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五世祖和六世祖的差別在那裡?

[複製鏈接]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2-25 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電視來的問題。一件袈裟引來了爭鬥·完全失去了佛教戒規。不過是二位世祖有關於鏡台和塵埃的回答。本人外行,其實五世祖回答很實在,而六世祖的回答就很空虛。佛教要傳世就得好好做人,一味的空,空,空,那就連佛也做不成了,佛祖也沒了,就成了元始天尊了。特此向佛教的朋友清教。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7 23:03 | 只看該作者
還是和老兄你有些佛緣:-

首先我要更正你的主題:--這並非是五祖和六祖的分別:--五祖和六祖之間已是心
靈相通了,而是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與慧能(後來的六祖)之「法住智「之不同。

五祖要傳他的衣缽,於是就吩咐弟子各人作一首偈 ,大弟子神秀很快就作好呈上:
-       
 中國歷史上,帝王護持佛教,與高僧往來密切的事例很多。唐朝時,武則天與中
宗曾經下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可見慧安與神
秀大師都是當朝所重的一代宗師。

  神秀禪師對朝廷的貢獻很大。他為國家制訂禮儀制度,尤其在書信方面,做尺
牘供皇朝參考。後來,神秀禪師的門徒與六祖大師的弟子,彼此對禪法的見解有很
多不同的意見,紛爭不斷,此乃兩位大師所始料未及

。神秀寫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那時候剛入門,未成入室弟子,所以只好在晚上偷偷地在牆上寫上這是首
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知道,五祖讓大家寫心得偈子的時候,神秀是「上座,現在教授師」,說明神
秀對佛法已經有相當深的了解,經常代替五祖向大眾講法了。五祖對神秀偈子的評
價是:「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
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表明:神秀的偈子雖然著相,但用功的方法是對的,
如此修行有大利益。而對慧能的偈子,五祖的評價是:「亦未見性。」這也不僅僅
是由於「恐人損害」慧能,而是他的偈子雖見空性,卻著了「空」相。慧能徹悟是
在五祖為他講《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才言下大悟,說:「一
切萬法,不離自性。」又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
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時候,五祖
才真正印可他悟到本性,然後告訴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2-28 02:00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7 23:03
還是和老兄你有些佛緣:-

首先我要更正你的主題:--這並非是五祖和六祖的分別:--五祖和六祖之間已是心

謝謝你所說,我是看好神秀所說,人修就是行,修行之所謂也,修行如照鏡,是察已也是被人察,但首要是正確的察,也即鏡要明。如灰塵遍佈,則所察模糊又如何正已呢?反觀慧能之說一切虛空本就是虛妄之說,既無修行,也無了修心,虛空了,心也就不在了。著相或著法太高深,我等凡夫俗子只能見字說話。五祖的衣缽看來是給了慧能,因他是六祖。這豈不是五祖糊塗?對不起把五祖和神秀混了起來(謝你指點)。佛教我的印像是虛空,就像基督教聖經中的傳道書所說:虛空的虛空。這是我最難接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4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2-28 02:17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7 23:03
還是和老兄你有些佛緣:-

首先我要更正你的主題:--這並非是五祖和六祖的分別:--五祖和六祖之間已是心

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才言下大悟,說:「一
切萬法,不離自性。」又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
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時候,五祖
才真正印可他悟到本性,然後告訴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自性」是什麼,這裡所說是不動搖,自具足,不生滅,自清凈,可生萬法。最終就是識自心。也就是「自性'j簡說就是自心。我要問:人之本心指是什麼?又靠什麼去識·?如果是用心去識,豈不是用夢語解夢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8 02:53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2-27 13:17
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才言下大悟,說:「一
切萬法,不離自性。」又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

想不到老兄你的慧根也不淺:-失覺了!


自性在」大日經「里有這樣描述,」性同虛空即同心「因為自性不可以用言語去表
達,所以大日經稱之為本覺,在愣嚴經里,,佛陀稱之為」妙覺明心「佛陀也用了」
第一月「來代替,亦即是你問的本心,用心去識在大日經里稱為」始覺「亦即是佛
陀在楞嚴經里所比喻的」第二月「。六祖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是」始覺」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6
arznith 發表於 2014-2-28 14: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4-2-28 17:03 編輯

萬樹語菩提,明鏡覓自形,然染如如厲,塵露演幻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入菩提界,心來鑄明鏡,磨礪磚可識,堆雪就摘星?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此爭,此就是正解么?如此看來,真有趣了.不願者就高?不敢者就低?跳得出么?空得了么?選了個什麼---難怪入華后,佛教就老鱉一群...



翻案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8 20: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4-2-28 07:41 編輯
arznith 發表於 2014-2-28 01:02
萬樹語菩提,明鏡覓自形,然染如如厲,塵露演幻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弟兄如要做此翻案之主審法官,我做一次陪審員也無妨,不過要看看原告的態度了!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8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 01:40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2-28 02:53
想不到老兄你的慧根也不淺:-失覺了!

看你的帖吃力,自性在」大日經「里有這樣描述,」性同虛空即同心「因為自性不可以用言語去表達,所以大日經稱之為本覺,。你是說,所謂性和虛空一樣,也就是同所謂心也是需空的一樣,是一種言語沒法明示的自已的狀態,而稱之為自性。在大日經里稱自覺。下面你又說用心去識在大日經里稱為」始覺。心既空虛,又如何去「用」心。又如何去「妙」,心既虛空又那來的明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1 02:12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2-28 12:40
看你的帖吃力,自性在」大日經「里有這樣描述,」性同虛空即同心「因為自性不可以用言語去表達,所以大日 ...

我要問:人之本心指是什麼?又靠什麼去識·?如果是用心去識

這是你要問的問題,對嗎?對不起!?我引用了兩部大乘經典,所以讓你迷失方向,那你的問題,佛陀用第一月和第二月的比喻,不知你滿意否?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0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 13:2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1 02:12
我要問:人之本心指是什麼?又靠什麼去識·?如果是用心去識

這是你要問的問題,對嗎?對不起!?我引用了 ...

第一月是本的二月是次,有一方有二。本覺是原心是虛空的,是不可明狀的。用這樣的心去識無法理解。是不是虛空卻有明,暗之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1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1 20:31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 00:22
第一月是本的二月是次,有一方有二。本覺是原心是虛空的,是不可明狀的。用這樣的心去識無法理解。是不是 ...

「本覺是原心是虛空的」

我無法理解你這概念?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2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2 00:09 | 只看該作者
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估計我認識這「虛空」與你所認識的「虛空」的
「知」有所差異,想先聽你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3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2 02:16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1 20:31
「本覺是原心是虛空的」

我無法理解你這概念?

自性在」大日經「里有這樣描述,」性同虛空即同心「因為自性不可以用言語去表
達,所以大日經稱之為本覺
這是你寫的,我是這樣看的,性同虛空即同心,其中的同是一樣的意思。?同虛空「就是和虛空一樣,」同心「也即和心一樣,自性也就是自心,或說自性就是本性也是本心,原心,說白了就是自已的心,自已的性,它們都是同樣的虛空的,也即不但是空的,也是虛的。這樣理解不對嗎?清你說說,」性同虛空即同心「是神么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4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2 05:43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 13:16
自性在」大日經「里有這樣描述,」性同虛空即同心「因為自性不可以用言語去表
達,所以大日經稱之為本覺 ...


這個既然我引了經,我是必須要解釋給你聽的,不過我在解釋之前,看看你和我在
「知」之間有何分別,結果你只是根據我引述的「大日經」而下了這個結論「本覺
是原心是虛空的」
,那是因為你根據邏輯上去判斷,對嗎?但是如果你是講法的大
師,那就變成一盲引眾盲。因為本心是心法,而虛空是色法,所以兩者之間加上等
號,那就成為牛頭搭上了馬嘴,佛法由其是大乘佛法,它是不能任意修改的,「大
日經」是報身佛」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向諸菩薩所講的法,那是字字珠機,」性
同虛空即同心「是從來沒有地把本性刻劃出來,因為本性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如果
我和你在這裡干談本性就好比在干吃鹽巴一樣,而本覺可以用清凈去形容它,如何把
他們連貫起上來?那就用了一個」同「字,但是相對於你的判斷,在邏輯上,」同
「不是」等於「,好比貓和狗同是畜生,但貓不等於狗一樣。為何用」虛空「這字
眼呢?這是最關鍵之處,因為虛空是處於色空不二的境界,所以把它連貫本性與本
覺,是毗盧遮那佛完美無瑕之佛法,

虛空在佛法上又稱為」鄰虛塵「,可以從」楞嚴經「可以理解到它是色空不二的,
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索那就是」不可再分解的現象「,當然咯!老兄你如果是基督徒
的話, 那就更簡單了,---是神創造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15
arznith 發表於 2014-3-2 10:51 | 只看該作者

: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4-3-2 17:34 編輯

這文寫到這裡,感覺大D又有進步了.

那麼再討論深刻些.

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導致色空不二?這個東西涉及到結構的無窮多樣性:只要其有序,都會最後色空不二,對么?但這是簡單的和錯誤的,什麼原因呢?這否定了等,基於等而得出不等的結果,這就是目前人類一切文明和知識的硬傷.

人類關於有序模型的描述有很大的錯誤,這錯誤的來源是邏輯,邏輯錯誤的來源是"萃取".細節里的東西不是魔鬼,而否定細節的東西必萬劫不復.

如何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6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2 14:47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4-3-2 10:51
這文寫到這裡,感覺大D又有進步了.

那麼再討論深刻些.

只有當內心所有的業惑都消除了,也就是成佛了,色空不二了。
佛佛道同,光光相互。

而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還有業惑,所以,對我們來說,色是不空的。

我覺得,說有序不是很恰當,「有序」感覺還是一種造作,一種色,一種有。

色空不二的境界,是如,非色,非空,無法形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7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2 14:56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4-3-2 10:51
這文寫到這裡,感覺大D又有進步了.

那麼再討論深刻些.


其實我能理解師兄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用「有序」這個詞,真的不夠妥當。

其實,傳統佛教也已經把意思都表達清楚了:斷了見惑,思惑,沙塵或,修習止,來消除業。。。
來達到師兄所謂的「有序」,但是,這其實不是有序,只是「如」,「真如」,只是恢復原來的樣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8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2 15:01 | 只看該作者
至於「目前人類一切文明和知識的硬傷」,就目前來說,是無法指望科學,或是文明和知識來解釋宇宙真相,或是法界實相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19
arznith 發表於 2014-3-2 17:31 | 只看該作者
樓上承認了真如,沒墮落魔道,不易了.

敝人的東西,其魔性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的,,,此問題麻煩大D兄解釋下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0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2 20:33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4-3-2 04:31
樓上承認了真如,沒墮落魔道,不易了.

敝人的東西,其魔性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的,,,此問題麻煩大D兄解釋下了 ...

老兄你用到」有序「,還有何解釋?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