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那些步步緊逼的入侵生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2年的7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廣西柳州一市民在柳江邊給小狗洗澡時,竟被3條兇猛的魚攻擊,其中一條魚還突然咬住他的手掌不放。據說,這種魚很可能是南美洲大名鼎鼎的「食人魚」!這南美的魚是如何跑到廣西柳江水中的呢?
「食人魚」入侵
故事的主角「食人魚」又叫「食人鯧」或「水虎魚」,學名叫紅腹鋸鮭脂鯉,不算尾巴,可以達到30厘米長。它的腹部帶有些許紅色,身體帶藍色,看起來很漂亮。可是,在這漂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它兇悍的一面。它們擁有高度發達的聽覺和極為銳利的牙齒,喜歡成群活動,獵殺水中的魚和落水動物,號稱「水中狼群」。有傳言說,它們能在幾分鐘內將落水的牛羊啃咬成森森白骨,並能在手術刀上咬出牙印。傳言或許帶有誇張成分,但毫無疑問,它們確非水中善類。
可就是這樣一種兇猛的魚,卻偏偏有人喜歡它,把它引入國內當寵物來養:一是看上了它漂亮的外表,二是覺得養它很刺激、很「有面子」。早在2004年,國內就因有人飼養食人鯧引起有關部門注意,還專門針對飼養食人鯧進行過銷毀活動。怎奈愛好者散養屢禁不止,現在仍有人飼養它們,使其流入自然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一旦進入水體,它們就可能成為入侵物種,極有可能給河流中的土著魚類和兩棲類動物造成毀滅性打擊,也使河流變得不再安全。
據一位魚類專家表示,新聞中所指的魚很可能不是紅腹鋸鮭脂鯉,並對新聞的內容表示質疑。但他也表示「理論上我國南方存在食人鯧入侵的可能」,不過「此魚引入國內的數量有限,即便有放生,其在野外形成固定種群還是有些難度的」。
步步緊逼的入侵生物
儘管「食人魚入侵」事件存在諸多疑點,但入侵物種肆虐全球卻是不爭的事實。據不完全統計,重災區美國生長著約20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植物」,每年防控經費就多達60億美元,而入侵物種每年帶來的損失則高達1500億美元!
現在,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100種入侵生物已經有半數入侵我國,以它們為首的入侵物種正步步緊逼,我們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地步。
如2004年前後,我國台灣、廣東等地發現紅火蟻入侵。它原產自美洲,是一種極兇悍的紅色小螞蟻,帶毒的尾刺可以蜇傷人和動物,傷處紅腫疼痛,一旦過敏還會危及生命。它們每窩可達20萬隻,捕殺昆蟲、蚯蚓、青蛙、蜥蜴、鳥類等等,甚至啃咬攻擊電線,造成短路和火災。現在,它們正在我國南方快速擴散,說不定你在什麼地方就會看到一個個小土丘,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紅色小螞蟻正耀武揚威呢!
紅火蟻在南方肆虐,它的老鄉美國白蛾在北方也順風順水。這種白色的小蛾子自20世紀70年代起從遼寧一路向南,連克北方重鎮,甚至那些黑乎乎的小毛蟲(美國白蛾的幼蟲)都能將樹木啃咬得光禿禿的。可以想象,我們的農業生產正在承受著怎樣的損失,好在這些小毛蟲雖然長滿了刷子一樣的毛。看著嚇人,但並非毒毛。否則單脫落下來隨空氣漂浮也夠人喝一壺了。
要說污染空氣,那要首推正在東北和南京地區擴散的毒草——豚草。它們同樣來自美洲,且是全能型選手,不管是鹽鹼地還是垃圾堆、石頭縫,只要有土有水就能生存。它們生長迅速,幾乎可以打敗任何本土植物,並迅速消耗土壤養分,製造出大片貧瘠的土地。開花時節,空氣中的有毒花粉能飄到數百公裡外,讓很多人表現出哮喘或發燒等過敏癥狀,以致「消滅豚草,保衛家園」一時間成了當地的口號。
排兵布陣
細細數來,海邊有大米草「保護灘涂」,森林草地有紫莖澤蘭「綠化環境」,水面有水葫蘆阻塞水道,水裡有小龍蝦挖泥打洞。家裡還有德國小蠊和非洲大蠊這樣的「小強」「看家護院」……就連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都難逃入侵生物的魔爪。
面對這些面目猙獰的入侵生物,我們又應當如何應對呢?
「是人,打破了時空限制,縮短了時空距離,使原來物種千百年才能完成的入侵歷程,得以在一夜間完成。」入侵生物的進入幾乎都和人類的活動有關,它們通過人類身體、行李旅行,通過貿易貨物傳播,跟隨交通工具週遊世界等等。只要存在地區間的交流,生物入侵就難以避免,因此不能指望速勝,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其實,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念,並在這種觀念下進行建設、工作和生活才是最佳策略。比如引入外來動植物前,首先進行生態評估。堅決不引入環境威脅性物種。政府還應該儘快完善和明確相關立法,並發動群眾人人參與,從根本上消滅它們。同時,高效的海關檢查也可以有效緩解目前的壓力。
此外,不隨意飼養新奇寵物和引種「觀賞植物」也很重要。比如仙人掌就是明朝時一幫文人吃飽喝足、無事生非引入的,現在它們在華南沿海地區和西南乾熱河谷地段。已經危及了本土植物。更不要輕易放生寵物或不熟悉的生物,比如有人將買來的巴西彩龜在河中放生,殊不知這種漂亮的寵物龜原產自美洲,是一種適應力和繁殖力都極強的入侵物種,救了烏龜的命,卻禍害了這河中許多的生靈。還曾見有信善者在河流中央放生陸龜的新聞,且不論是否引起物種入侵,那龜可是要淹死的,還是把它交給動物園或相關部門為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9: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