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VOA:中緬重大工程下馬背後:都是民主惹的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4-7-27 0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07/26 海濤

http://www.voachinese.com/media/video/1965027.html
華盛頓 — 近日,一項對中國和緬甸來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項目---中緬鐵路項目宣告擱淺。新華網稱:中鐵憾別千億工程。這已是緬甸「民主」改革以來,中方在緬甸的第三個重要工程遇到重大困難和障礙。這些昔日信誓旦旦要上馬的項目下了馬,中緬雙方經濟損失巨大,兩國關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非要如此掰手腕?

中國官員認為,沒什麼問題。中國駐緬甸大使楊厚蘭周四對記者說:中緬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新華網周四報道,楊厚蘭說,中緬鐵路擱淺,不是中方原因。他說,不是中方放棄該項目。他引用中國名言;要致富,先修路,「如果緬甸民眾支持、政府支持,就可以繼續這個項目。」

楊厚蘭把球踢給了緬方。

這條計劃中的鐵路,對中方來說,極具戰略意義。2011年,中緬簽協議決定興建這條鐵路。該鐵路東北起雲南瑞麗,西南至緬甸印度洋深水港皎漂港,全長1500公里。計劃投資200億美元(多由中方籌措),中方擁有五十年運營權。而這條鐵路只是中國和東南亞各方泛亞鐵路計劃的一部分。各方最終計劃是,從中國雲南修條鐵路直到新加坡,途徑緬甸、寮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中緬鐵路下馬,使整個計劃的實施大打折扣。

中國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的話說,如果中緬鐵路項目能順利完工,中國進出口物資將不再受到馬六甲海峽的約束,可直接由皎漂港進出。對中緬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緬方近日宣布:中緬鐵路「暫緩推動」。新華網說:中鐵憾別千億工程。這是指人民幣而言。中國財經網搜狐網報道:這是中國繼密松水電站項目、萊比塘銅礦項目之後,中國資本在緬甸遭遇的又一大挫折。中國媒體報道說:2010財政年度,中國對緬甸投資額82億美元,2013財年為兩千萬美元。僅從數據上看中國對緬甸的財經影響已大幅度退縮。

中國在緬甸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電力和基建等方面。

*密松水電站下馬*

2011年,中緬密松水電項目(投資36億美元)叫停。按照雙方先前達成的協議,該項目由中電(力投資)集團負責運營50年之後無償移交給緬甸。在此期間,緬方可通過稅收、免費電力和股權分利等獲得540億美元的收益。項目移交后,緬方可得數百億美元的固定資產,加上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另外,在工程建設期間,各種用工將達到4萬多人,大大解決當地就業問題。

項目下馬,所有這些全部泡湯。人民日報近日報道:密松項目下馬,中緬雙方,兩敗俱傷。人民日報年初曾報道,項目下馬,中方即損失前期投資70億人民幣,外加每年利息和各種維護費3億。密松每停建一年,緬方GDP損失50億美元。而去年全緬甸國民生產總值才400億美元。

*萊比塘銅礦叫停*

再看看中緬萊比塘銅礦項目。萊比塘銅礦位於緬甸西北部實皆省蒙育瓦市,項目總投資10.65億美元,設計產能10萬噸陰極銅/年。2010年6月3日,中緬兩國總理見證下,雙方正式簽署合同。2011年7月8日,中方開始該項目前期基建及10年生產期的采剝工作。2012年3月20日,萊比塘銅礦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不到半年,峰迴路轉,當地民眾以補償不公、環境受到破壞等理由舉行抗議,銅礦陷入進退維谷的艱難境地。緬甸政府甚至叫昂山素季來解決這個棘手問題,但她也無能為力,鎩羽而歸,項目最終下馬。

環球時報年初(2/22日)報道,密松水電叫停,萊比塘項目不順,中資企業在緬甸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是第一次。搜狐財經發表尹守革的文章援引英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官員應好好問問,到底「誰弄丟了緬甸?」

*誰弄丟了緬甸?吳登盛:項目下馬是傾聽百姓呼聲結果*

中國媒體說:緬甸民主化之後,中國三大「千億工程」受挫。搜狐財經這篇綜合報道注意到了這一點:中國資本在緬甸的受挫,與緬甸民主化進程幾乎同步。

就在2010年,也就是中國在緬甸投資達到歷史高峰—82億美元的這一年,軍政府讓位,軍人吳登盛當選總統,開始推動改革。以後發展為世界所矚目:昂山素季獲釋重返政壇;解除黨禁報禁,解除對包括VOA在內的外媒封鎖,甚至取消了對Twitter, Facebook 和Youtube 的封鎖。

2011年9月,吳登盛宣布:擱置密松項目。吳登盛的理由是:該項目可能會破壞密松的自然景觀,破壞當地人民的生計。吳登盛這位前軍事強人說:政府是民選政府,因此我們必須注意人民的意願,我們有義務把重點放在解決人民的擔憂和顧慮上。

在經濟上,有不少緬甸人對這三大項目某些協議部分內容相當不滿。比如,在密松水電站項目問題上,該協議內容包括,電站建成后所發電力百分之九十銷往中國。新華網周三報道,這一條款在緬甸民眾心中激起了民族主義情緒。一些非政府組織也煽動輿論說:中國掠奪緬甸資源。

在政治上,中國在緬甸的重大項目也引起老百姓猜忌。中國經營網日前發表王亞煌文章說,中國的計劃包括,把緬甸作為中國西南出海的大通道。「但也就是因為中國的戰略計劃過於宏大,所以嚇著了緬甸很多群眾。」文章說,在中國威脅論的炒作下,他們擔心中國藉由鐵路的修建而干涉緬甸的內政。

*緬甸民主化進程中更加親美日?*

中國有輿論認為,緬甸民主化,更加親美國日本。王亞煌的文章說,反對中緬鐵路的修建,其首要原因並非民生和緬甸國家利益,倒是與西方國家反對中國將出海通道擴展至印度洋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隨著親美的昂山素季上台,緬甸政府獲得了大量美國援助,對於和中國之間的合作不再表現出興趣。」

新華網周三報道說,中緬鐵路項目擱淺,原因是緬甸民眾抗議,或是日本決定援助使然。

中國作家顏昌海曾發表博文題目是:民主化了,中國還能從緬甸撈到「好處」嗎?

文章說,緬甸雖然是試圖化解國際孤立而著手改革,但有了開始就會向前方發展,因為人們會因為改革而覺醒,不允許後退。他說,這也是中國大陸官方至今不敢改革的根本原因。文章說:民主化了,中國大陸政府還能從緬甸撈到「好處」嗎?緬甸人民及其統治者,還能將中國大陸政府當成「全天候朋友」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