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拉搞砸中泰大米合同 腐敗調查「驚了中方」(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4-2-8 2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搜狐新聞   2014年02月08日

  英拉的麻煩似乎一個接一個。


  由於擔心更深的捲入泰國國內的政治漩渦和反腐調查,中國國有企業北大荒取消了一份從泰國採購120萬噸大米的合同。
  這是泰國總理英拉最近的一次挫折,並可能最終葬送她的總理職務。
  這筆合同是中泰兩國「高鐵換大米」計劃的一部分。2013年10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泰國后,中泰兩國政府達成該協議,中國參與泰國高鐵項目建設,泰國則以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
  英拉原本希望該計劃能緩解其大米收購政策造成的惡果。由於泰國政府高價收購大米,而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又出現劇烈下跌,政府銷售困難、虧損嚴重,大量拖欠農民購糧款,以致怨聲載道。
  這些農民是英拉政府的票倉和基本盤,英拉在兩年半前推出大米收購政策,正是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持。這些農民曾幫助英拉贏得大選,但英拉正在失去他們,並很可能將因此而失去總理職位。
  糟糕的糧食收購政策
  在英拉擔任總理之前,英拉所在的為泰黨就在競選時承諾,會以遠高於市價的價格,直接向農民收購稻米。當時,泰國大米的市場價格為11000泰銖,為泰黨承諾出價15000銖,農民可直接獲得政府的差額補貼。
  泰國當時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英拉和她的顧問們認為,通過將這些從農民手中買來的大米囤積起來,他們能推高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並從中獲益。
  英拉2011年8月擔任總理后,迅速實施了該項政策。泰國時任副總理兼商業部長吉迪拉公開宣稱,「我對於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的身份不感到驕傲,我感到自豪的是能夠讓泰國的農民以合理價格來種植和銷售產品」。
  2012年,泰國果然失去了保持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地位,上半年大米出口量不敵印度和越南,同比下降45.44%。
  但英拉的盤算並未如願。
  在泰國實施高價收購政策之前,由於印度、越南等過限制大米出口,國際米價從每噸300美元飆升至1200美元;但當泰國政府開始高價收購、並大量囤積大米的時候,由於國際大米產量增加,印度等國恢復出口,國際大米價格迅速從1000美元滑落至390美元。
  由於泰國大米價格被政府人為推高,迅速失去國際競爭力,國內庫存堆積如山,2012年去年出口量大跌3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1月表示,泰國自該政策實施以來,已累計造成44.6億美元的損失,若繼續執行該政策,將繼續承受損失。但泰國官員認為,該計劃的初衷是向低收入農民提供援助,不應取消。
  但該政策並未幫到農民。
  儘管該政策大幅提高大米收購價格,但農民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獲得售糧款。由於泰國政府收購的大米銷售不暢,財政部並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支付給農民。很多憤怒的農民已經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要求支付拖欠的售糧款。
  腐敗調查「驚嚇了中方」
  英拉的大米收購政策在還沒有實施的時候,就已頗受爭議。
  由於大米收購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農民,而英拉和為泰黨的主要支持者也是農民,反對者指責稱,這是典型的民粹主義,是用全體納稅人的錢收買農民的選票,收購過程中也存在著大量的腐敗機會。
  反對者看起來似乎是對的。
  1月16日,泰國反貪委員會(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mmission)對大米收購政策中是否存在腐敗問題進行審議,在聽取了一個專門調查委員會歷時一年多的調查結果彙報后,決定起訴前商業部長和助理部長,以及參與大米貿易的兩家中國公司的泰方代表,共計15人。
  反貪委員會還決定進一步調查作為國家大米政策委員會主席的總理英拉是否放任腐敗產生。如果罪名成立,被提起刑事指控的英拉將立即失去總理資格。
  該委員會還認定,在泰國與中國進行的政府與政府大米銷售過程中,有人員和公司作出虛假行為,參與的泰國公司也可能並非國營企業,並涉嫌偽造虛假的大米出口數額。
  根據中泰兩國政府簽訂的協議,對華出售大米由泰國商業部對外貿易廳與中糧和北大荒兩家中國國企負責執行。據了解,反貪委員會調查后發現,對外貿易廳將大米出售給兩家中國公司的泰方代表后,這些大米並沒有被出口到中國,而是轉手給了泰國企業,最後又高價賣回給了英拉政府。
  據了解,兩家中國企業的泰方代表都是英拉所在的為泰黨的民代助理。
  這也是北大荒決定取消大米合同的直接原因。泰國商業部長稱,反貪委員會對大米收購政策展開的調查,「驚嚇了中方」,「中國對與我們繼續做生意缺乏信心」
  (本文作者尹守革,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本、華爾街日報、大公網、知乎等報道。)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