系的堅持,也有新的變遷,並分化出枝幹。這些枝幹又長出新的枝葉,結出果實,最終揮灑出一道任誰都無法再臨摹的特別風景。

36

主題

61

帖子

2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2
沙發
dws0757 發表於 2014-10-10 08:52 | 只看該作者
眾所周知,為報文革被整之仇,朱鎔基只對工人兇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3
坐看雲起時 發表於 2014-10-11 08:27 | 只看該作者
朱鎔基離職時放不下的「心病」之一:
「安邦保險權貴雲集,控制人吳小暉是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女兒鄧楠的女婿,另一大股東兼董事是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小魯,董事包括前總理朱熔基之子朱雲來、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等。」
怎麼搞的?我兒子排名竟不在第一位!
揣著糊塗裝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