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國企9大隱性福利 震驚你沒商量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6-23 1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巧立名目濫發職工福利、職工違規持股投資獲利、配置公車超標、違規建高爾夫球場、多計成本少報利潤、盲目投資導致巨虧……審計署20日發布11 家中央企業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爆出這些央企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執行國家經濟政策和企業重大決策、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有的管理人員還涉嫌違法違紀。

  那麼,這些國企的隱性福利主要通過哪些形式來體現呢?

  一、食品

  一些大型國企為保證食品安全,配有食材基地,並由專人搭理。如寶鋼食堂,原材料必須是綠色無公害產品,這是該食堂的採購標準之一。該企業食堂還規定,嚴禁重複使用大豆油,即使烹調一次后油仍然透明,也必須倒掉。

  二、勞保用品

  「四盒抽紙、兩瓶洗潔精、兩小袋碧浪洗衣粉、兩塊透明皂、兩條毛巾」,這是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江每年都會領到一兩次的「勞保用品」。「我們單位更人性化地將勞保用品貨幣化,直接發放購物卡。」在某銀行工作的小張說。

  三、粽子月餅等節日福利

  端午節發粽子、中秋節發月餅這樣的福利也很常見。2009年被廣為關注的「月餅稅」,據說,就源於某單位中秋節給高管發了2000元的購物券,導致一場關於公務員發月餅是否該繳稅的爭論。

  四、旅遊福利

  有的福利還和員工的精神享受有關,比如旅遊福利。據了解,上海一家國企的普通員工,每年僅旅遊福利就有6000元。某國企每年會給員工發500元的「圖書費」,以便大家看書學習。

  五、電子產品

  iPhone、iPad這些流行的電子產品也成了一些單位的隱性福利。一中央部門下屬事業單位員工說,該單位舉辦年會,給員工設置抽獎環節。獎品是價值近5000元的iPhone5S和價值接近3000多元的iPad2,而且中獎率100%。

  六、文藝活動

  再比如免費的音樂會、電影、話劇門票等。每次有大牌歌星來京開演唱會時,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小宋,就會接到無數個親戚朋友的電話,因為工作關係,小宋所在的部門每次都會有贈票。

  七、教育培訓

  北京有高校應屆畢業生說,2012年天津某政府機關來京高校做宣講會,曾公開承諾給本科生員工提供免費攻讀在職研究生福利。一自費攻讀人大在職研究生的學生介紹,她的費用約要30000多元。

  八、福利房

  一些單位,仍存遠低於市價的福利房

  雖然早在1998年,國務院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徹底廢止了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度。但在一些單位,遠低於市場價的福利房依然存在。

  在北京,僅職工宿舍這一福利,每月就能為一些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職工節省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租房開銷。要是能分到單位的福利房,就如同瞬間中了彩票,資產和收益都將在百萬以上。

  張先生是某中央部門在編職工,據其介紹,自己參加工作兩年後,2009年單位就給他提供了一套北京四環內的福利房:二室一廳,60平方米,價格為5500元/平方米。而該地段的商品房,價格在每平方米2.5萬元左右。這一套福利房比市場價便宜100多萬元。

  據張先生介紹,房子的面積跟職工的級別成正比,級別越高,房子越大,「領導的面積會大一些」。一切手續都是按經適房走的,雖然現在還沒有拿到產權證,「購買五年後應該有產權」。

  1998年,福利分房被叫停后,一些地區部分單位以「集資合作建房」的名義,變相搞福利分房或商品房開發。

  2006年8月,針對這一問題。原建設部等三部委聯合下發了被外界視為「措辭嚴厲」的《關於制止違規集資合作建房的通知》。不過,福利房並沒有消失,又以「經濟適用房」或者「限價房」的名義繼續存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實際上零散的福利分房、建房活動仍在進行,但分房的對象僅限於「核心公務員團隊」。

  九、各種補貼

  河南某縣一位副局長說,單位每月給局級(科級)幹部3000元的汽車油補,而自己每月的油錢大約六七百元。北京某國企員工則說,他的單位,甚至六一兒童節,所有員工都有幾百塊錢的過節費。各種名目的「費」,在福利中也屢見不鮮。

  

  國企員工的「隱性福利」在哪裡

  審計署前日發布11家國企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其中,中石油等9單位違規招標涉260億元,中國煙草所屬公司花6.8億元違規建高爾夫球場至今未處理,佔地近兩千畝。

  有分析稱,國企隱性福利可以是一塊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鬧市區的一套住房;它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寶」,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敗」。

  記者根據11家國企的審計報告發現,其中10家企業都存在以不同形式違規增加員工福利的行為,那麼究竟何謂隱性福利?國企員工的隱性福利又在哪裡?國企員工隱性福利到底有多高?

  中國煙草公司

  2012年 所屬湖南中煙等38家企業存在超繳住房公積金和在工資總額之外列支工資性支出等問題,涉及金額2.56億元。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2012年 總部及所屬20家公司在工資總額之外發放職工補貼獎金等4261.16萬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2012年 部分所屬單位在工資總額外向職工發放補貼434.2萬元。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2012年 所屬河南總公司利用虛假髮票套取資金141.1萬用於向中層領導和部分幹部發放「重點工作完成考核獎」。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2012年至2013年 中船集團本部及上海船廠有714.93萬元用於購買禮品、購物卡和辦公用品。

  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2012年至2013年5月 所屬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和東北銷售撫順分公司的職工持股企業或關聯單位,將所獲利潤3032.73萬元以獎金、集體福利等名義發放給單位職工。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2012年 所屬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在工資總額之外,為職工發放通訊費和交通費補貼788.62萬元。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2012年 集團及所屬公司以勞防用品費、健身費等名義發放或報銷職工個人支出459.29萬元。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2012年 集團及部分所屬單位公款列支高爾夫球消費支出211萬元。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2012年至2013年6月 所屬二十二冶及其下屬12家單位套取資金8666.84萬元,用於發放職工工資性津貼及獎金。

  

  隱性福利如何形成

  在中央三令五申的禁令下,這些隱性福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從公家謀取好處」是思想根源

  在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看來,「福利房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只有少數部門、少數人能夠買得到,別的部門、別的人買不到,顯然不合理嘛。」

  據蘇海南介紹,國外基本上沒有隱性福利,我國的隱性福利是在整個社會分配製度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規範的大背景下出現的,誘發的原因很多,而一些部門、單位和人員「想方設法從公家謀取好處,美其名曰改善職工生活,存在片面追求物質利益的錯誤思想」,是其思想根源。

  其次,相關制度、政策不夠清晰細緻,「可以搞哪些福利、如何搞,講得不是很明確」;同時對違規搞隱性福利要承擔何種法律等方面的責任,沒有明確、具體的便於操作的法則,「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單位、有些人膽子大,就會繼續這麼做。」這是隱性福利屢禁不止的制度根源。

  制度內「沒有給夠」引發衝動

  「還有就是我們的監管不到位」,一些部門「老打一些擦邊球」,監管部門不好懲罰或者不敢懲罰,也助長了這些問題的發生。

  此外,蘇海南表示,由於我們制度內有的東西沒有明確或「沒有給夠」,會引發一種衝動:一些公職人員覺得自己的收入(貨幣的、非貨幣的)總體上應該達到一定的水準,而制度安排的遠遠低於這個水準,他們為了跟市場上具有相同層次人員的工資福利水平找齊,就會另想辦法。

  關於「沒給夠」的原因,蘇海南解釋說,是因為現在公職人員的數量到底是不是科學合理,政府心裡沒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制度內提高標準,而公職人員人浮於事,財政將負擔不起。而且,公共部門的工資以及制度內的福利要真是定高了,老百姓也會反感。

  「比如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標準都不高,結果津貼補貼就發得較多,超過了基本工資。」蘇海南說。

  一些部門未嚴格執行規定

  實際上,在2009年,財政部就發了一份《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國家出資的電信、電力、交通、熱力、供水、燃氣等企業,將本企業產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的,應當按商業化原則實行公平交易,不得直接供職工及其親屬免費或者低價使用。」不過,這一規定在一些部門並沒有嚴格地執行。

  此外,隱性福利還有「假公濟私」類的。甘肅省某事業單位職工小馬說,該單位近年來改善辦公條件,目前每位員工都配有三台電腦,一台台式機、兩台筆記本,「所以,家裡根本不用買電腦了,兩台筆記本拿回家足夠用了,維修、更換都是單位買單。」小馬單位的辦公樓和家屬樓在一個院子里,所以,單位20兆的寬頻也就「順便」進了家屬樓,「下載電影特別快」。

  應該讓公職人員各種收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隱性福利,總體上來講肯定是不合適的,勞動者的工資福利等各種收入,特別是公職人員的全部收入都應該制度化、規範化和公開化,不應該有隱性的收入或隱性福利。」蘇海南說,「但對引發隱性福利的原因,要客觀分析。其中,有錯誤思想認識的影響,有制度存缺陷、監管不到位的影響,這些都是應該通過相關措施予以糾正的;同時我們也要理性分析,對某些本該做卻沒有做出制度規範,或雖然制度做了規定卻沒有合理確定水平的,就不宜簡單否定,而應通過認真調查仔細分析后再做決定,是否補充設置相關福利。一句話,要關緊『後門』,同時也要開好『前門』,讓公職人員的各種收入包括福利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與社會上相當人員收入水平基本平衡,拿得既合理又安心。」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