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航MH17空難:謎團的持續對誰有利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7-23 1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烏克蘭當地時間7月17日16時左右,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波音777客機,在自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過程、途徑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上空時突然失控,墜毀於距俄烏邊境約50公里、烏克蘭一側的察赫塔爾斯克地區格拉博維村附近,機上包括15名機組人員在內,共298名乘員全部罹難。

  飛機墜毀事故集中發生於起飛、降落兩個階段,進入航線巡航階段后發生這類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正因如此,事故發生后,國際輿論和各國政府迅速把目光鎖定在「被擊落」上,而事發地又恰是烏克蘭政府軍和親俄羅斯的東烏武裝連日激戰、曾導致多架烏軍用飛機被擊落的熱點地區,因此儘管國際空難調查尚未全面展開,更未得出權威性結論,但包括「嫌疑三方」(俄羅斯、烏克蘭兩國政府,和親俄武裝的政治「實體」——「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在內,方方面面都傾向於認定,這架不幸的客機是被擊落的。

  從目前所能獲得的線索看,倘果真系擊落,誤擊的概率極大,而使用的武器,則極可能是俄制「山毛櫸」地空導彈。

  之所以說誤擊可能性大,是因為這架客機本身並不對嫌疑三方構成任何威脅,恰相反,正陷入政治僵局、竭力爭取國際社會好感和同情的三方,即便從利益角度也很難對民航客機動擊落或嫁禍的邪念,因為擊毀民航客機,殺死大批無辜乘客,在和平年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全球目光聚集下更難掩人耳目,一旦真相曝光,始作俑者必將付出最沉重代價。而「兇器」之所以鎖定「山毛櫸」,是因為客機當時飛行高度在33000英尺(10000米)左右,一般的高炮、肩扛式地空導彈鞭長莫及,某些小道消息渲染的空對空導彈則因飛行員的攻擊行動受到更多限制、目標識別更容易等因素,而很難被採信,「山毛櫸」這種俄制導彈,恰是包括親俄武裝在內,嫌疑三方都擁有、可以「夠得著」客機的武器。

  事發至今,大多數官方、民間推理,都基於「山毛櫸」、「擊落」兩大要素,但指責對象卻截然不同。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官方的公開立場,是認定擊毀、認定導彈系從親俄武裝控制區發射,但不「鎖定」責任人,強調需要更多調查和證據才能確定,不過強調俄羅斯應承擔相應責任,理由是「俄支持和縱容親俄武裝,導致東烏武裝衝突持續」,歐洲各國也大抵持相近立場;烏克蘭政府則一口咬定,客機系親俄的「恐怖組織」擊落。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俄官方的公開立場,則同樣認定擊毀、不否認導彈可能系從親俄武裝控制區發射,但反對「鎖定」直接責任方,認為這樣做是「先入為主」、「有罪推定」,俄方還指責基輔當局拒絕繼續停火,執意用武力解決問題,是導致東烏危機持續的罪魁禍首,因此應對此次悲劇負責。至於親俄武裝則莫衷一是,但大多數發言的首領都堅決表示「本方沒有責任」。

  嫌疑三方不那麼官方的表態則更加直率一點:美、歐、烏許多政治人物和消息人士或明白或含蓄地列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證據,力圖證明事件是親俄武裝所為,而在背後撐腰的俄羅斯也難逃干係;俄和親俄武裝方面則動作相似、方向相反,所不同的,則是多了一些「對方可能嫁禍」的陰謀論假說。

  儘管嫌疑三方先後表示「願意積極配合國際調查」,但實際行動和政治姿態間仍存在一些差距:被親俄武裝找到的一個黑匣子,已被「爭分奪秒」送到俄羅斯手中,有消息稱,一個屬於歐安組織的空難調查小組在試圖接近某個飛機殘骸墜毀區時,受到控制該地區親俄武裝有意無意的阻撓。種種跡象表明,嫌疑三方都希望國際調查能得出有利於本方、不利於對方的結論,但不希望相反的線索、證據落入世人眼光之下。這種態度,加上殘骸分佈廣、夏季天氣條件惡劣,當地又處於戰區等客觀因素,將導致MH17空難真相謎團的持續。

  從目前情況看,謎團持續對親俄武裝和俄羅斯方面更加不利。

  儘管嫌疑三方都有「誤擊」條件和可能,但從情理上看,親俄武裝嫌疑最大,一方面,惟有他們因長期處於烏克蘭政府軍空襲壓力下,有沉重的防空負擔,和對空中目標開火的強烈動機,另一方面,他們擁有「夠得著」客機的地空導彈,卻又不具備豐富的對空識別經驗,和完善的防空裝備體系,這種「半吊子」狀況讓他們很難甄別空中目標,更增大了他們誤擊誤中幾乎全無防禦能力的客機之概率。

  或許是意識到這點,俄方及親俄傳媒自事發后不斷強調、暗示「其它可能性」,俄更通過官方聲明,擺出「即便是親俄武裝誤擊責任也應歸於烏克蘭政府」的「以防萬一」姿態,但面對一架客機的墜毀,398名無辜者生命的喪失(其中有6口之家,有3名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和幾十名兒童,更有多達108名歐洲艾滋病專家),這些辯解、姿態必須找到充分、有力、確鑿的支持性佐證才能發揮效力。

  倘繼續當前這種「謎團狀態」,任由想象力和推理蔓延,局面對親俄武裝和俄羅斯是極端不利的,前者在事發前本已處于軍事形勢逆轉、地盤日蹙的不利境地,政治上則更加孤立,一旦任由這種不利於己的推理髮散,其不利處境勢必雪上加霜。

  就在事發前一天,美國和歐盟剛剛公布了新一輪對俄制裁的決定,並把制裁範圍擴大到俄烏兩國「對烏克蘭危機負有責任的」單位和個人。制裁對俄產生的效果固然緩慢,但切實存在,俄投資環境、經濟和金融前景,都因此受到越來越大影響,為此在事發前,俄已悄然軟化其在東烏問題上的立場,降低了對親俄武裝的支持調門和力度。此次MH17事件,恰發生在如此微妙的時間點,令俄方感到十分尷尬,倘謎團持續,而疑點和推理繼續向不利於親俄武裝的方向發展,俄方勢必感受到更大壓力:即便有辦法證明,親俄武裝手裡的「山毛櫸」並非俄所提供,但人們很難不去懷疑,俄向親俄武裝提供了人員、訓練或後勤等方面的幫助,而俄方則百口莫辯——因為「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上至軍政首腦,下至普通戰士,許多都擁有俄羅斯國籍。

  當然,俄方對早日揭開謎團態度保留、消極並非沒有原因、顧慮,正如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在聯大緊急會議上所暗示的,美歐在國際話語權方面優勢明顯,一旦先入為主,便可能在國際調查中掌握主導權,從而對俄和親俄武裝作出不公正的「有罪推定」,並藉此博取更大政治利益。

  這種顧慮並非沒有道理,但任由謎團狀態持續,事實上對俄方更加不利:如前所述,在缺乏進一步證據的前提下,疑點更多指向親俄武裝之誤擊,既然美歐掌握國際話語權的優勢,輿情又處於一邊倒狀態(許多同情俄方的中立人士也承認「MH17被親俄武裝誤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謎團狀態同樣會導致更多不利於俄方和親俄武裝的「有罪推定」,及由此產生的連帶政治後果,而俄方的辯解、反擊,則會顯得更加蒼白無力,更有甚者,親俄武裝有意無意阻撓國際調查的動作,會被更多解讀為「做賊心虛」、「欲蓋彌彰」。

  由於事件受到國際關注,且殘骸散佈於廣闊地域,對事故真相的調查,也並非僅依賴黑匣子數據,分析殘骸同樣可找到許多對揭示真相有關鍵作用的線索和證據,因此自然、人為干擾和困難可以延緩、但恐無法阻止謎團的最終被解開,真相遲早會大白於天下。

  不論最終真相如何,從當事各方態度看,政治發酵將不可避免:俄方已擺出「即便是親俄武裝打的,責任也是基輔當局的」姿態,在嚴重損及自身戰略利益的關鍵問題上將很難退讓,但對親俄武裝的支持、資助則會礙於制裁壓力和政治影響進一步減少;美歐則同樣擺出「不論飛機怎麼掉下來的,俄羅斯都難辭其咎」的姿態,儘管由於奧巴馬政府的現實考慮,北約不會趁機在烏克蘭問題上進行風險巨大的軍事介入,但藉此進一步將烏克蘭拉近本方陣營、並在對俄制裁方面更強硬、更步調一致,則是可以預期的——此前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更主動(雖然不願在軍事上負保護之責),對俄制裁更堅決,而歐洲則顯得三心二意,猶豫不決,但此次MH17空難足以讓眾多歐洲國家感受到切膚之痛,讓更多歐洲政治家承受到本國選民要求「懲罰肇事者」的政治壓力,歐洲各國很可能從對俄制裁的被動追隨者,一轉而變為對俄制裁的急先鋒,倘果真如此,勢必對烏克蘭、乃至整個東歐政治局勢的走向演變,產生嚴重後果和深遠影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