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邪師蕭.平.實獨創魔法名詞「入胎識」(之三十)

[複製鏈接]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7-18 18: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邪師蕭..實獨創魔法名詞「入胎識」(之三十)
——撕下「神我外道」畫皮之蕭邪訛傳魔說「四依法」


  智慧所知,即是識所識,是故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中阿含經》

  揀魔辨異X51
  ★邪師蕭.平.實:「佛陀聖言開示的四大教法,就是佛陀建立作為判斷佛教經典真偽的標準。首先,佛陀將經典的來源作了四種分類:1、躬從佛聞、躬受是教;2、和合眾僧、多聞耆舊;3、眾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4、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佛陀特別聖言明確開示,即使是一位比丘所持而未入結集的經典,亦應承認其真正經典的合法性。」(邪師蕭.平.實《答悲智之質疑》)

  第一,佛說「四大教法」VS魔說「四依法」。
  四大教法,實質是佛陀對同等告誡反覆宣說四次:依法不依人。
  依經依律,不依自稱親從世尊面前聽受之人;
  依經依律,不依自稱親從和合僧團聽受之人;
  依經依律,不依自稱親從眾多長老聽受之人;
  依經依律,不依自稱親從某一比丘聽受之人;
  更且,無論誰自稱從哪裡親聞某教言,都要依經依律、到經律中搜,若經律中有,則判其為正解,若經律中無,則判其為誤解、謬說。總而言之,四大教法實質就是依法不依人,無論任何人之所說,都務必依經依律辨別正邪。
  佛說四大教法的具體經文,詳見《長部·大般涅槃經》、《長阿含·遊行經》等,佛陀如是重複告誡的還有《增支部·故思品》中的「四大處」、《增一阿含經》中的「四大廣演」等。
  偽大乘經中的魔說「四依法」,則完全是綁架、顛覆佛說四大教法的流變偽說。
  比如: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偽大乘版《大般涅槃經》)
  偽經,為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或使用與《阿含經》中真經雷同的經名予以包裝,或種種魔說雜以某一佛說為幌子予以偽裝,偽大乘版《大般涅槃經》與《長部·大般涅槃經》名字雷同、內容卻截然不同就是典型案例之一,恰似豺狼披上羊皮一般似是而非,如此則輕易騙倒了一乾眼盲眾生。
  「四依」之中,只有依法是佛所說,而隨後三條,都是魔王為了綁架、顛覆第一條而私設。比如,在《撕下「神我外道」畫皮之蕭邪訛傳「轉識成智」》中,悲智已經明確指出,智就是識,依智必是依識,根本不存在「依智不依識」!
  對真大乘《阿含經》如聾如盲的偽菩薩,幾無例外地訛傳魔說「四依法」。
  比如:
  揀魔辨異X53
  ★邪師蕭.平.實:「什麼是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第二,邪師蕭..實刻意顛倒佛說四大教法。
  (一)邪師蕭..實胡說四大教法指出了經典四種來源
  ★邪師蕭.平.實:「佛陀將經典的來源作了四種分類」。
  這完全是栽贓誹謗佛陀的顛倒說,蕭邪對如此簡單的佛說經文都可以瞪著眼睛瞎說,真是明火執仗啊,但凡智商不是個位數的人看一下經典原文,馬上就能看清楚蕭邪假冒菩薩的真面目了。
  佛說四大教法,根本就不是指出了經典四種來源反倒是明確指出:對自稱四種來源任何說法,都要依經典判其正邪、是否違背經律、誤解佛說。
  (二)邪師蕭..實胡說要承認「未入結集的經典」的合法性。
  ★邪師蕭.平.實:「佛陀特別聖言明確開示,即使是一位比丘所持而未入結集的經典,亦應承認其真正經典的合法性。」
  這又是在誹謗佛陀!佛陀明確指出:自稱來源於某一位比丘的說法,亦要依經典判其正邪、是否違背經律、誤解佛說。
  蕭邪之所以如此喪心病狂地顛倒佛說,就是意欲為其編造的邪說正名,妄想全世界愚痴者都能信受其所傳邪法為「未入結集的經典」,屬於應該承認合法性的「真正經典」。
  (三)邪師蕭..實誹謗四大教法為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
  若眾生皆能嚴格依經依律辨別真偽、判斷正邪,魔子邪師將無所遁形,故而,魔子邪師皆極其痛恨依經依律,邪師蕭.平.實亦復如是,反覆誹謗悲智依佛說四大教法、比對經律破斥其邪說,為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比如:「悲智先生完全採用幼兒般的文字比對方法」、「悲智先生所採用文字比對的方法是極幼稚不堪的」。(邪師蕭.平.實《答悲智之質疑》)
  依經依律的比對、對照方法,是佛陀反覆教誡的最簡單有效的辨別正邪之法,更是唯一之法。「入經中、律中搜」、「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等,任何同樣的話,佛陀都不厭其煩、反反覆復地宣說了四遍——四大教法。
  比如: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之誤解。」(《長部·大般涅槃經》)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長阿含·遊行經》)
  「應入經中,應於律中搜。若其文句得入經中、律中搜,於經中若不入,於律中亦不見,當於此處須斷定,謂:此確實非世尊、應供、正自覺者語,是此比丘所誤解。」(《增支部·故思品》)
  「入經中、律中搜」,是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
  「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是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
  「當於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是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
  下面,悲智將再一次演示如何依「極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對法」,現出蕭邪魔子原形。
  (四)邪師蕭..實倒說《蜜丸喻經》,顛覆佛說四大教法。
  揀魔辨異X52
  ★邪師蕭.平.實:「悲智只信文字比對的幼兒法,不信佛說蜜丸經的實證性批判方法(悲智註:此為蕭邪所立標題之一)……從《蜜丸喻經》的教示可以得知,佛陀對於研究佛教教法的方法論是以實證為方法的,並不是採用文獻學的文字比對法。」(邪師蕭.平.實《答悲智之質疑》)
  若說《中阿含·蜜丸喻經》與實證有關,唯有一句「隨彼所食而得其味」,即任何人只要依經依律去實證,都可以親嘗法味、完全證得經律所說之法。佛陀勸勉眾生依經依律實證並親證佛陀所說不謬,卻根本不存在蕭邪所獨家妄想的不依經律的「實證性批判方法」。
  任何人只有依經律實證才可能親證佛說不謬,然而,某人若自稱其所說為其實證所得,則任何人都應依四大教法辨其真偽。任何所謂的實證經驗都是屬於個人的知見,若不依經律而「依實證」辨別正邪,本質就是「依人」不依法。
  若加上蕭邪獨創的「依實證而不依經律」,則魔說「四依法」將成為魔說「五依法」。
  現在,悲智就依佛說四大教法的經律比對法——蕭邪所言「文獻學的文字比對法」,把蕭邪自稱其依「實證」而說之法,與《蜜丸喻經》進行比對,辨其「實證」之真偽。
  《蜜丸喻經》中反覆說:識,唯緣根、塵而生!觸,才是根、塵、識三事和合而生!
  比如:
  「緣眼及色。生眼識。三事共會。便有更觸。」(《蜜丸喻經》)
  「如是耳.鼻.舌.身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共會。便有更觸。」(《蜜丸喻經》)
  「除意.除法.除意識。有更觸施設更觸者。是處不然。」(《蜜丸喻經》)
  蕭邪卻反覆顛倒說:識,是根、塵、觸三事和合而生!觸,緣根、塵即生!
  比如:
  ★邪師蕭.平.實:「識陰是指『根、塵、觸,三法和合而生』的六識心……眼根與色塵接觸時,眼識就出生了;」(《阿含正義》P1833)
  ★邪師蕭.平.實:「阿含解脫道對識陰的定義是很清楚的:根、塵、觸,三和合生。」(《阿含正義》P1834)
  ★邪師蕭.平.實:「佛在聲聞佛法及大乘經典中都說:『意根、法塵相觸為緣出生意識。』」(《阿含正義》P2077)
  詳見《1-15、邪師蕭.平.實謬說唯凡夫入之無想定,無六識卻有觸食》。
  根、塵、觸三法和合生六識,這就是蕭邪依「實證」得出的顛倒邪說,嚴重違背《蜜丸喻經》之教證!
  「信邪倒見。身壞命終。墮三惡道。」(《長阿含經》)
  血的教訓,再次證明依經依律之必要,無論誰自詡其「實證」多麼高深,其「實證」都要經得住經律的檢驗,絕不可凌駕或背離經律,任何人都應依佛說四大教法辨別之。
  蕭邪獨創「依實證而不依法」的本末倒置之魔說可以休矣!
  (五)邪師蕭..實妄言不依經律而依蕭邪。
  所有邪師都會編造種種理由,勸人遠離佛說經律、僅依其邪說。
  比如:
  ★邪師蕭.平.實:「今時人已經普遍難以讀懂古時經文中的言句了,所以應當以真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確法義作為真實依止」。(《阿含正義》P1315)
  那麼,誰是「唯一」可以依止的「真善知識」呢?輪子李「主佛」、凈空邪師等所有邪師都自詡是「唯一」可以依止的,蕭邪亦復如是,自詡他才是可以依止的全世界「唯一」開悟的「真善知識」。詳見《0、引言:造「大妄語」之邪師蕭.平.實撒謊成性》。
  所有邪師都不希望人們去直接讀經學律,都在編造種種邪說,以誑惑眾生遠離佛說經律,若不如此,其諸多邪見將會原形畢露,更無法聚攏徒眾騙取名利。邪師們即使顛倒解釋佛經,也只是偽證其正真無偽的幌子,以其邪見對信徒洗腦,誑騙眾生都皈投其門下,這才是其真實目的。
  第三,邪師蕭..實不知「依智不依識」乃魔王之指鹿為馬計。
  智,完全就是識,根本不存在不是識的智,若「不依識」,於經律必無解了之智。
  (一)智,必是想與知,若離分別想與知,則無智可言。
  比如:
  「佛言。先有想生然後智。由想有智。」(《長阿含經》)
  智,必是想與知,故而,正智與正知往往作為同義詞互相替代。正智,就是正知。
  比如:
  「彼正知者、正見者、應供者、正等覺者之世尊……彼正智者、正見者、應供者、正等覺者之世尊」。(《長部阿含經》)
  「行住坐卧.眠寤語默皆正知之。」(《中阿含經》)
  「行住坐卧。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雜阿含經》)
  (二)智,亦屬於識,智識不可別施設
  智與想俱,想皆識想,智就是識!
  比如:
  「都無識想。不起想念。」(《增一阿含經》)
  「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智慧及識,此二法為合為別,此二法可得別施設耶?』尊者大拘絺羅答曰:『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所以者何?智慧所知,即是識所識,是故此二法合不別,此二法不可別施設。』……復問曰:『賢者拘絺羅,知者汝以何等知?』尊者大拘絺羅答曰:『知者我以智慧知。』」(《中阿含經》)
  智與識絲毫不可分割,且經中往往互相替代,乃至「智識」作為一個詞連用。
  比如:
  「愚冥無智,不識善惡。」(《長阿含經》)
  「愚冥無識,猶如禽獸。」(《長阿含經》)
  「智識廣博,名聞甚高。」(《長部阿含經》)
  (三)唯蕭邪般之愚痴凡夫,才會割裂智識,當做並列、不同、對立之法。
  比如:
  ★邪師蕭.平.實:「『分別是識』是指了別識、轉識、也就是前七識。『不分別是智』這是指真心——阿賴耶識沒有分別」。(《正法眼藏》)
  「智雖非識而依識轉。」(《成唯識論》)
  「為勸有情依智舍識故說轉八識而得此四智。」(《成唯識論》)
  「依智者。智能籌量分別善惡。識常求樂不入正要。是故言不應依識。」(龍樹偽菩薩之《大智度論》)
  蕭邪與龍樹等偽菩薩,對魔說「依智不依識」胡亂解說時,既相互矛盾,又都是錯誤的,皆因「依智不依識」之說本來錯謬故。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沙發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7-18 18:05 | 只看該作者
  (四)分別是智,無分別是愚痴。
  首先,唯有分別,方有智慧;唯有智者,才有分別;諸如此類的佛陀教誨,數不勝數。
  比如:
  「不逸分別者,當得於智慧。」(《相應部阿含經》)
  「修行正見。亦能分別善惡之法。」(《增一阿含經》)
  「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中阿含經》)
  「智者所覺知。能分別義理。」(《增一阿含經》)
  「得法眼凈。得法.見法.分別諸法。」(《增一阿含經》)
  「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雜阿含經》)
  其次,若無分別,則愚痴無智猶如禽獸,此非比丘。
  比如:
  「無智不能分別正理。」(《增一阿含經》)
  「無正念正智。無定無慧。其心狂惑。不護諸根。不修沙門。無所分別。」(《中阿含經》)
  「世人所貴。所謂有慚.有愧。若當無此二事者。則父母.兄弟.宗族五親。尊卑高下則不可分別。如今有雞.犬.豬.羊.驢.騾之屬。皆共同類無有尊卑。」(《增一阿含經》)
  「愚冥無識,猶如禽獸。」(《長阿含經》)(註:識,指智慧、分別。)
  「云何比丘知入大眾。於是。比丘分別大眾。此是剎利種。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沙門眾。我當以此法。宜則適彼眾中。可語可默。皆悉知之。若有比丘不知入眾。此非比丘。」(《增一阿含經》)
  關於蕭邪等諸多偽菩薩誤以為分別心就是執著心,詳見《撕下「神我外道」畫皮之蕭邪訛傳「轉識成智」》,此不贅述。
  智就是識,依智必是依識,魔王割裂智識,以「依智」為幌子,「不依識」才是其根本目的,就如下文「不依語」、「不依不了義」一樣,「不依XX」才是魔王雜入以顛覆佛說的私貨。
  若「不依識」,則無分別,於經律必無解了之智。「依智不依識」乃魔王之指鹿為馬計!
  第四,邪師蕭..實不知「依義不依語」乃魔王之釜底抽薪計。
  魔王割裂語、義,以「依義」為幌子,「不依語」才是其根本目的。而所謂的「不依語」,即不依佛語、不依佛說經律,此乃公然顛覆佛說四大教法之魔說,一乾眼盲眾生卻無知無覺,乃至編造種種邪說予以胡亂解釋護持。
  比如:
  「如來所演八萬四千法藏聲教。皆名為文。諸離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說是名為義。」(《大寶積經》)
  佛說經律文字皆不可依,魔王此說何其歹毒!  
  魔說「依義不依語」,必有無量過失,簡述如下:
  (一)佛說經律,言必有義,語與義如水與波,不可分割。
  佛所說法,文義具足,語即為義,義依語顯,不可分割!
  比如:
  「如此說者,當知是義。」(《中阿含經》)
  「世尊說初善、中善、后亦善,文義具足之法」。(《長部阿含經》)
  「師與弟子,於最勝句,義與義、文與文,相合相會而不違背也。」(《增支部阿含經》)
  佛語為法義之所依,法義依佛語而記說。
  比如:
  「世尊亦如具壽舍利弗,以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記如是之義。」(《增支部阿含經》)
  佛語與義相應,故而,佛子必以同句同義:正述字句、正解義理。
  「師及弟子一切同法.同義.同句.同味。」(《雜阿含經》)
  「若有同梵行者,於僧伽中說法,若汝等判斷:『此具壽,正解義理,正述字句』時,應言:『善哉!』」(《長部阿含經》)
  佛陀經律與法義皆依語言文字而存在,若背離經律、不依佛語,則斷法義之根,佛法必滅矣!
  (二)信受「不依語」者,必謗佛陀:言不及義。
  佛語與義相應,語即為義,依語即依義,故而,信受「不依語」者,必謗佛陀:言不及義、詞不達意、語義不合……,乃至誹謗佛所說法不是真正佛法。
  比如:
  ★邪師蕭.平.實:「因為凡有所說,言不及義,都不是真正佛教的法……統統言不及義,都是二乘法;」(《邪見與佛法》)
  而蕭邪口中所言「二乘法」,恰是偽菩薩們極力顛覆的四阿含了義真大乘法。不依佛語者,必已依於魔語。
  (三)「依義不依語」者,必「依人」不依法。
  正解法義與否,皆屬個人知見。
  比如:
  「或有痴人。顛倒受解義及文也。」(《中阿含經》)
  蕭邪等偽菩薩亦復如是,皆處處於佛說經律,顛倒受解義及文。
  不依佛語,而依他人所解之義,無論他人所解是義非義,實質皆為「依人」。故而,信受「依義不依語」者,必「依人」不依法。蕭邪痴迷信徒,皆為依蕭邪(所說義)而不依佛語者。
  正確做法:於任何他人所說義,必依佛說四大教法、依佛語辨其是義、非義。
  (四)不依佛語,必生纏縛諍訟
  佛所說語,與義相應,同句同義,故而無諍。
  比如:
  「道說真實、不虛妄與義相應,此法無諍。」(《中阿含經》)
  「師及弟子一切同法.同義.同句.同味。」(《雜阿含經》)
  佛語鑿鑿自然無諍,若不依佛語,能令多眾起於非義,必生纏縛諍訟。
  若於義與非義諍訟不休,則依佛說四大教法、依經依律鎮之,則如明礬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五)不依經解義,必三世佛冤。
  佛語與義相應,依文而記義,依文而釋義,佛子亦應依文而解義。
  比如:
  「世尊亦如具壽舍利弗,以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記如是之義。」(《增支部阿含經》)
  「彼大姊亦為余與世尊同是以此句此文,說明此義。」(《相應部阿含經》)
  佛說四大教法反覆強調,依經依律辨別義與非義,而「依經解義,三世佛冤」乃顛覆四大教法之流變魔說。不依佛語而解義,必文、義俱失,那才真的三世佛冤呢!
  (六)「依義」不依佛語者,必依魔說之非義。
  信受「依義」而不依佛語者,必不依佛說正真法義,相反,所依恰為魔說之所謂「了義」。
  第五,邪師蕭..實不知「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乃魔王之李代桃僵計。
  於今偽經泛濫之世,魔說熾盛,佛說真大乘了義《阿含經》卻被肆意貶低為「小乘、不了義」,非法非義的魔說偽經卻被標榜為「大乘、了義」,魔王更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大寶積經》)之說,於佛說真經李代桃僵,以致攘攘貪痴眾生明知《阿含經》必定為佛說卻置若罔聞,偽大乘諸經疑偽重重卻趨之若鶩,也正應了佛陀所說「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的預言,芸芸眼盲凡夫哪知泛濫於世的正是流變像法偽經、束之高閣的《阿含》恰是正法真經呢。
  (一)《阿含經》才是佛說最勝義、第一義諦、真諦之真大乘經。
  《阿含經》是海內僧俗四眾,無論南傳、北傳,乃至三乘各宗共許、唯一公認是佛陀金口所說之最真實可信之經,為諸上座大比丘眾、上首大弟子、耆宿長老核心僧團所護持、所弘傳,是佛法的核心和根基。《阿含經》所說四真諦含攝一切善法,是諸佛共同宣說的唯一最勝、第一義之真大乘法義,而八正道為四真諦之道諦,十二因緣法為四真諦之集諦與滅諦——「第一義空法」(《雜阿含經》)。
  比如:
  「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雜阿含經》)
  「諸佛之最勝法義,即:苦、苦之集、苦之滅、苦滅之道。」(《長部阿含經》)
  「若有無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聖諦所攝。來入四聖諦中。謂四聖諦於一切法最為第一。」(《中阿含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3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7-18 18:05 | 只看該作者
  四部《阿含經》實為真大乘了義經,「其有輕慢此尊經者。便為墮落為凡夫行。何以故……諸法皆由此生……四阿含義。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增一阿含經》)
  (二)阿羅漢乃至諸佛皆依唯一了義四真諦而同證第一義。
  阿羅漢、辟支佛乃至與諸佛,皆依同一了義四真諦而證得第一義,此乃解脫乃至成佛之法——了義大乘法。
  比如:
  「大師.弟子義同義.句同句.味同味。同第一義。」(《雜阿含經》)
  「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物主。若有十支。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中阿含經》)
  首先,四真諦,又名四聖諦,是唯一解脫乃至諸佛成佛之了義法。
  「如是聖弟子見四真諦。得無間等果。」(《雜阿含經》)
  「得須陀洹,一切當知四聖諦……阿羅漢,彼一切悉知四聖諦;辟支佛道證,彼一切知四聖諦故;若得無上等正覺,彼一切知四聖諦故。」(《雜阿含經》)
  「諸比丘!對此四聖諦如實現等覺故,名為如來、應供、正等覺者。」(《相應部阿含經》)
  其次,八正道,乃四真諦之道諦,亦唯一解脫乃至諸佛成佛之了義大乘法。
  比如:
  「諸比丘!過去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徑者何耶?即此八支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相應部阿含經》)
  「若我不得無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賢聖八品道。以其得賢聖八品道。故成佛道。」(《增一阿含經》)
  「正使當來佛,彌勒之等類,亦用八種道,得盡於世界。」(《增一阿含經》)
  再次,十二因緣,乃四真諦之集諦與滅諦,亦解脫乃至諸佛成佛之了義法。
  比如:
  「何為苦集聖諦。由無明之緣而有行……如此而有此純苦蘊之集。諸比丘!此說為苦集聖諦。諸比丘!何為苦滅聖諦。然則,由無明之無餘離貪滅,而有行之滅……如是而有此純苦蘊之滅。諸比丘!此說為苦滅聖諦。」(《增支部阿含經》)
  「時仙道王聞商人說十二緣生。無明行等生滅道理……結跏趺坐。端身正念系意現前。思量觀察十二緣生生滅道理。所謂此有故彼有……如是純大苦蘊積集而生。所謂此無故彼無……如是純大苦蘊積集皆滅……得預流果。」(《律》)
  「諸可集法。儘是滅法。觀此法已。然後成辟支佛道。」(《增一阿含經》)
  「昔者毗婆屍佛未成正覺時。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詣菩提樹下。敷草為座。結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於十二緣起逆順觀察。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緣生有老死。及純大苦聚集。純大苦聚滅。彼毗婆屍佛正坐七日已。從三昧覺……如毗婆屍佛。如是屍棄佛.毗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亦如是說。」(《雜阿含經》)
  (三)偽大乘經極力編造邪說,誹謗了義真大乘法。
  皆因發心不同而有三乘行人,根本不存在偽大乘所謂的三乘法
  偽大乘者為了偽證魔說為「大乘、了義」,極力貶低諸佛唯一最勝、了義、大乘之四真諦為「不了義、小乘法、聲聞法」,並且編造四真諦之外別有更殊勝之十二因緣法為辟支佛法、更有魔說「了義、大乘」為成佛之法,硬生生地錯把十二因緣與四真諦割裂開來,誤認為二者是兩個不同層次、不同智慧的法。
  比如:
  ★邪師蕭.平.實:「聲聞菩提者,謂經由四聖諦八正道之修習……緣覺菩提者,謂進修因緣觀,具足十因緣與十二因緣之現觀,智慧勝妙於阿羅漢」。(《阿含概論》P453
  蕭邪還誹謗四真諦「不是真諦」(《阿含概論》P472),其之所以有如此瞎話,皆因其浸淫偽大乘相似偽經謬論日久,於原始純正真大乘法如聾如盲,以致習非成是、不辨真偽正邪。
  比如: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妙法蓮華經》)
  「以聲聞法化眾生故我為聲聞。以因緣法化眾生故我為辟支佛。」(《維摩詰經》)
  「為求辟支佛者說十二因緣及獨行法。為求聲聞者說眾生空及四真諦法。」(《大智度論》)
  偽大乘還編造諸佛所證解脫、涅槃比阿羅漢所證涅槃更加殊勝。
  比如:
  「何因緣故舍利弗等以小涅槃而般涅槃。緣覺之人於中涅槃而般涅槃。菩薩之人於大涅槃而般涅槃。」(偽大乘版《大般涅槃經》)
  真大乘法中,佛陀與阿羅漢所證解脫、涅槃無二無別,根本不存在比阿羅漢所證無餘涅槃更殊勝、更究竟、更無上的涅槃。
  比如: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解脫及慧解脫、(俱解脫)阿羅漢解脫。此三解脫無有差別。亦無勝如。」(《中阿含經》)
  「阿難!此俱解脫之外,且無更殊勝之解脫。」(《長部阿含經》)
  詳細參見《撕下「神我外道」畫皮之蕭邪胡謅「涅槃」》。
  偽大乘誹謗佛說《阿含經》為不了義經、小乘聲聞法,皆為偽證魔說偽大乘經為「了義、大乘」,實質即為「依魔說不依佛說」。
  比如: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是名不了義。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義(悲智註:指不了常、樂、我、凈等四倒見)故。令諸眾生墮阿鼻獄……了義者了達一切大乘經典。」(偽大乘版《大般涅槃經》)
  《阿含經》中佛說苦、空、無常、無我,可令諸眾生墮阿鼻獄,此為偽大乘赤裸裸地誹謗佛陀之魔說,偽大乘者真是胡說造惡無底線啊。
  比如:
  「戒成就比丘當思惟五盛陰無常.為苦.為惱.為多痛畏。亦當思惟苦.空.無我……便成須陀洹道……便成斯陀含果……便成阿那含果……便成阿羅漢。」(《增一阿含經》)
  恰恰相反,偽大乘於涅槃所謂的「常、樂、我、凈」之「了義」知見,正是佛陀反覆呵斥為非法非義的四種顛倒見。
  佛說習「常、樂、我、凈」之四倒見,才正是墮阿鼻地獄之因。
  比如:
  「習邪倒見。與邪見共相應。一切不可療治。以是之故。名為阿鼻地獄。」(《增一阿含經》)
  (四)魔說偽大乘經之「了義」恰為佛陀反覆呵斥之非法非義。
  偽大乘經中,對如來、涅槃有汗牛充棟般的描述與記說,無論記說是有、是無、即有即無、非有非無,乃至常、樂、我、凈等,諸如此類,此等諸見皆是佛陀所不記說(無記說)的非法非義之顛倒見,生死輪迴之因。
  唯有依苦、空、無常、無我之法住智,方可證得涅槃並生起解脫知見、涅槃智。此涅槃智唯證者乃知、難可測度,不可記說,不可落於文字言詮,亦不可思議,才有測度言說便墮有為,反成導致生死輪迴的戲論倒見。故而,於如來、涅槃的任何記說、分別、議論與觀修,都是非法非義、惡不善之虛言、成見、有見,生死輪迴之因。
  比如:
  「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此論者,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非正向涅槃。」(《雜阿含經》)
  「勿思惟惡不善之思,謂……如來死後為有,如來死後為無……此等之思不引義利,不達初梵行,不資於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相應部阿含經》)
  「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雜阿含經》)
  「於色無知故……生如是種種之成見。謂……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相應部阿含經》)
  「摩羅迦子!於有見『如來死後為有』之時,或於有見『如來死後為無』之時,有生、有老、有死,正有愁、悲、苦、憂、惱也。」(《阿含經》)
  「不離愛者,始有『如來死後存在』,有『如來死後不存在,』……離愛者,則無有『如來死後存在』,無有『如來死後不存在』……此為如來所不記說之因、之緣。」(《相應部阿含經》)
  「『如來死後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等等,凡此等六十二見……有己身見者,則存此等之諸見;無己身見者,此等諸見則不存在。」(《相應部阿含經》)
  佛陀一再強調說法、修行必須按部就班、依著次第,若失次第,皆不成就。若依次第,依四真諦如實知而生法住智,再依之觀修才可自證唯證乃知的完全智、涅槃智。
  比如
  「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雜阿含經》)
  「由次第學,次第作、次第實踐,而有完全智之成就也。(《中部阿含經》)
  若不依法住智,而依偽大乘所謂「第一義」或「大乘空性」乃至依常、樂、我、凈等四倒見分別、議論與觀修,反倒成為輪迴之因,個中道理是於解脫境界茫無所知的偽大乘者很難理解的。
  無數鐵的事實證明,魔說「四依法」之危害無窮乃至說不能盡。悲智十五年來破斥諸多邪師,在悲智以佛說經律為證破斥種種邪說之時,魔說「四依法」之「不依語、不依識、不依不了義」,已成習非成是之邪教信徒拒聞佛語、不依佛說經律的常用借口與護身符了。
  此文亦名《佛說「四大教法」VS魔說「四依法」》。
  暑期到來,悲智擬從六月十六日起三月禪觀,此間將以禪修為主,處理包括邪教「正覺同修會」在內的各個邪教之事為輔,本《蕭邪獨創魔法名詞「入胎識」》系列也暫告一段。蕭邪及其信徒若再編造新說繼續胡扯「入胎識」,悲智將撰文再予補充。
  佛說諸法因緣生故無主,既非唯心,亦非唯識。若有唯「一」,即非眾緣而有主宰,必屬神我外道。故而,本系列又名《千年魔網——「八識」邪說大起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6: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