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版餘額寶是如何垮掉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2-12 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里「餘額寶」網路營銷空前成功,上線5個月時規模已突破千億大關,其母基金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基金產品,正繼續高唱著「互聯網金融」之「中國好聲音」。誘人的「錢景」讓業界趨之若騖,活期寶、現金寶、收益寶、定期寶、工資寶等各種「寶寶」同樣罩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光環乘勢吹響「屌絲理財」集結號。

我們看到傳統貨幣基金產品煥發了無限生機,但在欣喜之餘勿忘前車之鑒,特別是美國版的「餘額寶」從「先驅」到「先烈」的發展歷程,以及國內貨幣基金曾經出現虧損的個案,如此對新生事物才有更全面而清醒的認知。

美版「餘額寶」從「先驅」到「先烈」之鑒

「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在十幾年前的美國,「寶寶」們的「先驅」和「先烈」——Paypal貨基已有故事演義。走過了從創新掀起到沒落衰亡的歷程。當時Paypal成立后也採用聯接基金的方式交給基金公司管理,用戶只需簡單設置,存放在Paypal支付賬戶中的餘額就自動轉入貨基以獲得收益。

「在2008金融危機時,撐起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快速成長的兩大基石──現金級別流動性和保本紛紛垮掉。在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以往被認為安全的資產全部陷入困境,大量貨幣市場基金破天荒第一次不再保本了。這令投資者產生極大恐慌。」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華爾街分會秘書長蔡凱龍近日撰文,揭露美國版餘額寶垮掉過程。

中美兩國在金融體制、互聯網技術上有諸多差別,但互聯網本身是無國界的,而金融的本質與服務人的金融需求也是一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通過分析介紹美國互聯網金融的幾個具體形式,期望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大名鼎鼎的第三方支付先驅Paypal在1999年創立第一支MMF(Money Market Fund,貨幣市場基金),到2007年規模到10億美元。不僅僅Paypal,美國市場上MMF規模蓬勃發展,在8年內從政策開放時的一片空白到2008年3.75萬億美元規模。

但在2008金融危機時,撐起MMF快速成長的兩大基石──現金級別流動性和保本紛紛垮掉。由於MMF為了提供給客戶比市場無風險基準利率更高的回報,不可避免投資在短期的政府債券、企業短期商業票據等高質量短期資產。

在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以往被認為安全的資產全部陷入困境,大量MMF 破天荒第一次Break the buck(1元MMF不值票麵價),不再保本了。投資者習慣假定MMF是保本的,哪怕損失一點都會產生極大恐慌。

在當時金融危機環境下,Only Cash is the King(只有手裡持有現金才是王道)。不開玩笑的說,那時候投資人晚上摟著老公老婆還不夠,還得摟著現金才睡得著覺。大量投資者的蜂擁贖回讓另一塊基石──流動性也垮了。

最後美國財政和美聯儲不得不聯手對其中一小部分MMF提供暫時擔保,保住72個MMF的命運。當時MMF市場也被毀得差不多了。後來再加上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把短期利率壓倒接近0%,Paypal和其他在金融風暴后倖存的MMF都大幅虧本,先後都無奈地退出這個市場。

最近國內MMF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7%甚至10%的MMF鋪天蓋地而來。但是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記金融界最重要一條金科玉律:No Risk No Return(任何高回報都伴隨著高風險的)。

由於新事物沒有嚴格的監管,國內的業者為了搶奪MMF這個大蛋糕,用了各種各樣辦法「創造」出較高的回報率:協議存款,用回購方式加大槓桿,買賣上時間差,收益和成本的不同計價方法,甚至自己倒貼錢的方式等等,這些都是以投資者承擔較大隱形風險換來的,這種方式在美國的監管體系里是不可能被允許的。

業者為了讓投資者放心,有的MMF還提供企業擔保。但是這些擔保在真正危機和風險來臨的時候,企業還能獨善其身嗎?他的擔保有多少可信度呢?Lehman(雷曼兄弟)在倒掉以前夠大牌,它擔保的企業債券最後還不是慘不忍睹!只有央行和美聯儲動用國家信用的擔保才是唯一可以靠得住的。

不過,國內MMF倒是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國內利率水平整體偏高(一年SHIBOR,即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都可以在5%),這給老百姓擺脫低存款利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雖然目前短期看不到市場下跌的趨勢,但是利率本身也會上下波動也是一種風險。美國的經歷對國內MMF從業者的啟示在於:注意市場和信用風險的防範,加大教育大眾其產品風險並徹底公開其操作方式,同時注意監管的變化。

國內餘額寶等各類「寶寶」的核心邏輯與Paypal貨基如出一轍。基金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均瞄上了龐大的普通客戶群及其數萬億的沉澱資金,而國內的當前利率大環境也適合貨基取得較高的收益,對「不明覺厲」的投資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機構竭盡所能挖掘潛在的「正能量」,甚至「拔苗助長」讓各類「寶寶」不斷「茁壯成長」。未來「餘額寶們」是否會步美國先驅後塵呢?尚待時間來考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