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和俄羅斯正儘力讓霸權在世界上無立足之地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據俄羅斯軍事觀點網7月24日報道,美國正盡一切努力維持其世界霸權,而中國和俄羅斯正盡一切努力地讓這種霸權在世界上無立足之地。中國和俄羅斯的團結粉碎了帝國主義的惡勢力,建立了幸福的多極世界,各國人民如兄弟,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近日權威出版物《外交官》上刊登了政治學家彼得·哈里斯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回顧,根據專家的意見,中俄聯盟將在不遠的未來全面實現。建立了堅固的聯盟:中俄簽署了歷史性的天然氣合約、在中國東海進行聯合軍演、在聯合國關於敘利亞和其他國際問題的合作,同時中俄對於限制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有著共同的興趣。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現在都希望加快世界的多極化進程。

  文章作者讓我們思考兩個大國堅固聯盟的潛在地緣政治影響。分析專家認為,中俄聯盟將加速美國影響力的衰退,不僅僅是在東部地區,而是在全球範圍內。

  政治學家將美國即將發生的政治災難同在19世紀末大英帝國地緣政治作用的降低(法國同俄羅斯在1892年締結的軍事同盟)的變化相對比。首先,英國在地中海地區的優勢受到了質疑。而且,為了保持在地中海地區的優勢,同時不失去印度(「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英國尋求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將有著不斷成長的海軍的日本變為自己東亞「夥伴」。在東亞日本的支持下,英國可以在歐洲控制來自法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略挑釁減弱了:政治學家回憶道,外交官可以減弱英國同法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爭論。20世紀初英國甚至在協約國內參與了法國和俄羅斯的協議。然而英國推行的「光榮孤立」政策從這時起就成為了歷史。從此之後英國再也沒有在國際舞台上推行自己的政策的機會----也就是說,沒有盟友。

  現在,俄羅斯同中國在靠近。

  他們的潛力可能改變美國的戰略意圖。21世紀的局勢讓人想起英國在19世紀末期做出的「挑釁」。

  分析家認為,現在美國可能失去其海上優勢,特別是在中國南海地區。

  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擁有著世界上第二強和第三強的海軍。除此之外,兩國如今都在擴充自己的海軍。確實,同時他們的海軍仍然不能同美國的海軍相比,遠不能向空曠太平洋上的美國發起挑戰,更不用說在其他遠離故土的地方。雖然如此,如果發展到對美國在東方的優勢造成威脅的規模,中國和俄羅斯的海軍力量仍然擁有很大的戰略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與俄羅斯的同盟將促進中國「進一步的勇氣」,也就是說,削弱美國能力、努力抵擋在東亞海岸的「侵略」。結果是,美國不得不同時在東部和中國南海地區同時對抗中國和俄羅斯,還要抵擋俄羅斯在中亞、遠東和東歐的「干擾」。

  美國可以做什麼呢?分析家認為,有這樣一些選擇。

  首先,美國可以嘗試阻止中俄聯盟的加強。這意味著積極利用各種外交槓桿。

  其次,美國可以尋求盟友,其共同的目標是對抗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共同威脅。這裡「最有可能的候選人」可能是日本:在安倍晉三執政下日本已經採取了措施,加強部署顯著海軍力量的能力。同時日本的因素對於中國和俄羅斯將是「明顯的危險」,但結果只是使中俄更加團結。

  第三,美國可以幫助擴大與印度的合作。然而印度同莫斯科有著歷史性的穩定關係。

  第四,美國可以利用「小」盟友,如澳大利亞(後者是美國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的「可靠支持者」,東南亞國家聯盟大部分成員都有理由擔心中國的崛起)。在這裡作者看見了建立廣泛的反中國同盟的前提條件。然而,這些國家沒有直接的理由來針對俄羅斯。

  至於從長遠來看,學者認為,「漂流到更大的多極化的方向」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無論中俄聯盟對於單極世界的崩塌有沒有作用,單極世界的「結束」不可避免。單極「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作者接著說道,要在新的世界中獲得成功,需要「擁有圓滑的外交手段和可靠的盟友」。政治學家建議,當其他國家開始為實現多極化進程努力,美國應當更好的計劃,而不應該等待。

  《新聞周刊》刊登了一篇由比爾·鮑威爾和歐文·馬修斯聯合發表的文章,同樣是關於中俄聯盟的。

  作者寫道,中俄是美國最大的兩個戰略對手。他們計劃反對美國作為海洋大國的壟斷地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