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民眾看好萊塢艷照門:女星拍的時候就該想後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浮生未歇 發表於 2014-9-5 1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好萊塢女星裸照泄露事件似乎重點不在於女星們美艷的身材或者是這些照片本身,大家把目光轉向了計算機系統的安全以及社交媒體上「網路暴力」的問題。而後者,似乎更為突出。美國網友們非但沒有同情,而是選擇對女星們惡語相加。

  上周日發生的好萊塢女星裸照泄露事件似乎重點不在於女星們美艷的身材或者是這些照片本身,大家把目光轉向了計算機系統的安全以及社交媒體上「網路暴力」的問題。而後者,似乎更為突出。日後,那個竊取裸照的黑客肯定會受到司法的裁決,但社交媒體上留下的「網路暴力」又怎麼安放?然而在美國,目前似乎還沒有任何一起因網友個人的網路暴力侵害當事人權益而被裁決有罪的,這似乎是裸照泄露事件背後最令人深思的問題。日前,時光網駐美國記者採訪和調查了美國本土民眾,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對此事的反應。

  好萊塢女星的手機和其它電子設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黑客攻擊,2011年斯嘉麗·約翰遜手機系統就被入侵,導致私密照片泄露,最終,那名黑客被判入獄10年,而其實早在多年前,帕里斯·希爾頓、帕米拉·安德森的私密影像就遭到竊取而被公開消費,只不過那時的媒介是錄像帶。但是,比裸照泄露事件本身更糟糕、醜陋的是一些人看過這些照片后的態度,他們選擇羞辱、責罵和攻擊這些女星們。

  在今天,社交媒體對明星、對娛樂業生態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今以Facebook,Twitter和手機為載體的社交媒體開始影響好萊塢,這種工具拉近了影迷和影人的距離,兩者可以頻繁、深入地互動。然而,這並不代表受眾就可以肆意評論隨意謾罵這些公眾人物,明星更不應該成為「網路暴力」的犧牲品。英國迷你劇《黑鏡:國歌》就曾通過一個荒唐的極端設定,反映了網路暴力的現象。網路是個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進出自由,陰陽怪氣也好,惡語中傷也好,對於當事人的傷害不言而喻。

  即使有一些忠實粉絲們會無條件支持艷照受害的女星們,她們守住底線不去下載觀賞那些裸照,甚至呼籲司法部門有所作為。但這似乎依舊無法抵擋另一種聲音——在Twitter, Facebook和其它社交媒體上,有不少人持這樣的觀點:「你既然拍了,就應該想到被公開的後果,至少是有可能被公開。」如果這樣的理解的話,就好像說 「如果你家不想被盜賊盯上的話,就最好別裝修、別置辦華麗的傢具」等等。還有的人更為惡劣,用最惡毒的語言去攻擊這些女星,而這背後的一個問題是:網友們到底如何對待公眾人物,難道不應該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嗎?

  事實很清楚,這些女星拍攝裸照是自己的隱私,是很私密的事情,而且是在自家屋檐下進行的,當然也是受法律保護的。《歪小子斯科特》女星Mary Elizabeth Winstead在裸照泄露事件發生后稱:「現在流傳的這些照片是多年前我和丈夫在私人住所里拍攝的,是非常私人的東西。而且這些照片我很久以前就刪除了,沒想到被這樣公開了。」

  不過,她非但沒有得到網民們的同情,反而遭到人身攻擊。Twitter用戶 J. Matthew寫道:「活該!誰叫你拍了呢?」而看到這些惡言惡語后,Mary Elizabeth Winstead選擇了暫別社交媒體。在停止更新社交媒體一天之後,Mary Elizabeth Winstead更新了自己的推特,她鏈接了《福布斯》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裸照泄露事件其實是一種性犯罪》。而這種停止更新社交媒體,也是明星們對待網路暴力的一種手段,詹妮弗·洛芙·休伊特、克里斯·布朗、帕頓·奧斯瓦爾特等都暫別推特有一段時間了。

  不僅僅是在美國,似乎都有這樣一個觀點:「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該有隱私,公眾對明星的私事有知情需求,為了迎合讀者或網友的口味,媒體有權對明星進行最大程度的窺私和追蹤。」

  「公眾人物「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國外一個判例指出,如果原告身處社會公共事務之中,不支持他保護有關隱私的訴求。」 其實這折射了「維護公眾人物的隱私,對於每個公眾個體甚至具有專業素養的媒體都是一個難題」。而明星本人更是難以權衡自己獲得的成功和保護隱私這個矛盾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8: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