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戰真實「翠平」現身了:冒死守護電台!(圖)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3-9-6 1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記者





  有畫家讀了徐佩珩的回憶錄后,畫了一幅鋼筆畫送給她,她很喜歡。


  日軍轟炸時,廣州市內的大小傳媒打出了「保衛大廣州」的口號。熱血沸騰的她響應號召,與同樣疏散到各地鄉下的好友在信中相約:回到廣州,為抗日救亡做點能夠做的事。

  黃埔夏園村一棟民宅里,午後的光線有些昏暗,徐佩珩佝僂著腰坐在舊藤椅上,雙手摩挲著一枚自製的紀念章,淡淡地笑著,只是目光悠遠。這枚紀念章是今年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志願者們送給她的禮物,其上刻有16個字:「衛國勇士、民族英雄、浴血奮戰、救國救亡」。

  19歲那年,徐佩珩投筆從戎成為一名無線電報務員。為了守護淪陷區內的秘密電台,她與搭檔由假夫妻變為真伴侶,故事堪比《潛伏》中的「余則成」和「翠平」。燃燒彈中搶救電台,電池耗盡自製電池,及時發現敵情使日軍興建軍用機場的計劃胎死腹中……時光荏苒,如今她已94歲。在過去的歲月里,她將經歷寫就 50餘萬字回憶錄,手稿已被廣東省檔案館收藏。

  1937年日軍轟炸廣州時,不滿18歲的徐佩珩剛從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中畢業。為了避難,她隨家人好不容易擠上了從白雲路廣九火車站開出的火車,返回家鄉黃埔夏園村。徐佩珩與好友陳粹聲見大轟炸中解散的公立學校許多還未複課,不少孩子失學在家,便想辦一間簡易的街坊小學。

  「採用複式教學,我倆輪流上課,該有的科目一樣也不少。」徐佩珩說,學校越辦越好,學生漸漸增加到30 多個。然而,好景不長,日軍很快又對廣州進行轟炸,警報來時,她領著學生躲避,警報解除后,又繼續上課。隨著警報越來越頻,學生也越來越少,街坊小學只艱難地堅持了四個多月。

  1938年夏天,獲悉政府當局組織「在營模範團」保衛廣州后,身為家中獨生女的徐佩珩瞞著母親,偷偷考進該團婦女連接受軍事訓練,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女兵。

  「假夫妻」成真伴侶

  1938年10月,由於日軍逼近,模範團女兵撤離廣州。隨後,徐佩珩考入廣東省地方行政干訓所通訊系,成為無線電報務員。

  

  徐佩珩活到老學到老,九旬高齡還去老人大學學習剪紙,這是她的作品。

          大火中搶救電台

  1942年,徐佩珩接受上級任務,回淪陷區廣州建立地下電台。不久,她和總部派來的龍學湖裝扮成一對夫妻,攜帶著半年的活動經費、偽裝好的小型通訊工具潛回廣州。從桂林到廣州,他們走了大半年,沿途歷經曲折。

  其中,最驚險的一幕發生在肇慶。當時,徐佩珩剛完成與總台每天中午12時的例行聯絡,正準備午睡,防空警報突然拉響了,沒一會兒便傳來震耳欲聾的飛機引擎聲。她與龍學湖倉皇奔出,險些被炸彈擊中,只得伏卧在地等待敵機飛離。

  安全后,徐佩珩一骨碌爬起來奔回住處,卻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所住之處小小的地方竟中了3個燃燒彈,左右偏間和正間都燃著熊熊大火。

  她和龍學湖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嘗試幾次都被迫退了回來。這時,組員麥伯從後邊小間的廳破門沖入徐佩珩的房間。所幸的是,床前書桌尚未著火,桌下的收發報機亦未受波及。麥伯顧不得許多,抱著機子從原路衝出來。

  一路上,「假夫妻」的身份在行動中不便之處諸多。在肇慶逗留期間,總台曾來電徵詢意見,希望兩人能從日後的工作著想結為夫妻。「當年一直想著抗日救國,曾誓言暫不談情說愛。」徐佩珩矛盾了許久,最後想通了。「既然目標一致,為何不能共同合作、攜手前進?」最終,兩人經上級批准,正式結為夫妻。

  1943年至1945年間,徐佩珩與龍學湖裝扮成鄉下人進入了黃埔夏園村,他們在此建立起秘密電台點,在最危險的敵後區域從事抗日工作。

   敵後秘密守護電台

  「我們將收發報機藏在泥牆空位里,外面蓋上泥板,再掛上岳飛畫像,設上長台、擺放香爐等做掩護。天線安在室內效果不好,就藏在竹竿里,再晾上衣物,伸出天井。」做好種種偽裝,徐佩珩夫婦終於建起了秘密電台,代號「赤堅」。

  在敵人眼皮下工作,他們隨時有被捕的危險。一天中午,徐佩珩突然聽見一陣急匆匆的皮靴聲從巷尾傳來,明顯是朝她家方向來的。「幸運的是,日軍在我們家門口跑過,並沒有破門而入。」而她至今仍記得當時丈夫對她說的話:「如果我不幸被捕了,你可把責任完全推到我身上,我去你留,繼續做好工作。」這番悲壯的話讓她頓時熱淚盈眶。

  1944年初,徐佩珩的大女兒出生。她常常一手抱著女兒餵奶,一手收發電報。從桂林帶來的電池不久便耗盡了,她只好自己動手,用小電池來製作替代品,「合起來共需96個小電池。」電池當時在淪陷區是控購物品,一次只能限買1個。為了湊夠96個,夫妻倆只好分頭到多個地方去買。時間一長,擔心此舉會引起懷疑,他們便借口說女兒晚上怕黑常啼哭,想弄個小夜燈,央求親戚幫忙代購,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27年獨自撫養四子

  抗戰結束不久,徐佩珩回到丈夫的老家海南。她的婚姻僅維持了七年。1950年,由於時局原因,龍學湖惜別妻子和四個兒女,隻身離開中國內地,之後重返南洋,在馬來西亞定居,從此一水隔天涯。直到1990年,夫妻倆才重逢。40年裡,她獨自將四個孩子撫養成人。

  徐佩珩的家中,有一張友人送來的手繪畫《母子同心》。畫面上一位年輕母親背著繩索正在用力犁地,身後四個孩童也在幫忙推著木犁。「這就是我們兒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徐佩珩的兒子龍莆堯說,父親離開后,家中的日子愈發過得艱難。母親自小就是「嬌嬌女」,從未耕過田。可為了生計,她開始從頭學起,每天在田間勞作很久。夜晚昏暗的燈下,等孩子們都睡著了,她還要織毛衣、做針線活來幫補家用。

  這樣的家境卻無法阻止徐佩珩讓子女讀書的決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村裡同輩的人中,我們的學歷是最高的。」龍莆堯坦言,為了他們的學業,母親是傾其所有。「文化大革命」期間,母親受到衝擊,可她依舊寬容、善良、堅忍。1976年,他於東莞插隊期間成了家,母親也搬過去幫忙打點家務。

  也正是從那時起,徐佩珩瞞著子女們開始悄悄寫回憶錄。一頁頁活頁紙上,她用純藍墨水鋼筆、工整的字跡,一筆一畫地寫下自己的過往人生。歲月如梭,一晃27年過去了,徐佩珩的子女們都成了家,工作也有了著落。「壓在我身上的重擔終於落了地,他們今後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的雙手去開創了。」她就此收了筆。

  直到2011年,龍莆堯才看到母親完整的手稿,「厚厚幾本,竟有50多萬字。」通讀時,他忍不住幾度落淚。去年,他將這些手稿整理編印成冊。「暫時只印了600冊贈與親友,希望將來能出書,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段往事。」

14

主題

1550

帖子

682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821
沙發
nierdaye 發表於 2013-9-7 18:14 | 只看該作者
英雄。了不起。敵後工作,九死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2295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720
3
閑雲野鶴一忽悠 發表於 2013-9-10 08:57 | 只看該作者
好樣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