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中國正在衰落城市:因資源而生 也因資源而亡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12-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裡,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後,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神話的破滅始於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後,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於一夜之間,神話破碎。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製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陝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後成為陝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儘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矗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裡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然而,過度的開採,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 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孝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此時,這裡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城。但其石化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該市主導產業,"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還將難以改變。

  


  

  


  


  4、湖北黃石:礦竭城衰。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佔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佔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裡,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後,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雲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採冶鍊,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佔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佔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採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採。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一損俱損。另外中國泥石流六大分布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泥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近年來,據新聞媒體報道,東川產業開始利用龍東格公路,串聯各工業節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同時,以特色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再就業特區的成立有效促進再就業,截至今年8月,東川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下降至11.54%。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有順暢,有望擺脫資源型城市困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