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網民熱議:我們可以離開中國製造而正常生活么?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9-6 0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不過需要數年去重建我們的製造業,並且代價高昂。生產出來的產品就算沒有比原來貴一倍,也會貴個一半。

  當然可以。讓中國去加工組裝這種產品是因為它們很小,又容易製造。在這種情況下,人工費就起了決定性作用,

  而中國又正好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如果中國消失了,那這些產品就必須到西方來加工,其價格會略有上漲,因為西方的勞動力比中國的廉價

  勞動力貴多了。由於可支配收入的減少,這又使得(經濟)凈增長略微放緩。不過總的來說,影響很小。就業總人數可能會上升,但由於越

  來越多的人受雇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總額又會下降。(中國製造產品的消失)總體是略微有負面影響的,不過也僅此而已。

  毫無疑問,肯定有影響。從中國進口產品的趨勢是近幾年才開始的。比較糟糕的情況是,中國製造產品的消失對供應鏈是個打擊。(這種打擊大概也就持續5年)

  你可以看下圖,不久前我們才進口了沒多少中國製造。中國製造的消失頂多讓我們過回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生活。

  如果你是想問,要是中國不再出口稀土怎麼辦,如果那樣的話,影響肯定會大些。不過這種影響頂多比原來再多持續個3到4年,新的材料就能被研究出來了。

  順便說下,在晶體管被發明之前,我們也生活得好好地。數碼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僅僅50年而已。上世紀50年代有很多事情可以被稱為艱難的歲月,但(數碼產品的消失)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如果滿足下列條件,那就沒什麼影響:

  1.工會的力量被剔除,企業可以雇傭本地廉價勞動力來生產產品,攫取的利潤足以支付本地經營費用和支付工人工資。

  2.人們可以接受一些環境的變化(譬如一部分地貌改變,一些空氣和地表水被污染等等)以此獲得廉價的能源(核電,煤電,「用管道輸送的」天然氣等等),這樣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成本。

  3.當地政府介入市場經濟,壓低(由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房價快速增長,如此一來,人們可以接受製造(為了增加競爭力而壓低價格)的廉價產品帶來的低工資,但仍然能過上還算不賴的生活。

  如果條件都得不到滿足,那麼我們的生活肯定離不開中國製造。

  我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這個問題:中國VS其他廉價勞動力國家。世界上除了中國外,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表現的跟中國一樣好。孟加拉國有著龐大的紡織業。墨西哥,泰國和馬來西亞都有知名的電子組裝企業。所以,即使中國廉價勞動力消失了,我們仍有其他選擇。20年來,一想到外包業,我們就自動想到了中國。可如今,(中國)好多准勞動力寧願呆在家裡跟親戚們在一起,也不願睡在工廠的宿舍里。

  所以,那些中國製造的競爭者有了奪回失去的市場的機會。

  通過有效控制成本,美國也可以製造家電。因為家電零部件的數量成本相對較小,尤其是跟海運費相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