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沙家浜》有個小小的缺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平安08 發表於 2013-12-1 1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我批批 於 2012-5-19 8:04:04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樣板戲《沙家浜》是一部成功的現代戲,即使在極左年代的八個樣板戲里,它也最有「戲」味。儘管如此,還是有幾處小小的缺陷。老夫不才,斗膽提出,僅為藝術上的不同見解而已。

   整部戲都貫穿著一個情節:忠義救國軍的司令胡傳魁此前被日本人打得暈頭轉向,多虧阿慶嫂「面不改色」地將胡司令藏在水缸里才得以逃脫日寇的魔爪。一支被日軍追打的隊伍怎麼會是漢奸呢?肯定是一支抗日的隊伍才會被日本人追打吧。而最終「全殲」這支抗日部隊的卻是新四軍,這就容易讓人誤解為新四軍是漢奸隊伍了。儘管導演安排一名日軍翻譯官來找胡司令談話於一過場戲中,從而證明胡司令是漢奸。但過場戲太短,蓋不過八場大戲的影響,畢竟是國讎家恨啊。

   所以我建議將「胡司令被日軍追打」這一內容改為胡司令被另外的土匪追打,阿慶嫂「面不改色」地將胡司令藏在水缸里為好。這樣整齣戲改動不大,只需相應地把忠義救國軍的國民黨軍服改為參差不齊的土匪服裝,現在戲里穿的都是國民黨正規軍的的服裝,顯然是民國政府統一發的。常理上來說,他們不會領著中國政府的軍餉和裝備去為日本人服務吧?所以我建議用改變服裝來凸顯「土匪漢奸」的形象。

   另外,新四軍十八名傷病員加上護理人員及炊事班等,少說也有二三十人,進駐沙家浜,鄉親們的負擔並不輕的。但他們在沙家浜的生活卻是「一日三餐有魚蝦」(郭建光唱),沙媽媽也要戰士「一日三餐九碗飯,一覺睡到日西下」。當時的沙家浜還不是解放區,傷病員只能住進村裡,常熟地區的縣市及多數鄉鎮還是日本人控制。稅款都是日本人颳走了,能好過嗎?畢竟是舊社會,勞動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嘛!即使是解放后和改革開放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農民的生活也沒有這麼好過吧。解放后的困難時期,毛主席也說過:忙時吃干、閑時吃稀(干指乾飯、稀指稀飯)。所以建議唱詞改為:「一日三餐有稀也有干」「一日三餐粥和飯,一覺睡到日西下」。這樣,內容貼切,韻腳也對。

   還有,沙媽媽的兒子沙四龍曾因到刁老財家論理,被刁家送官問罪,說他「夜闖民宅非偷即搶」。沙媽媽唱到:「可憐他,十六歲孩子也坐牢房」。我覺得,十六歲坐牢很正常,現在也有低於十六歲的少年犯被判刑或勞教。沙媽媽所唱容易給人含沙射影攻擊社會主義的錯覺。所以這一句直接刪掉為好。至於說「夜闖民宅」,不但在當時犯法,現在也犯法。有的國家屋主甚至可以動刀槍「格殺勿論」。我個人認為改為沙四龍衝到刁老財家門口論理,沒進屋就被刁老財送官。這樣對方就理虧了。後來新四軍到來從監獄直接釋放沙四龍就理所當然了。

    另外,此戲還有一些小問題,談不上缺陷,容我在此一併提出來。

小問題一:在夜襲沙家浜一幕中,指導員郭建光唱出了此行的目的是「要消滅日寇、漢奸、匪幫」。但他們是去消滅胡傳魁的忠義救國軍,並不是去消滅日寇。戲里顯示沙家浜沒有日軍駐紮,整齣戲也很少有日本人出現。在打鬥過程中出現了兩名日軍,估計是來參加婚禮的,而且這兩名日軍也沒有被「消滅」。所以我認為,唱詞應改為「消滅漢奸、匪幫」即可。這樣改,並不有損抗日主題,因為漢奸也是應該消滅的嘛。

小問題二:郭建光在蘆葦盪里唱到:「階級仇,民族恨燃燒胸膛。」。我覺得,這時祖國的大好河山正被日寇蹂躪之時,不應把階級仇(恨自己人)放在第一位,民族恨(恨日本人)放在第二位。改為「民族恨,階級仇燃燒胸膛」為好。相應地把沙媽媽稱為「革命的老媽媽」沒有錯,但這時稱為「抗日的老媽媽」為好;阿慶嫂也不要老把那十八名傷病員稱為「革命的寶貴財產」,這時叫「抗日的寶貴財產」更好。這樣可以避免誤以為我們的新四軍在國難當頭在專打自己人呢。

   小問題三:關於唱腔,我一直主張應以馬連良的馬派和梅蘭芳的梅派為主,輔以譚富英的譚派。而現在沙家浜用的全是賈麗川的賈派,賈派的特點是高亢,唱到「虛」的境界。這適合角色少的折子戲,對沙家浜這種正面和反面人物眾多的戲派不上用場。我承認歷史上賈派出了不少好戲。特別是那出「抗倭記」,唱出了奸賊「私通北國害忠良,名為抗倭實損國」的特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