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30年中國將遭遇三大危機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8-1 1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網訊
2013-8-1

中國如果不大變,2030年中國不是大繁榮大盛世,而是大蕭條大衰落大危局的大爆發或病入膏盲!2030年的中國,不是一片繁榮,而將是重老齡化、人口大崩潰開始、性別比失衡的社會問題大爆發、經濟一蹶不振、民主法治如果不在此前獲得發展將面臨政治動蕩。

  面對近半年來的經濟表現不景氣和國際所謂「唱衰」中國的聲音,林毅夫最近說,中國經濟未來20年能夠保持8%的年增長。他周一表示,中國有「后發優勢」,可以模仿和學習富裕國家的先進技術,從而征服國內外新市場。這將使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至少保持到2030年。

  事實上,近年來林毅夫一直無事中國未來的各種風險而非常樂觀的「唱紅」中國未來。比如林毅夫此前多次表示,2030年中國人均GDP可以達到美國的50%,給國人描繪的是一幅燦爛的前景。

  如果未來20年中國經濟保持8%的年增長率,考慮到中國人口在2018年左右就開始負增長,這意味著20年後中國人均GDP要達到目前的4.7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很容易達到林毅夫所說的203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麻痹危險才是最大的危險,林毅夫所展示的過度樂觀情緒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過度樂觀會讓我們忘記應該有的改變和喪失自我拯救的機會。

  中國有所謂技術上的后發優勢,但同時因為技術上的后發優勢「因福得禍」,加之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力阻礙,中國又形成巨大的制度上的后發劣勢,進而阻礙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中國的十幾年來的超低生育率,其危害也逐步開始顯現,最終葬送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人口根基。

  所謂技術上的后發優勢,也就是技術模仿,更進一步講是提高生產率技術的模仿。但是,現在國際經濟競爭絕對不僅僅是生產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創新問題。比如日本,如果停止創新,那麼儘管日本生產率很高,但很快會在國際競爭中敗落下來,所謂高生產率也僅僅是「世界生產車間」的功能,如果沒有創新,為什麼要選擇你做「世界生產車間」呢?

  比如美國,現在連一些生產車間也從中國遷回美國。隨著3D列印技術和生產服務的個性化、定製化發展,國際經濟競爭越來越容不下「世界生產車間」——中國。所以中國要在國際經濟競爭中2030年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那平均創新能力也不大概處於美國一半。但這可能嗎?

  1980年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58.4倍,到2010年縮小為11倍。以2010年中美人均GDP相對差距為基數,過去30年中國與美國的人均GDP相對差距縮小5.3倍(58.4除以11)。如果2030年中國人均GDP要達到美國的一半,這就需要從2011年到2030年這20年中美人均GDP相對差距縮小5.5倍(11除以2),比過去30年要快50%以上(見《世行副行長林毅夫忽悠國人——2030中國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50%》)。在這與發達國家經濟技術差距不斷縮小和老齡化急劇發展、年輕人口快速減少的未來20年,這可能嗎?

  中國如果不大變,2030年中國不是大繁榮大盛世,而是大蕭條大衰落大危局的大爆發或病入膏盲!2030年的中國,不是一片繁榮,而將是重老齡化、人口大崩潰開始、性別比失衡的社會問題大爆發、經濟一蹶不振、民主法治如果不在此前獲得發展將面臨政治動蕩。

  一、2030:人口危機進入高潮階段

  人是社會的活動主體,人口是國家的生命載體,生命載體——人口的變化將深刻影響到政治、經濟、社會。林毅夫預測中國未來一直遺漏了嚴重的人口問題。

  中國總和生育率自1991年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隨後持續下滑,每年新出生人口在90年代快速減少。這從教育方面的數據也間接反映出來。隨著1990年後新出生人口的急劇下滑,中國小學數量從1996年的64.6萬所直降到2009年的28.02萬所,13年減少57%。根據人口資料,2019年中國18-22歲大學適齡人口將只有2009年的53%,10年近乎減少一半!

  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僅有1.22,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進一步下滑到1.18。按照1.2左右的總和生育率,未來中國人口每過一代減少45%,兩代減少70%!恐怖!中華民族將迅速淪落為一個又老又小的瀕危民族。

  可以肯定,隨著年輕人口80后、90后基本城市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年輕人生活壓力與生育成本的不斷提高,中國生育率只會繼續下滑,新出生人口減少和年輕人口快速下滑的勢頭已經無法逆轉。

  與此同時,隨著新中國成立后嬰兒潮人口依次步入退休年齡和死亡年齡,中國的老齡化將加速發展並陷入重老齡化,不久后倒金字塔的人口結構步入崩潰階段。按照65歲退休,2015年退休老齡人口步入快速增長階段,到2028年每年退休2500萬人左右——4年退休人口就達一個億——恐怖!與此同時,2030年左右新中國第一次嬰兒潮人口已經步入死亡年齡,每年人口減少超過500萬且不斷增加,到2040年後達1000萬以上。

  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2025年中國24-29歲最有創新活力和消費活力的年輕人口將比2015年減少40%以上。人口是經濟的生命載體,隨著最有活力的年輕人口的飛速減少和未來人口的大崩潰,中國經濟還有活力嗎?

  在人口總量危機與結構危機的同時,性別比失衡引來的社會問題也步入高潮階段。由於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中國性別比自1978年試行一胎政策以來不斷升高,1990年達到112:100(以女孩為100),2000年是118:10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別達到120.22:100和120.56:100。《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1996-2005年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竟然高達127:100。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到2020年前後,中國將有11276萬25~35歲的男青年,而對應的適益婚配的20~30歲的女青年只有7206萬,男比女高出4000多萬。而從2001年到2011年這11年,每年新出生男嬰又比女嬰多出140萬左右。恐怖,中國已經有5500萬「儲備」的光棍大軍!一般而言,如果女性25歲沒有對象,就很著急了;男性到30歲還沒有對象,也同樣很著急了。如果男人到了35歲以後還沒有老婆,那很可能就為此產生不小的心理問題了。到2030年左右時,光棍將大規模進入心理問題高峰階段。

  失調的性別比將大大加劇買賣婚姻、拐賣婦女、賣淫嫖娼、強姦等違法犯罪行為和其他難以預知的行為,將極大地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以前我們說「越窮越革命」,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窮人不僅生活壓力大,而且「革命」的機會成本很低,所以易「革命」。實際上,「光棍更革命」:光棍的心理問題更嚴重;光棍「革命」的機會成本更低;光棍沒老婆沒孩子,無家庭之憂更不講未來,鬧起事來更不講代價。「更革命」的光棍大規模出現無疑要增加中國的犯罪和不穩定。

  二、2030:中國經濟或將一蹶不振

  經濟是人的生產消費活動,人口是經濟的載體,到2030年的中國,年輕人口繼續快速下滑,老年人口飛速增長,人口開始大規模崩潰,陷入低生育率重老齡化的衰落螺旋,此時中國經濟還能繁榮嗎?

  日本從1990年代開始陷入持續的「失去的10年」,就是因為日本生育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導致後來消費旺盛和生產創造活力最高的年輕人口持續減少。到1990年,日本25至34歲人口組數量比1980年25至34歲人口組數量下降了20%,直接導致房地產、汽車、家用電器等市場萎縮,日本經濟由此拉開「失去十年」的序幕。

  按照日本經驗,單純從人口角度看,中國應該在2020年左右開始「失去十年」。但此時中國經濟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經濟技術差會拖延人口危機對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到2030年左右經濟危機則必然爆發,從此一蹶不振。

  一個經濟體,只有生產與消費順利連接起來,才能正常運轉。過去一次又一次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就是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少數人擁有絕大部分財富,而消費主體——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卻沒有相應購買力,導致生產相對過剩,經濟陷入停滯或倒退。

  由於中國民主法治發展不足,使得很多不公平、違法、壟斷、不合理行政等行為橫行,少數人憑藉權力或金錢與權力的結合謀取了多數財富,且民主法治不足導致初次分配與二次分配的嚴重不公平和實際民生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名義上的民生投入被腐敗掉了),由此導致貧富差距過大。比如,壟斷行業以全國8%的員工卻佔有了55%的工資;本應調節收入差距的個人所得稅,普通勞動者卻成了納稅主體;教育、醫療的費用所佔生產總值的比例,印度19.7%、美國21.5%、日本23.3%,而中國僅為3.8%。

  現在中國已經是實際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近十餘年來中國社會日趨板結化,又加重了社會底層的絕望和改變貧富差距的難度。而政治改革的滯后和幾乎停滯的狀態,決定改變貧富差距的國家制度因素嚴重匱乏,反而很容易繼續推進貧富差距。這有可能導致中國的中等發展陷阱。

  由於現在中國還算年輕,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經濟技術差距,貧富差距還沒有將中國陷入發展危機。但到2030年左右,這個中等發展陷阱危機已經不會再拖延了。

  到2030年左右,壟斷、行政干預過多等經濟壓抑因素或許大為緩解,但人口危機和貧富差距的持續,將產生這些經濟改革遠遠無法彌補的大危機。2030,中國經濟危機已經注將難以逆轉。

  三、2030:經濟社會危機引發不穩定

  社會的和諧與經濟的繁榮是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的經濟社會基礎,而2030年社會經濟危機的大爆發,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問題。

  現在中國的諸多問題,就是因為民主法治發展滯后,導致權力缺乏監督與規範,既得利益難以破除,金錢與權力佔有過多利益,人民利益缺乏制度保障,好的政策難以產生和貫徹,安全與自由感缺失(如富人移民與官員「裸官」,平民如有機會也想走)等問題,由此導致貧富差距過大、社會道德墮落、經濟結構失衡、民生壓力過大、社會不穩定問題增多等,並繼而導致改革的基層不穩定和對改革引發革命的恐懼感加深,以至於繼續導致民主法治法治的滯后。

  在民主法治發展不足的情況下,現在執政黨的執政基層來自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給民眾的滿足感和對未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展望。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人口、經濟、社會基層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口根基已經註定要大坍塌。

  現在政治改革已經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必然和未來的人口經濟社會危機重合在一起,此時改革的基層更不穩、風險更大,弄不好就成了革命。在這樣的時候,不改革必死,改革又怕一改就死,陷入僵局,等於等死!執政黨若不主動加速改革將是極其危險的,用「穩定」大石頭壓抑的火山一旦爆發將爆發出更大的破壞力!

  中國唯有三大變化方能自救

  現在的中國,唯有三個大改變方可自救,否則未來將非常危險。

  只要人在,一切可以從頭再來,人口是基層,人口是民族與國家的最大資本。

  首先,中國人口政策必須立即來個180度大轉彎,立即開始鼓勵生育。即便現在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在10年之內也沒有上升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上的可能。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未來中國或許將無法走出低生育率重老齡化的惡性循環,中華民族將為此一潰千里,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其次,儘快儘快著手政治體制改革。不能再遲了,政治改革越遲則中國經濟社會問題越多越深,越遲基層越不穩,越遲執政黨的風險越大,再遲就走進了不改革死、改革也死的死路。現在改革,利民、利國、也利執政黨自己!

  再次,通過民主法治建設、民生投入、政策變革等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民眾收入,降低民生壓力。這同樣也是為挽救低生育率危機、經濟失衡危機、降低政治改革風險打基礎。

  唯有中國發生此三大變化,方可自救。否則,2030年不是繁榮,而是大危機的開始或已經開始了。中國,當自救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6: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