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體必需的微營養素有哪些?兼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3-8-15 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kylelong 於 2013-8-15 23:02 編輯


人體生命所必需的微營養素包括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兩類。

1,微量元素

人體內含量低於萬分之一的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有以下各種。

(1)鐵。鐵是形成血紅蛋白的關鍵物質,是把氧氣運往全身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成年人每日可供給鐵15~18毫克。
(2)鉻。鉻能促進胰島素的功能,參與糖類物質的代謝。成年人每日供給量為20~50微克。
(3)銅。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
(4)鋅。鋅對生殖器官的發育成熟十分重要,對許多酶的功能發揮也是必需的。成年人每日攝入10~20毫克即可維持體內平衡。
(5)碘。碘是甲狀腺素的組成部分,對調節甲狀腺功能很關鍵。成年人每日可供給150微克。
(6)硒。硒對維持心臟正常功能很重要,也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功能發揮必不可少的元素。成年人每日供給量約為50微克。
(7)錳。錳參與數種對身體健康有關的酶的作用過程。成年人每日供給量為2.5~5毫克。

2,維生素

維生素有時會直接音譯成為「維他命」(Vitamin),但維生素是營養學上的正式名稱。

維生素是維護身體健康和調節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種有機化合物。已經發現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有10多種。維生素不參加機體組織構造,也不供給熱能,但對機體的新陳代謝,卻起著像激素和酶那樣的作用。人體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都不大,但缺乏維生素可以引起物質代謝的障礙,嚴重缺乏還會引起相應的缺乏症。人體所需的一切維生素,都必須從食物中供給。

目前被認定是維生素的營養素只有13種,分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C、B1、B2、B3、B5、B6、B7、B9、B12。

(1)維生素A。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動物的肝臟、魚肝油、牛奶、奶油、蛋類等食物是維生素A的最佳來源。各種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菠菜、冬莧菜、油菜、紅苕、南瓜等的胡蘿蔔素甚為豐富。維生素A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維持人體正常視覺。營養專家近年發現,維生素A具有調節和控制細胞正常生長和分化的作用,能阻止正常細胞癌變,故維生素A缺乏的人容易發生癌症,胡蘿蔔素也具有抗癌作用。
(2)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它們的主要功用是促進小腸對鈣和磷的吸收,促使鈣在骨中沉積,使骨質堅實。如每日在陽光下照射半小時,皮膚下產生的維生素D同樣能滿足人體需要。
(3)維生素E。維生素E存在於一切細胞中,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不受氧化。近年還有很多關於維生素E具有抗衰老和抑制癌症發生作用的報道。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食物中,故很少有人患維生素E缺乏症。
(4)維生素K。維生素K包括維生素K1、維生素K2、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等幾種。維生素K具有促進凝血的功用,缺乏時,凝血時間延長,容易出血。食物中普遍不缺乏維生素K,如綠色蔬菜中的菠菜、油菜、冬莧菜和動物的肝臟和魚粉等,都是含維生素K豐富的食物。
(5)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糖代謝中的輔酶成分。當維生素B1缺乏時,糖代謝發生障礙,會影響到依賴糖為主要能源的心肌和神經系統的功能。維生素B1還能刺激腸胃蠕動,增進食慾;缺乏時,可引髮腳氣病和心肌炎。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有穀類、谷胚、豆類、花生、堅果、豬瘦肉、內臟和酵母等。
(6)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人體黃素酶類中兩種重要輔酶的組成成分,這兩種輔酶對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很重要。缺乏時可出現角膜充血、瞼緣發炎、口角炎、唇炎和舌炎、脂溢性皮炎、陰囊干癢性皮炎,促發白內障。維生素B2以動物性食物較為豐富,其中以動物肝臟最多,其次為腎臟、心臟、鮮奶、蛋類、豆類和部分綠色蔬菜、堅果和菌藻類食物等。
(7)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PP(維生素B3),在人體內作為兩種輔酶的重要成分參與體內物質代謝。缺乏煙酸的人,可發生癩皮病,主要表現為皮炎、腹瀉和痴獃三大癥狀。維生素PP在食物中常與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同時存在。含維生素PP豐富的食物是動物的內臟、穀皮、谷胚、花生、豆類、肉類和酵母等。
(8)泛酸(維生素B5)。泛酸是輔酶A的組成成分,輔酶A對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都是必需的。因為它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中,故稱泛酸。泛酸的功用很多,是維生素中的後起之秀。泛酸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物中,糙米面、瘦肉、豆類都含量豐富。
(9)維生素B6。維生素B6以多種酶的輔酶形式參加氨基酸的代謝和血紅蛋白的合成,並與人體內許多內分泌器官有關係,如缺乏維生素B6,可使動物的腎上腺萎縮,胰島細胞變性。維生素B6廣泛地存在於動植物中,穀類,動物的肉、肝,花生,核桃,蔬菜中含量都較豐富。
(9)維生素B7。也稱為生物素,是B族複合維生素的一部分。又稱維生素H,輔酶R,是水溶性維生素。它是合成維生素C的必要物質,是脂肪和蛋白質正常代謝不可或缺的物質。是一種維持人體自然生長和正常人體機能所必須的水溶性維生素;是代謝脂肪及蛋白質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維持正常成長、發育及健康必要的營養素,無法經由人工合成。
(10)葉酸(維生素B9)。葉酸是多種酶的輔酶,參加血紅蛋白、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人若缺乏葉酸,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動物肝、蚝、綠色蔬菜和豆類等含量較豐富。
(11)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的生理作用是以輔酶的形式促進血紅蛋白、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並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維生素B1: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瘦肉、蛋類、魚、蝦等。多數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B12或含量甚少。
(12)維生素C1。維生素C(即維生素C1)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細胞間膠原蛋白的生成。維生素C最好的來源是水果。


必需維生素定義:

維生素的定義中要求維生素滿足四個特點才可以稱之為必需維生素。

外源性:動物體自身不可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生理所需(維生素D人體經紫外線照射可以合成,但是由於較重要,仍被作為必需維生素),需要通過食物補充。
微量性:動物體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通常在體內扮演輔酶及輔因子的角色。
調節性:維生素必需能夠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或能量轉變。
特異性:缺乏了某種維生素后,動物將呈現特有的病態。

不同動物對各種維生素需要及合成能力各有不同,例: 1.維生素C在多數哺乳動物皆可自行合成滿足身體所需,但在人類及天竺鼠則缺乏相關酶系合成,只能由膳食中提供。 2.貓科動物無法自行合成牛磺酸,對貓而言,牛磺酸為必需維生素。 3.反芻動物雖無法合成維生素B族,但通過瘤胃微生物的幫助,可以得到維持生理所需維生素。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