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紅樓夢》中隱寫的歷史-6

[複製鏈接]

47

主題

145

帖子

15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第六章 一從二令三人木
(2014-05-25 10:24:37)
轉載▼
標籤:
       
雖然魏忠賢曾經做過不少壞事,但從整個國家安定團結、長治久安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功不可沒的,怎麼也可以給他三七開,要知道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需要他這樣一個鐵腕的角色;天啟皇帝精於帝王之術,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決策,並找到了合適的人來貫徹實施,逐漸扭轉了大明的不利局面,可惜他死得太早了,這讓大明不但少了一位明君,也少了一位自學成才的「天才木匠」和「機械製造大師」,這導致了中國工業文明的起步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後來「東林黨」的一系列政策卻將國家推向了深淵,可以說:「沒有東林黨,就沒有大清國」!明朝亡國以後,有很多「東林黨」人紛紛投降了滿清,成了十足的漢奸,實在是令人不是恥!所以滿清的統治者一直對「東林黨」人很有好感,於是這幫漢奸文人成了寫明史的主力,其後果可想而知了!在清朝編寫的明史中有一些特徵:
第一、這些賣身於滿清當漢奸的「東林黨」人寫明史當然要拚命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但是寫出來明史,除了明朝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看不出「東林黨」幹了什麼正經事。而且這三大案的基本性質就是干涉皇帝家的家務事,也沒什麼光彩的,「東林黨」人想貼金都找不到像樣的原材料呀!
第二、把明亡的責任歸結為萬曆皇帝,因為當年萬曆皇帝強行開徵礦稅,這相當於從他們的身口袋裡掏錢,嚴重影響了這些人的收入。「東林黨」人主要攻擊萬曆皇帝長年不上朝,朝政荒廢。但就是這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在小冰河時期持續那麼久的情況下,能保障救災,沒有出現大批流民和民變,遼東局勢也有所改觀。而萬曆皇帝死後到天啟皇帝正式掌權這段期間,「東林黨」人把持了一段朝政,反而把遼東局勢徹底斷送了!雖然萬曆皇帝不上朝,但並不是不辦事,而是把辦公地點改在了家裡,估計這是因為他對那些一天到晚只會瞎忽悠的「東林黨」文官感到厭煩,不想聽他們的聒噪。而在萬曆皇帝統治的四十多年裡,人民生活在快樂的生活之中,幸福安康,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是個真正的太平無為之世!這也是明朝遺民們一直懷念的時代。
第三、嚴重醜化天啟是「木匠天子」,並痛罵魏忠賢禍國殃民。但是這位愛干木匠活兒的皇帝卻使大明的江山更穩固,魏忠賢當權的時候,地球仍然處於小冰河時期,天啟皇帝照樣能保障救災,沒有出現大批流民。還通過打擊了「東林黨」這些蛀蟲,改善了財政,在西南最終平定奢安之亂,遼東的戰事最後局勢也逐漸控制住了,並開始取得一些勝利。我就是奇怪了,同樣是在朝堂上執政的大臣們,為什麼治國的差距就那麼大呢?
是「東林黨」人自己的問題導致了大明亡國,而在投降滿清當了漢奸以後又大肆篡改歷史,實在是無恥之極!明朝亡於自己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個歷史教訓實在是應該好好總結反思!應該這就是作者創作《風月寶鑒》一書的主要目的。
  然而「東林黨」人篡改歷史的後果確實很嚴重,但我相信親身經歷過明亡清興那段歷史的文人們自會有更清楚、更公正、更深刻的看法,雖然他們不喜歡魏忠賢這位太監加文盲的、且劣跡斑斑的角色,但他們懂得如果魏忠賢還在掌權的話大明不會這麼容易地滅亡。我們從《紅樓夢》中的王熙鳳這個角色身上可以看出:作者對她並非是全盤否定的,即使她做了不少壞事,可沒有醜化她。也並非我一定要為魏忠賢平反,而是作者就是這樣高度評價鳳姐的,我是從作者為我們提供的角度進行了史料挖掘得出來的結論。比如作者在書中還多次描寫了鳳姐工作非常賣力,相當辛苦,在第十九回一開始,有一段關係鳳姐的描寫很少有人注意:
且說榮寧二府中連日用盡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又將園中一應陳設動用之物收拾了兩三天方完。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別人或可偷安躲靜,獨他是不能脫得的;二則本性要強,不肯落人褒貶,只扎掙著與無事的人一樣。
我相信這應該是影射當年魏大人的實際情況,工作吃苦耐勞,相當認真負責,為全國各級領導起了模範帶頭作用,這跟我們心中陰險狡詐的「死人妖」的形象差距實在太大了!在第五十五回里有這樣一段鳳姐的讀白很重要:
(鳳姐)又向平兒笑道:「你知道,我這幾年生了多少省儉的法子,一家子大約也沒個不背地裡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騎上老虎了。雖然看破些,無奈一時也難寬放;二則家裡出去的多,進來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著老祖宗手裡的規矩,卻一年進的產業又不及先時。多省儉了,外人又笑話,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兒料理省儉之計,再幾年就都賠盡了。」
從這段我們才猛然發現:以前人們以為魏忠賢搜刮的民財都落入自己的腰包了,可實際上不是這樣!魏大人為了國家的財政用盡心思,所以遭太多人嫉恨,他也是進退兩難,他對自己的處境還是很有清醒意識的,也讓我們深感那時大明的財政每況愈下,形勢危急。在第六十五回里,興兒對王熙鳳是這樣評價的:
皆因他一時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著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他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人敢攔他。又恨不得把銀子錢省下來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說他會過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討好兒。
這些都應該是暗示當年魏忠賢大權在握,為了國家的財政做出的各種努力,為國家開源節流,受到了天啟皇帝的讚賞,但也讓相當一部分人不滿,這自然應該是指被徵稅的「東林黨」和部分江南人民。我們現在知道了鳳姐的原型,再看此書的時候會發現書中確實有不少以前我們認為的閑文居然是很重要的內容!看來我們需要重新仔細閱讀全書查找蛛絲馬跡,可能有的朋友還不清楚《紅樓夢》作者的原作僅限於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別人續寫的,所以千萬不要勞神在八十回以後的章節里挖掘歷史!要緊!要緊!

47

主題

145

帖子

15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7
沙發
 樓主| 秋心萬里雲 發表於 2014-8-20 17:24 | 只看該作者
有些朋友在貼子里問我為什麼我總引用書中批語呀?批語不也是別人自己的評論嗎?又不是作者的本意呀?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紅樓夢》中的批書人不是一般的讀者,他們大多是參與此書創作的人,其中包括化名為「畸笏叟」、「脂硯齋」、「松齋」、「綺園」等,他們甚至可以向作者提出自己的意見,作者按照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所以批書人對此書的理解往往是很深刻的,他們寫的批語很有價值,為我們讀懂此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在第五十五回里有一條很長的批語,對鳳姐的評價也相當的高:
〖蒙回末總批:噫!事有難易哉?探春以姑娘之尊、賈母之愛、以王夫人之付託、以鳳姐之未謝事,暫代數月。而奸奴蜂起,內外欺侮,珠璣小事,突動風波,不亦難乎?以鳳姐之聰明,以鳳姐之才力,以鳳姐之權術,以鳳姐之貴寵,以鳳姐之日夜焦勞,百般彌縫,猶不免騎虎難下,為移禍東兵之計,不亦難乎?況聰明才力不及鳳姐,又無賈母之愛、姑娘之尊、太太之付託而欲左支右吾撐前達后,不更難乎?士方有志作一番事業,每讀至此,不禁為之投書以起,三複流連而欲泣也!〗
可見《紅樓夢》的作者和批書人還是能夠客觀公證的評價魏忠賢的,也大大改變了我們心中對魏忠賢的負面印象!而老魏的過早死去確實是個遺憾,在書中鳳姐就是早死的,在第五回鳳姐的曲子中就有提及: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在第四十三回里也有暗示:
尤氏(對平兒)又道:「我看著你主子這麼細緻,弄這些錢那裡使去!使不了,明兒帶了棺材里使去。」〖庚雙夾:此言不假,伏下後文短命。尤氏亦能幹事矣,惜不能勸夫治家,惜哉痛哉!〗
這些看似平時家長里短的閑聊中居然都內藏玄機!作者的腦子怎麼是怎麼個結構呀?讓人佩服之極!那王熙鳳後來是怎麼死的呢?以前由於我們看不到八十回以後故事,所以說一直給我們的感覺是個天大的謎,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可以通過參照魏忠賢的結局推測出鳳姐之死的大概輪廓來。魏忠賢死於崇禎上台以後不久,過程大概的是這樣的:
崇禎繼位以後,很擔心魏忠賢加害自己,所以一天到晚小心翼翼地防著老魏。魏忠賢明顯感覺崇禎皇帝不信任自己,沒想到沒過多久有人居然膽敢彈劾老魏,於是魏大人在不得以的情況只好向皇帝請辭,結果立刻得到批准,並受命其去安徽鳳陽守陵。朝臣們見老魏失勢了,於是蜂擁而起紛紛來彈劾他,列出很多大罪,可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崇禎決定將他抓回來處理。魏忠賢在路上聽到消息,明白大勢已去,知道自己肯定是百口難辯,不會有好的下場,所以跟幾個朋友一起喝酒話別,估計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總結,對自己所做過的罪惡進行了反思,對大明危危可及的前景也進行了展望,然後就帶著遺憾和不甘心的複雜心情上吊自殺了,結束了他傳奇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那對照魏忠賢的死,鳳姐的結局會是什麼樣的呢?
我猜測王熙鳳的結局應該跟魏忠賢之死是很相似的過程,但肯定也要滿足小說表面故事的發展,也就是說后回情節中,因為鳳姐的很多劣跡敗露,比如害死尤二姐之事、執使張華告狀之事被人揭發出來,於是邢夫人和賈璉一氣之下將她休了,鳳姐只好忍痛離開賈家回娘家金陵,正所謂「哭向金陵事更哀」,眾人一見她勢敗了,於是牆倒眾人推,更多的罪狀被人揭露出來,甚至可能有官府找上門來治罪,讓她難逃法網!鳳姐還可能有什麼罪過呢?比如在第十五回《王熙鳳弄權鐵檻寺》的故事裡,她為了三千量銀子干涉張李兩家的婚姻,導致二人雙雙自盡之事,在第十六回里有這樣一條批語說得很清楚:
〖甲戌本:幼兒小女之死,得情之正氣,又為痴貪輩一針灸。鳳姐惡跡多端,莫大於此件者:受贓婚以致人命。賈府連日鬧熱非常,寶玉無見無聞,卻是寶玉正文。夾寫秦、智數句,下半回方不突然。〗
看來這算是鳳姐最大的一條罪過,搞不好她失勢被休回家以後,張李兩家會為此告官從而官府找上門來算賬,她感覺自己罪責難逃,所以只好上吊自殺了!鳳姐真的是上弔死的嗎?應該是可以肯定的,書中是有暗示的,在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的故事裡,王熙鳳跟賈璉大鬧時說道:
這裡鳳姐見平兒尋死去,便一頭撞在賈璉懷裡,叫道:「你們一條藤兒害我,被我聽見了,倒都唬起我來。你也勒死我!」賈璉氣的牆上拔出劍來,說道:「不用尋死,我也急了,一齊殺了,我償了命,大家乾淨。」
根據《紅樓夢》一書的中作者大量使用「草蛇灰線」的這一創作特點,我相信這就是王熙鳳之死的伏筆。也就是說鳳姐的被休離開賈家是在影射魏忠賢被罷官,鳳姐回娘家金陵是在影射魏忠賢去安徽鳳陽守陵,鳳姐畏罪上吊自殺是在影射魏忠賢畏罪上吊自殺!影射得真是很巧妙,實在是天衣無縫,讓人拍案叫絕!這才叫隱寫歷史呢,表面和反面的故事都能講得精彩而合理!
有網友朋友留言抱怨我只講書中角色影射的歷史人物,尤其分析了這麼多關於王熙鳳的內容,一些不太熟悉的歷史的朋友感覺有些不耐煩了,所以覺得我應該把書中影射的歷史事件也講出來,這樣才有說服力。看來這些朋友還是急脾氣,我先把人物影射講清,再講歷史事件影射,這樣大家才能容易聽懂,所以還是需要有個先後順序,嘴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知道我後面的文章中有很多歷史事件的影射,到時候大家會眼光繚亂的!再說我剛剛講的不就是指出了一個歷史事件嗎?鳳姐最後的結局不就是魏忠賢最後的下場嗎?鳳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不就是「魏忠賢哭向鳳姐事更哀」嗎?所以這應該算是第一個歷史事件吧?在下一章里我會提到另一個歷史事件,隨著我們對角色所影射的歷史人物的熟悉,到時候大家自己就可以挖掘出一些歷史事件!到時候你會得到很多意外的驚喜!下面我開始為大家解開「一從二令三人木」之謎:
既然王熙鳳應該是上吊而死,那判詞中的「一從二令三人木」會不會是在指鳳姐上吊呢?有人懷疑其中「人木」放在一起就應該是上吊的意思,一個人和一個樹在一起不就是上吊嗎?我感覺這個解釋感覺好像多少有些勉強!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木」是古籍中記載的中東或非洲一帶的一種樹,樹上長有很大的一種菌類,遠遠看上去像是一張張的人臉,彷彿是人頭吊在樹上,所以被稱為「人木」,應該是以此暗指王熙鳳是上吊而死的。我感覺這個解釋彎拐得多了些了,不太符合作者設謎那種淺顯易懂的風格,再說有幾個人能知道這種樹呀?另外有一種說法是「一從二令三人木」和「一哭二鬧三上吊」是一對兒,可能是從這句演化出來的,可我思來想去也沒有想明白這是怎麼個演化過程呢?除此以外,「一從二令三人木」的解讀多達幾十種,讓人感覺多少都有些道理,但又都覺得什麼地方差那麼一點兒!
我個人比較傾向下面這種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我們已經挖掘出來的鳳姐所影射的歷史原型的身份來分析:由於天啟皇帝早死,崇禎皇帝繼位,這才導致了魏忠賢之死,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朱由檢是魏忠賢之死的主因!根據下面脂批中的提示:
一從二令三人木〖甲夾批:拆字法。〗
通過「拆字法」將鳳姐判詞中的「一從二令三人木」一句拆出一個繁體的朱由檢的 「檢」字,《說文解字》:命,使也。從口,從令。 檢的繁體字有兩個從口, 即二令。這裡會不會是指魏忠賢的被迫辭職、「哭向鳳陽事更哀」根本原因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呢?結合歷史來看應該說是很有道理!也許這就是困擾我們三百多年的「一從二令三人木」之謎的最終答案!
王熙鳳雖然有才,但聰明反被聰明誤,壞事做了不少,早早地被休后悲慘地死去,在賈家家敗的時候不能大顯身手,實在是可惜!我相信在清初時期,經歷過明亡清興慘痛歷史的人會對明朝末年的發生的一切進行深刻的反思!我們從《紅樓夢》作者對王熙鳳的描寫就可以看出:如果魏忠賢沒有死那麼早,明朝很有可能不會滅亡!也可能冥冥之中明朝滅亡是有定數的!
那「王熙鳳」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有個朋友猜測說「熙」字的左上角是個「臣」字,而繁體的魏忠賢的「賢」字左上角也是個「臣」字,所以作者為鳳姐起名的時候用「熙」字來影射「賢」字,會不會是這樣呢?我覺得這個解釋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感覺不是很有說服力,我相信王熙鳳這個名字應該大有講究!
作者認為魏忠賢雖然出身低微、沒有文化,但卻很有才能,本來是大明的希望,可惜卻早死。我之前提到過:《紅樓夢》中四大家族「賈王薛史」的諧音是「家亡血史」,指的是此書的「反面」故事是一部「國破家亡的血淚史」,而「王」字諧音「亡」,我相信這也是王熙鳳姓「王」的本意了,「熙」字有「光明、興旺」的意思,繁體的「鳳」字可以拆成鳥「凡鳥」二字,指的是出身低微,所以王熙鳳一名的含意就是:「一個死去的、出身低微的、本來能夠帶來光明興旺的人」!從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對魏忠賢的評價是多麼的高!沒想到的是「王熙鳳」這三個字中居然包含著這麼豐富的內涵,實在讓我佩服作者的大才!
我每一次重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關於王熙鳳影射魏忠賢的新的證據,我會在後面的章節里一點點與大家分享更多的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從下一節開始,我將為大家講述另一位書中的大主角,分析的過程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相信大家會看得如醉如痴!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