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后,開啟了「同志」時代,恐怕算得上是較重要的一個流行語變化標誌。但中國人以前常用的「先生」、「小姐」、「太太」、「女士」、「閣下」、「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流行稱謂暫時退出歷史舞台。「同志」可說是抱羅萬象,有「老同志」、「小同志」、「女同志」、「男同志」,還有「領導同志」、「解放軍同志」……妻子丈夫的稱被「愛人」替代,當然,「愛人」同時也是「同志」,談戀愛時情書常以「某某同志」開頭,結婚時還要表態:「與某某同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同志」其實是革命歲月的產物。孫中山的《總理遺囑》中寫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到了國民革命期間,隨北伐戰爭推進,這兩詞成為流行語。五十年代后,就變成了超高頻率流行語,無處不在,無日不有。
既然要革命,大家又成了同志,自然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五十年代初,蘇州的陳永康小朋友,遇一陌生人遞送一包麵粉和一疊錢,小陳每天聽老師講鬥爭故事,階級警惕性極高,立即向解放軍舉報,成功抓獲一特務,事後經查據說麵粉是炸藥。毛澤東主席為表彰陳小朋友,特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此這個句子進入小學教育,每個班級的黑板上基本都貼著這個標語,成為人人皆知的流行語,直到今天。現在它還有了英文版:「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隨著大躍進運動和困難時期的來臨,又增添了不少流行語,如:鼓足幹勁、力爭上遊、放衛星、合作社、大鍋飯、大躍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超英趕美、以鋼為綱、忙時吃干,閑時吃稀、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瓜菜代……其它方面的的流行語不完全統計:老大哥、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致以布爾什維克的敬禮、紙老虎、糖衣炮彈、供給制、解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煉身體,保衛祖國、抗美援朝、四害、成份、反動派、翻身」、「貧下中農」、「馬大哈」。
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早期的中文版西方政治著作大量從日文轉譯,抱括共產主義類作品,大量的日文政治術語進入中文。新中國建立后,這些辭彙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語,很多至今雖然不再「流行」,但已成為漢語中的常用辭彙,如: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無產階級、修正主義、意識形態、辯證法、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矛盾、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