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視角 澳洲嘗親美苦果
2月18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說,中國政府今年的重點是與韓國和日本簽署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一項中韓雙邊自貿協定和其他地區自由貿易協定.這番發言,沒提到澳洲,按照不成文的慣例,如果中國積極要在今年達成一項協定,商務部發言人會提到它.
中國商務部曾對與澳洲簽署一項自由貿易協定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去年高層就表示,要繼續推動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將中澳經貿關係提升到新的水平.但是,這個表態不久,澳中關係突然惡化,因為澳洲強烈批評中國划設東海識別區,令中國憤怒.外長王毅更當面斥責澳洲外長畢雪.
澳洲聯盟黨政府不僅對中國指手畫腳,更表示日本是澳洲"最要好"的朋友;對安倍拜鬼沉默不語;畢雪更在美國表示,要把美國放在經濟首要位置,言下之意就是不把澳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放在眼裡等等,這些親美疏華的言行(筆者早前曾撰文分析),除了彰顯澳洲聯盟黨政府缺乏政治智慧,對華政策十分笨拙外,還令大家十分擔心澳洲的長遠利益受損,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捧工黨繼續執政.
聯盟黨上台至今,只節流不開源,到處縮減福利,大大影響民生.而現在外交上幼稚的表現,已經在經濟上開始付出代價.因為,不簽署中澳自貿協定,除了不能提振澳洲經濟外,還會受到中國減少對澳投資的影響.
澳洲經濟自金融海嘯后屹立不倒,是仰賴中國的大筆大筆購買礦產,使得其四大銀行的資金流保持流暢.澳洲西人很少有大筆大筆儲蓄的習慣,銀行的現金流,只要來自企業.正因如此.西方有專家提出發達國家也有"脆弱五國"(對應新興市場的"脆弱五國"),其中有法國,德國,英國等,而澳洲也位列其中,主要依據就是一旦失去中國的經濟需求,澳洲經濟必然滑落.
現在,澳洲聯盟黨政府無視這些潛在的危機,公開和第一貿易夥伴中國打政治對台,實在令人驚愕--超出常人的"智慧".當今,東南亞各國,為了日本的貸款,對安倍拜鬼忍氣吞聲,無人站出來指責,而澳洲更逆道而行,把澳洲經濟拿去給聯盟黨政府的外交政策陪葬.不是筆者危言聳聽.據報道,世界著名的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月19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預測,澳洲佔中國對外投資的比率今年將可能下降.報告說,儘管澳洲有優質的資源資產,地理上也較接近,政治環境也比較穩定,但中國對澳洲的投資可能有些"過重".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對澳洲的投資.
英國首相卡梅倫前不久對中國的訪問,目的只有一個--來吧,來英國投資吧,英國喜歡人民幣!而澳洲聯盟黨政府,卻愚蠢的做出"你滾開,我只喜歡讓美國人來,讓日本人來"的舉動(艾伯特說今年會與日本簽署自貿協定).大家看看美國經濟,日本經濟,無一不是在苦撐.更為諷刺的是,被艾伯特視為亞洲最好朋友的日本,上月宣布撤資,取消在澳洲的汽車生產線--可見,澳洲當日本是朋友,人家何曾當你是朋友?錢和朋友誰重誰輕?日本人的選擇已經清晰地告訴了澳洲人!
我們還是看看數據,2013年,中國在海外的企業收購與兼并交易金額下降20%,由2012年的664億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515億美元.但澳洲佔中國海外企業收購與兼并活動金額卻勁增34%,由2012年的57億美元,達到2013年的77億美元,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聯盟黨卻斷送了這個增長勢頭.對很多需要資金的澳洲企業而言,顯然不是好消息.
雖然近日中國銀行與澳洲證券交易所簽字了"人民幣清算協議",有利中國企業來澳上市和投資,但巨無霸即央企不來,只是民企來顯然規模檔次都不高.在澳中政冷的情況下,也許很難出現所謂"政冷經熱"的局面--中國的經濟政策,不排除會受政治影響的左右.中國未把與澳簽訂自貿協定列為優先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有趣的是,近日澳洲悉尼一個地區(該市是華人重區)的市議員補選,前澳洲工黨外長卜卡為工黨候選議員造勢時就指出,艾伯特政府上台僅六個月已嚴重損害中澳關係.他指責艾伯特應該在中日領土爭端上保持中立,而不應向中國駐澳大使抗議中國設立東海識別區.筆者甚為認同澳洲前外長的觀點.
澳洲若執迷不悔地離開未來的"亞洲世紀",為迎合美國的國策,重返沒落的西方經濟區域,必然付出歷史代價.澳洲人民不會答應,筆者當不遺餘力,用傳媒的力量糾正澳洲錯誤的方向.正如筆者希望構築"澳中友好"的遠景,誰破壞誰下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