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錢鍾書與《管錐編》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410

帖子

58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2
悟道 發表於 2014-6-30 1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錐編》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90年

     錢鍾書雖然學貫中西,但在治學上他所鍾情的還是中國傳統的路徑,《管錐編》最能體現這一點。中國古代治學重隨時心得,故各種形式的治學札記盛;但隨近、現代文化的轉型,寫讀書札記的這一傳統治學模式淡出了,漸代之以格式化著述。《管錐編》是錢鍾書讀書心得之結集,仍以札記體成書,顯然沒有迎合時代性著述風氣,而是選擇了傳統的治學模式。錢鍾書之所以沒有隨風氣轉移,在於其治學上心有所定、意有所守。在研究者為呆板的格式化著述所苦的今天,《管錐編》所體現的治學方法治學精神不乏匡正時弊之價值。
   
     中國古代談治學最為透脫深入者要屬章學誠,錢基博曾推崇備至,著《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以發揚章氏之學。錢鍾書自幼受家學熏陶,故在治學上有與其父相仿之處,對章氏之學亦多有認同和遵循。錢基博曾在日記中言:「兒子鍾書能承余學,尤喜搜羅明清兩朝人集,以章氏文史之義,抉前賢著述之隱。發凡起例,得未曾有。每嘆世有知言」。其實,錢鍾書「以章氏文史之義」所研究的遠不止明清兩朝的集子,《管錐編》之研究,也多遵循了章氏之義,細入體察,不難發現這一點。所以,據章氏之學,研讀《管錐編》,更能深得其中三昧。
     
     張爾田在章氏遺書序中,曾以「拙」、「難」概評章氏之學(見《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世論》),《管錐編》也可以用這兩點來概評。張氏曰:「為章氏之學,則每立一例,必穿穴群籍,總百氏之所撢,而我乃從而管之。故為章氏之學也拙」。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履其「拙」,每一論例,廣徵博引,不憚其煩,然後「從而管之」。言錢鍾書賣弄者,顯然不知治學巧拙之辨。研究者對《管錐編》之書名多有臆解,儘管能自圓其說,但不若據張氏之言,解書名中「管」字之用意。張氏又評曰:「為章氏之學,則其立義也探頤甄微;徬徨四顧,有參考數年而始得者;亦有參考數十年而始得者;及其得也,適如人所欲言,則人之視之也亦與常等矣!故為章氏之學也難」。錢鍾書在《管錐編》中亦踐其「難」,這一凝聚其三十年心血的一百二十萬字巨著(計「增訂」部分),「積久貫通」,數年、數十年始得者有之,這種窮追不捨的苦苦探究精神,正可解書名中「錐」字之用意。因「錐指管窺」,故所論放之四海而皆準,「公之四達之衢而人不能竊」。
      孔子曾問子貢:「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子貢對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錢基博曾以「一以貫之」評章氏之學。「多學而識之者」未必能「一以貫之」,「一以貫之」者必是「多學而識之者」,錢鍾書即屬於多學識之而又能「一以貫之」者。其實,「一以貫之」即學問博約之辯證,章學誠對此有深論。他強調博:「博學強識,儒之所有事也」;亦強調約:「多聞而有所擇,博學而要於約」;故主張博約辯證統一:「學貴博而能約,未有不博而能約者也」,「然亦未有不約而能博者也。」「學之要於博也,所以為知類也。張羅求鳥,得鳥者不過一目;以一目為羅,則鳥不可得也。然則羅之多目,所以為一目的也。」在博約之辯證中,目的又在約,而約即類。「事得比而有其類」,所以要博於事;博於事,而「非類不足以通之」,所以「學者之要,貴乎知類。」章氏所論堪謂周備深致矣。《管錐編》即博而能約、約而能博、主述其類之著作,每一論例「一以貫之」,取之約而證之博,約而知類,博而比事;一千五百多論例(按細則計),又聚而為博。治「錢學」者多以「打通」概括錢鍾書治學上的突出特點,其實,不如以「一以貫之」概括為當。

      章學誠將古代典籍概括為記注、撰述兩類,並取《易傳·繫辭》中「神以知來,智以藏往」之義論之:「記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來者之興起」,「故記注藏往」,「而撰述知來」。《管錐編》是錢鍾書評點《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專正義》等十部典籍而成,重在記注,故為「藏往」之學。章學誠言:「藏往之學欲其博」。《管錐編》思想內容之宏博,已不需贅論。《管錐編》在記注中又嵌以撰述,即在「藏往」之學中又闡述「知來」之學。所謂「知來」之學,即經綸綱紀社會之思見。《管錐編》有「中國文化的百科式全書」之譽,因其涉及領域廣,所以錢鍾書「知來」之思考也是多學科多領域的。章學誠言:「知來之學欲其精」。所以作為「知來」的經綸綱紀之言,在《管錐編》中是精簡的,往往三兩句點明即是,如論述《左傳正義》中的「愚民說」,錢鍾書在最後申其意:「『文章』以及『明理載道』之事固無不足以自愚愚人。愚民之術亦可使愚民者並自愚耳。」《管錐編》,「藏往」而博,近乎百科;「知來」而精,近乎經典,可謂「智」、「神」兼備者也。

      章學誠曾言:「讀書札記,貴在積久貫通。」《管錐編》,真乃「積久貫通」之作。其無論是在治學方法上,還是在治學精神上,均是傳統的,該書永不退減的魅力,一定程度上亦昭示了傳統治學模式的價值。「反者,道之動」。當代的學術研究為格式化的怪圈所困擾,欲打破這一怪圈,向傳統學習,亦未嘗不是最好的路子。

0

主題

65

帖子

63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4
超越2010 發表於 2014-7-1 08:29 | 顯示全部樓層
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9

帖子

13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5
親親我我 發表於 2014-7-22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華文明浩瀚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