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中產階級緣何為養老發愁?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1-9 0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理財周刊  
文/ 本刊特約記者喬磊(發自洛杉磯)

調查顯示,富裕的美國中產階級對退休養老的擔憂與日俱增。其實,美國人感覺退休壓力大,倒不是人老了要為吃不上飯而發愁,而是人老后的看護和醫療費用的支出,這一點在30至45歲的中年人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退休養老現在成了熱門話題,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如今要為退休后的生活擔憂,這種現象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而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也不例外。根據調查,在美國,最擔心退休后差錢的是中產家庭,而從年齡段上看,對退休養老差錢底氣最不足的是30至45歲的中年人。


養老擔憂與日俱增


美國富國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富裕的美國中產階級對退休養老的擔憂與日俱增,42%的中產家庭認為收入用在日常花銷上,要想為退休養老攢錢根本做不到。有將近三成多的中產階級家庭表示將持續工作到干不動為止,或是根本不考慮退休,也就是一直工作到生命的終點。美國的政客在為國家的龐大財政赤字爭論不休,而近六成的中產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最關注的財務問題卻是要支付每個月的賬單。積攢養老錢是美國中產家庭財務問題第二大的考量,有42%的中產家庭認為日常生活開銷太大,要想為退休養老攢錢根本做不到,另有48%的中產家庭對於在退休之時積攢夠養老錢缺少信心。更可怕的是34%的中產家庭認為他們至少要工作到80 歲,因為不工作就沒錢來養老。而在2011 年,美國中產家庭中有25%的家庭認為為了養老需要工作到80歲以上,2012年持這種觀點的中產家庭比例上升到30%,而2013 年不得不考慮活到老、工作到老的中產家庭比例又創下新高。


中產家庭在美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經濟危機重挫了中產階級,這也連帶這一群體面臨退休時儲蓄不足的危機。從好的方面講,在25 至75 歲中產家庭中,有52%的人對退休后養老不差錢仍信心滿滿。不過令人擔憂的是,在中產家庭人群中只有29%的人有著很正式的退休儲蓄規劃,餘下的人則是先填飽了肚子,讓家庭生活維持下去,然後再考慮積攢養老錢。而在有著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中產家庭中,有70%的人對退休后養老不差錢感到有把握,而在沒有很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中產家庭中,只有44%的人對退休后養老不差錢感到有把握。有著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中產家庭中,有91%的人表示他們有著強烈的意願為退休后養老去攢錢,而沒有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中產家庭中,有著強烈的意願為退休后養老去攢錢的人數比例明顯下降,只有75%的人為養老攢錢的意願和動機強烈。


雖然說積攢養老錢在年輕的時候起步最好,但現實卻迫使很多人將積攢養老金的時間延後。所以40至59歲被稱之為積攢養老錢的黃金時段。如果59歲還沒攢下多少養老錢,依賴退休前的臨門一腳能夠積攢下的養老錢恐怕也是有限。在美國40至59歲人群中只有31%的人表示他們有正式的退休儲蓄規劃,而69%的人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養老錢是能攢多少是多少。40至59歲人群儘管對有無退休儲蓄規劃的認知存在差距,但有一點卻有著共識,那就是要想退休后不差錢,積攢的養老金不能少於20萬美元。認知是有了,但如果不行動也還是停留在口頭上,那養老錢自然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在有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人群中,他們已經積攢的養老錢中位數是63000 美元,是基本目標20萬美元的三分之一。而在沒有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人群中,他們已經積攢的養老錢中位數是20000 美元,是基本目標20萬美元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見,有無正式退休儲蓄規劃對人們積攢養老錢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退休養老上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家庭理財為己分憂。


儲蓄規劃面臨難題


說起為何很多美國中產家庭沒有建立起正式的退休儲蓄規劃,除了理財方面的因素外,還反映出眼前生活和未來生活如何調整平衡的問題。45%的中產家庭將沒有建立起正式的退休儲蓄規劃歸因於家中的金融資產太少,掙來的錢主要投入到日常開銷和住房償還貸款上,而能賺錢的金融投資又不多,想以錢賺錢真挺難。缺少金融資產是美國中產家庭目前面臨的一個困境,房子有了、車有了,生活過得也不錯,但就是攢不下多少養老錢。按照人口普查局的統計,這種局面在年收入25000 至10 萬美元的中產家庭中還是一個普遍現象。在年收入25000至50000美元之間的中產家庭中,有著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家庭為25%,而在年收入50000 至10 萬美元的中產家庭中,有著正式退休儲蓄規劃的家庭比例並不大,只為29%。總體來說,美國中產家庭為了養老,每年的儲蓄率應在收入的5%至8%,但很多家庭做不到這一點。


美國人在退休養老上實際也存在著誤區,總以為老子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到退休時反而沒了依靠,好像這養老的責任在政府。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政府都不會大包大攬,將所有的民生問題都歸為己責。所以說,在衡量退休福利體系時,合理即是最佳的選擇。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中產家庭認為社會安全金是他們主要的退休收入來源。特別是有近48%的美國中產家庭,也就是年收入低於50000 美元的家庭把社安金視為退休的保險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福利就成了低層中產家庭的養老來源。


美國人感覺退休壓力大,其實倒不是人老了要為吃不上飯而發愁。其實這個問題在中國也是一樣,你說飯桌上加一雙筷子能有多大負擔?其實筷子並不重,重的是額外的事項。在所有國家,老人的負擔其實不是吃,而是人老后的看護和醫療費用的支出。美國人積攢養老錢真的不是為了吃喝,說穿了是為不能動的那一天找個過渡時期,無論是找人伺候也好,還是子女孝順,總得有個.


投資股市存擔憂

在建立退休儲蓄計劃上,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沒有錢,沒錢當然就積累不下什麼錢。這些話聽起來有道理,但關鍵之點卻是家庭有無理財規劃。在這點上,理財規劃佔據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家庭理財的目的未必是讓家家戶戶都能成為百萬、千萬甚至是億萬富翁,但有效的家庭理財卻可以讓普通人的生活變得不那麼艱難甚至是有點小康家庭的味道。

美國人的退休儲蓄計劃實際上大都是在股票市場上投資,因此股市的漲跌對中產家庭的影響很大。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中國的股民還沒有走上正軌,在股市投資短期所得考量得最多。美國的退休投資儲蓄基本上都投到股市上,特別是進行長期投資,不僅保本還要獲利。這就應了前面所說的一句話,為什麼建立退休儲蓄規劃很重要。建立退休儲蓄規劃是為了讓更多資金從日常生活中剝離,而剝離出來的錢不會僅僅是存到銀行里當個癟三,而是要到資本的海洋里大浪淘沙。所以美國人的退休儲蓄實際上是資本的博弈,不論資本大小,最後都得經過市場的考驗。

研究顯示,美國的中產家庭對股票市場並不放心,不論是股市的沙場老將還是新秀,面對股票市場總是感覺力不從心。其實這種心理或是現狀真實地反映了資本市場的特質,那就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在退休儲蓄上,人們關心的第一步是能否攢下養老錢,而到了第二步則是攢下的養老錢如何能夠進一步獲益。由於美國普通民眾的養老基金基本上都投在股票市場,因此股市的好壞就對這些民眾的投資產生很大的影響。

研究顯示,美國七成以上的中產家庭對股市投資存有疑慮,更有近五成的中產家庭對股市收益不抱信心。所以普通民眾在積攢下養老錢后就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攢下的錢投向何處?銀行的儲蓄無利可圖,而投資股市又是風險重重。有五成的美國中產家庭表示,他們不會將積攢的養老錢投入到股市,他們最大的擔憂是投資股市會導致虧損。

中年人為何最焦慮

說到美國人的退休計劃,其實到了退休的人和剛開始參加工作的人反而更淡定些,對退休生活倒是沒那麼擔憂。在美國最擔憂退休生活差錢的是30至45歲的中年人。在這個年齡段的美國中產家庭很實際,他們認為在退休后要想過上舒適的生活至少需要積攢養老金50 萬美元以上,這個標準要高於年輕人和步入退休階段老年人的退休金期待標準。俗話說得好,標準越高,人的企圖心也就越大,況且在退休養老上沒人願意成為被社會拋棄的人。所以在美國30 至45 歲的中年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制訂了完整的退休規劃,這在所有年齡段人群中是最高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人在退休規劃中更注重晚年的醫療項目,也就是在退休規劃中能夠保證晚年的醫療照顧不受影響。

30至45歲的中年人成為最焦慮退休養老差錢的人群在美國絲毫不足為怪,這也是一個現實之憂。如果談到退休計劃,年輕人不擔心,似乎退休之路還長。到了退休階段的人似乎也是無所謂,大概有一種債多了不愁的心理,既然攢不下多少養老錢,那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吧。其實在養老問題上,說一千道一萬,最終的抉擇在於每個人的思量,有錢也好、無錢也罷,終歸是一生。但如果能做出好的規劃,人的晚年畢竟是能夠做到善始善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7: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