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B-52沒啥稀奇,17天可以擊落31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3-11-27 1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eztomcat 於 2013-11-28 14:27 編輯

越戰中「德維納」導彈與B-52轟炸機的較量

熱兵器時代,要贏得一場戰爭,僅有「信心加決心」是遠遠不夠的。在現代戰爭中,先進武器的研製和改進,對於戰爭的進程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特定的條件下,某一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武器的出現,有可能打破戰場平衡,甚至直接影響戰爭的結局。

  出現在越南戰場上的薩姆導彈,就曾起到過這樣的作用。它大大加強了越南防空導彈部隊的作戰能力,重創了曾經橫行無忌的美軍戰略轟炸機部隊。從而加快了巴黎和平協議的簽署。因此,在越戰結束后,一位越軍高級將領說了這樣一句話:「薩姆導彈的勝利同時也是一場政治勝利。」


  「德維納」現身戰場

  1965年2月,美國開始實施計劃已久的「滾石行動」,向越南派出了大量艦隻和轟炸機,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一時間,陰雲籠罩越南上空。據統計,從1965年到1973年共8年的時間裡,美國向越南北方大約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下了800萬噸炸彈,相當於二戰中全世界投彈量的4倍,平均每平方公里投下314噸TNT,越南北方承受著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轟炸……

  戰爭初期,越南北方防空力量薄弱,對美國先進而龐大的戰鬥機群根本構不成威脅,美軍飛機在越南北方天空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傾瀉炸彈。最讓越南北方頭疼的是B-52戰略轟炸機。這種飛機一次載彈量為27噸,飛行高度可達20000米,能在10000米以上的高空實施水平投彈,越南的防空炮火和米格戰機根本無法達到這一高度。而B-52轟炸機的破壞力驚人。它投彈時,密集的彈著點像在地面捲起一張地毯,被形象地稱為「地毯式轟炸」。整個機群同時把幾百噸炸彈投擲在同一地區,能將該地瞬間夷為平地。擁有這張王牌,美軍趾高氣揚,頻頻出擊。

  誰能制服B-52轟炸機呢?在越南的要求下,前蘇聯向越南北方提供了SA-75M「德維納」導彈系統。SA-75M「德維納」屬於薩姆家族的早期型號,是世界上首例移動式防空導彈系統,是由前蘇聯阿爾馬茲研究生產協會和法克爾設計署研製開發的。它一上戰場,就發揮了巨大的威力。1965年7月25日,當美機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出現在越南北方天空時,隨著幾聲巨響,連續3架美機中彈折翅,薩姆導彈首戰告捷。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德維納」不斷擊落美軍戰術飛機和艦載機,取得了1至2枚導彈擊落1架敵機的驚人戰績。

  當然,此時的「德維納」導彈系統性能上並不是很先進,其極高的命中率,完全歸功於對美軍出其不意的打擊。美軍飛行員以前在越南戰場上從未遭受過地空導彈的襲擊,他們甚至連最起碼的機動規避動作都不知道做,往往被揍了下來還莫名其妙。不過美國人還是要感謝上帝,因為此時的「德維納」系統尚不完備,還沒有對B-52構成真正的威脅。但不管怎樣,防空導彈部隊已經開始在保衛越南北方領空的艱巨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了,美國空軍肆無忌憚的轟炸也不能不有所收斂。


  力與智的較量

  幾場短兵相接之後,美軍發現了「德維納」與導彈系統的弱點,立即對戰術進行了一些調整。如低空飛臨目標區,在導彈射擊區內採取機動規避,同時利用EB-66電子戰飛機對敵雷達實施強力干擾。這些措施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到1966年中旬,越南北方防空部隊擊落一架美軍飛機至少得耗費3至4枚導彈。

  1967年,美國又開始在攻擊機上安裝電子對抗裝置,專門針對越南北方防空導彈的雷達系統及導彈制導系統的工作頻率實施干擾,造成導彈發射后失控或者墜毀。除此之外,美國空軍還採用烈性炸彈、鋼珠炸彈以及「百舌鳥」反輻射導彈攻擊越南北方防空導彈部隊的陣地,使其戰鬥力遭受重創。到了1967年後期,「德維納」的作戰能力急劇下降。越南防空部隊指揮官李文志在一份報告中稱,防空導彈部隊需要發射9至10枚導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

  為了與之對抗,越南北方防空部隊對敵人的戰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對SA-75M「德維納」導彈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改裝。越軍發現當美軍戰術攻擊機上的告警設備發出警報時,飛行員只要作出反導彈機動飛行動作,來犯導彈的殺傷力就會大打折扣。據估測,當一枚導彈以大於55度角接近目標時,彈頭的殺傷部分(破片)就不會對飛機的脆弱部件造成傷害。因此,要想提高導彈彈頭的殺傷力,必須增大破片的發散角度,並且還要持續一定的時間,破片的發散密度也要足夠大。為了找到最佳的破碎程度,專家們向靶機上發射了一些攜帶著大小不同破片的特製彈頭,並從中找出了最合適的破片大小。很快,能增大破片分散角度的新型彈頭被安裝到了導彈上。這一改進大大增強了導彈截獲機動目標的能力。 另外,針對美軍使用無線電干擾導彈制導雷達,造成導彈失控墜毀的情況,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危險的實驗。在美軍的一次空中打擊中,專家們在防空導彈系統受到攻擊時,並沒有發射導彈,而是對制導站儀錶及屏幕上的干擾信號進行分析研究,調整導彈系統的制導頻率,最後成功擺脫了敵人的電子干擾。

  改造后的「德維納」性能大增,即使在強烈的電磁干擾下,仍能正常工作;並且,其戰鬥準備時間也大大縮短;此外,「德維納」系統對低空目標的攔截能力得到了增強;不過最令人興奮的,還是導彈能採取被動模式跟蹤飛機。這樣,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制導站的雷達不用再始終照射著目標,操作人員也不必擔心自身會受到敵人反輻射導彈的攻擊了。 越南北方還採取了「導彈佯裝發射」方案。在導彈控制無線電指令發射機打開的同時,卻不發射導彈。這一舉措讓美軍飛行員摸不著頭腦。在截獲到「導彈發射」的信號后,美軍戰術飛機的飛行員便會立即進入反導彈機動飛行狀態,而這正中了越方的下懷。僅憑這種機動狀態,就可以在導彈制導站的雷達屏幕上,將它們與不具備此種性能的重型戰略飛機區分開來,從而使美戰鬥機處於不利地位。


  B-52的剋星

  改造后的「德維納」系統,其高空作戰能力也大大增強,成了名副其實的B-52剋星,並對加速戰爭的結束起了關鍵作用。

  1972年12月,越南參加巴黎和談。為了對越南政府施加壓力,美國向越南北方實施了越南戰爭以來最猛烈的轟炸。成群的戰機在越南北方上空轟鳴,炸彈飛般從空中墜下,爆炸捲起的塵土遮天蔽日,最後一場空中惡戰爆發了。

  防空導彈部隊的全體人員在戰鬥中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和精湛的技能。1972年12月平12日到29日,僅僅17天的時間裡,他們在河內附近共擊落了31架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幾乎平均每天2架,令美國空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痛失敗,他使美國失去了將戰爭繼續下去的信心。1973年1月27日,美國政府只好灰溜溜地在和平協議上籤了字。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沙發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3-12-2 12:36 | 只看該作者
Any bomber will meet the same fate, until all enemy SAM are taken out along with its radar. Don't tell me Tu-16/H-6 would do any better had it been sent to bomb Hanoi during 1979 Chinese/Vietnamese border wa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5: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