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漸近終點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

[複製鏈接]

1

主題

1

帖子

1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nsebenten 發表於 2014-4-18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資產160億元,員工23000人,主營包括鐵路、城軌、機場等在信號通信方面的設計、製造、施工以及集成調試,並佔據著國內高速鐵路信號行業的壟斷地位,在國資委管理的156家中央企業中排名第81位。但大多數人知道中國通號集團,應該還是通過2011年發生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安全事故。
      2008年隨著歐美金融危機的開始,中國政府為了保增長、穩經濟,開啟了浩浩蕩蕩的鐵路建設大提速時代,中國高鐵迎來了巨大的歷史機遇,具有鐵路背景的各行各業都開始了迅猛發展,但高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的卻是遲滯的監管,處於行業中心的中國通號集團也不例外。2011年中國通號集團因技術管理不到位,前鐵道部人員的貪污腐化,國資委監管缺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安全事故,該事故最終造成了43人死亡, 83人重傷,119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的慘痛教訓。事故發生后筆者通過多方面、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在這裡不想再贅述事故的起因,只是預感到3年之殤后的今天,或者更大的災難即將到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正在走向它的終點。
      2011年底中國通號集團送走了因「7•23事故」壓力過大而去世的馬騁總經理,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原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志亮。翻開周志亮的簡歷不難看出其升遷速度之快,升遷勢頭之猛,升遷過程之蹊蹺。
1999年12月至2001年11月任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工會主席,
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任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院長、黨委副書記(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在中央黨校第19期中青班學習),
2004年12月至2007年11月任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2007年11月起任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裁[1]。
2012.1任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筆者通過走訪中鐵四院(原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后了解到,周志亮1999年初當選該院工會主席時曾有人在私下議論他的升遷原因,但因國有企業工會主席不是業務領導,所以在當時也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真正令人側目的是時隔兩年後其突然被委任為該鐵院長並赴中央黨校進修1年,政工幹部轉為企事業單位一把手本身就不多見,而其馬不停蹄的進入中央黨校學習更是讓很多人覺得意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鐵四院人士告訴筆者,自2001-2004年四年間,中鐵四院在周志亮及其幕僚的帶領下產值確實有了一些增長,表面上看上級對下級的各種考核,鐵四院完成的都比較達標,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表面文章,才有了後面的中央黨校進修,以及當2004年中鐵四院持續發生大規模群眾聚集事件和無數起上訪事件后,周志亮仍能安然調往中鐵四院的上級單位——中國鐵建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該人士告訴筆者,在周志亮擔任鐵四院院長后提撥了大批不懂業務的人員,原企業骨幹人員不是被調離就是被辭退,院里的主業也被嚴重偏離,一個原屬於勘察設計的企業自他上任后,開始了大規模的BT/BOT項目。但正當筆者想繼續跟上述人士深入了解時,他告訴筆者「事情已經過去10幾年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當年說的那麼多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有些東西你可以去網上查,現在他都不是中國鐵建的人了,能怎麼樣。」當筆者還想追問時,該人士已起身離開。
        筆者從一位在該行業內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人士處得知,BT/BOT項目是可以很快的做大產值,但利潤卻很不穩定,風險很大。但對於急於做出成績的企事業單位領導來說,這些確實是很好的招牌。搞過基建的人都明白,只要動土就是一筆糊塗賬,從前期的設計、招標,到中間的施工、採購,再到後期的裝修等方面,包含了項目的初始投資、融資、承建方的選擇、供應商的選擇等等諸多事項都是根本說不清楚的。基建項目往往就像是一個滿是小魚的池塘,每次撒網,魚雖不大但量卻很大,建一層樓要用多少沙石水泥,誰能算的出來?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國企領導都願意搞基建項目,地方政府也願意搞基建項目,銀行也願意搞基建項目,因為誰都不清楚對方在池塘里打了多少魚,但都清楚自己可以打多少魚,這就形成了一個互相牽制的穩固鏈條。一方面BT/BOT項目頂著一個響亮的名頭並可以做大產值,另一方面還可以與地方政府搞好關係為以後的仕途鋪平道路,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獲取巨大的個人利益。
       筆者從中國通號集團的內部了解到,周志亮到任后不久,便先後更換了集團總部各部門及下屬多個單位的負責人,提拔了一批根本沒有集團管理經驗的人員,並先後從中國鐵建調入中國通號集團擔任領導幹部的不下30人,一般人員不下百人。新提拔人員中大部分連基本的職業操守和道德素養都沒有,更談不上學歷和學識了,其任命方式也基本不走組織程序,不在董事會討論,毫無民主可言。上述內部人士坦承,現在集團下屬企業以及集團總部在管理和經營指向上已經是混亂不堪、漏洞百出,新提拔的人員在對業務不了解的同時,也不做相應的調查研究,說一套、做一套,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之前不調查,之後不檢查,只是一味地奉迎媚上,不做實質性管理。一般人員定崗混亂,有能力、有經驗、不願意同流合污的的人,不是被調離就是被掛起。
      上述人士告訴筆者,「7•23事故」后,國家財政撥給中國通號集團15億元用於更新完善信號技術,但周志亮接手中國通號集團后,馬上立項了「中國通號集團北京科技產業園」項目 ,該項目預算接近35億元,並將上面提到的專項科研資金中的14億元用於該項目建設。經過筆者實地走訪位於北京市丰台區西南四環的該產業園項目后,發現該項目建設的其實就是中國通號集團的若干辦公大樓。相關人士還透露,項目涉及如此巨大的金額,但只有周志亮從中國鐵建調入的少數幾個人在管理著包括設計、土建、裝修、後期配套等所有事務。一旦大樓建成,原北京地區的相關單位都要搬遷到此,這就使得原單位的房屋、土地閑置出來並將用於商業開發。上述人士繼續跟筆者說,因投資公司主要經營BT/BOT項目,而周志亮在中國鐵建時期就是主管鐵建的投資公司,所以在他到任后,第一時間就成立了通號投資公司並著手開始若干BT/BOT項目,BT/BOT項目實施周期長、回款慢、不確定因素多,對非建築類企業的中國通號集團來說風險很大,如果沒有充分的調查研究根本就不能上馬,但像他這樣沒有經過縝密的調研評估就匆匆的開始項目運作,究其原因實在是令人懷疑。另一方面,筆者從工商處獲悉於通號投資公司之後,成立的通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業為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資產管理與服務。這與國資委在2010年公布的,「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剩餘中央企業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產業務。」的政策相違背。通過集團內部人士,筆者了解到2013-2014年兩年間,中國通號集團集中上馬了昆明項目、貴州銅仁產業園、西安產業園、長沙產業園、鄭州產業園、溫嶺產業園,南京項目因季建業下馬再無下文,加上先前提到的北京產業園,中國通號集團正在建設的或準備建設的大型項目已經達到八個,資金需求大致在350-400億元之間。筆者通過國資委內部人士了解到,中國通號集團2012年資產總額僅為165億元,營業收入120億元,營業利潤8億元,通過已公布的2013年鐵總公司投資規模以及中國通號集團在行業中的佔比,大致可以估算出2013年集團利潤增長率應在8%-15%之間,以自有資金開發上述項目顯然不夠,那麼這麼大筆的資金投入要從哪裡來呢?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筆者,為獲得相關的建設資質,集團還專門收購了一家具有一級建築資質的貴州九建集團。除此之外,集團還收購了一家擁有良好地方關係的民營企業——浙江萬全信號工廠,事後溫嶺市政府同意批給中國通號集團3000畝土地用於土地開發。對於將一個主業為通信信號的高科技國家隊伍,轉型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基建企業,中國通號集團內部的諸多人士都對此表示出了極大的困惑和疑問,難道房子蓋好了,信號設備就安全了?筆者也詢問過上述人士,面對這麼多的問題,為什麼中國通號集團的管理層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上述人士苦笑著告訴筆者「現在的中國通號集團管理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這很多人清楚,不是能力問題就是經濟問題而且都不是小問題,大家都想自保,再加上國資委對他的任命本身就說明著什麼,自然管理層就不會幹涉他的決定了。」
        在談到中國通號集團的主業通信信號時,上述人士告訴筆者,周志亮到任的三年來,集團在通信信號的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資金和人員投入,比起上面提到的BT項目低的可以忽略不計了,在安全質量管理方面也相當的混亂。因我國高鐵建設,涉及到發展、鞏固國家技術,鐵路運輸的戰略保障,集團作為國家隊肯定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可以說不用找市場,市場就會來找你,也就產生了主營收入大幅增加的現象,但信號技術對比三年前卻沒有變化,相應的安全指標也與「7•23事故」前沒有改變。集團制定的發展藍圖極其模糊,規劃宏偉但毫無根據,一項工作剛有了開始,就沒了結尾。制定的各項制度主要就是用來應付主管部委的監督檢查,制定的戰略目標為的就是索取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行業補貼。
匯總上述內容后筆者有了諸多疑問,中國通號集團作為專業性很強的國資企業,為什麼在「7•23事故」后,會調入了一個並不熟悉該行業的人擔任集團老總?為什麼中國通號集團面臨這麼大的蹊蹺變革,中國通號集團的管理層又會集體失語?為什麼作為國資監管的監事會在上述問題暴露時也會聽之任之?60多年的中國通號集團作為國家信號產業的核心隊伍,面對著主業的畸形轉變,高精尖人才的不斷流失,灰色鏈條的不斷鞏固,中國通號集團或許正在走向它的歷史終點,筆者在這裡感到深深的惋惜。
        中國通號集團作為中央直管的企業,是國家的企業,但也是人民的資產,更何況它還關係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出行安全。為什麼本應該響應十八大精神,走在前面的國資改革,實際上卻困難重重。終其原因無非是一些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團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利,不願意改變拖沓的機構,享樂的生活,貪婪的慾望。李克強總理曾說過,「觸及一個人的利益,比觸及一個人的靈魂還要難」,但沒有身臨其境的人很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當年身處漩渦的中鐵四院人,至今任有不少人堅持上訪持之以恆,或許有道理或許沒道理,待相關部門調查后,給出公正的結論。但筆者也同時認為,正是因為監管不嚴才導致了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銀行內部、監管機構等一批價值觀扭曲、道德感低下的人員屢屢抱在一起,並由此衍生出了一個完整的、穩固的利益鏈條,而且他們都具有同樣的高大背景,這樣一來又有哪一個敢站出來,質疑這樣一個組合呢?誰又能這麼干呢?這就像是一個利益黑洞,吞噬著它能觸碰到的所有人,誰又能從中倖免呢?筆者將視情況發展,決定是否繼續發布調查結果。
       望相關職能部門不磷不緇,確實調查中國通號集團現存的亂象,並給出負責的結論。
       仍存頑疾,謹以此文警醒之二三!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4-5-19 10:20 | 只看該作者
歷史的軌跡帶給我們的思考
回復 支持 0 反對 1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86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3
亞博 發表於 2014-6-5 12:4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改變不了歷史    但我們我們可以改變未來








        澳門網路賭錢 www.aomen-wangluoduqian.com               
個人網站shenbo0038.co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