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取消了一般題材的電影劇本的審查制度並無實際效力!.

[複製鏈接]

3651

主題

3686

帖子

520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出水蓮 發表於 2013-7-17 1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馬慶雲

    剛才午睡,被幾個媒體朋友的電話吵醒,要問我對今天早晨一則新聞的看法,他們好知道第二天的時評怎麼寫合適。這則新聞,我早晨也掃了一眼,沒在意,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對那個消息這麼感興趣。這新聞,說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取消了一般題材的電影劇本的審查制度。我是從事電影行業的,對電影製作內情知道一些,姑且拿我的一點認識與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首先,是什麼題材的電影會遇到審核困難?

    首當其衝的,就是顛覆國家政權的那類內容的。這個本身不好界定,什麼是顛覆國家政權。在具體的電影送審過程中,還是人治的。以我的經驗看,小說《蝸居》說宋思明這個市長秘書包小蜜就是顛覆國家政權,而電視劇《蝸居》讓宋思明上司市長親自指揮抓宋思明這個外加的橋段,就可以造成該部戲不顛覆國家政權了。這事兒很微妙。但是,在電影中,限制要比電視劇嚴格很多,出現國家幹部腐敗的,基本上都過不了。像美國電影《國家公敵》那樣的,說國家高管是壞蛋的,肯定槍斃。

    涉及黨史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層層審核。但凡跟我黨有關的電影故事,都必須政治正確。政治正確這幾個字很不好把握。有些時候,即使說拍馬屁的話,都可能涉及政治錯誤。這個雷區,電影編劇們都不願意觸碰。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電影,都是民國戲,尤其是跟我黨沒關係的民國戲。也因為這個,我們電影中現代戰爭題材的電影,非常少。中國用熱兵器打仗的,對印、對越戰爭都暫時不能寫,對國民黨的,也審核太嚴,基本上過不了,對日的,又涉及正面與側面戰場的問題,不好做。

    中國已經被槍斃的電影,大多是涉及黨史影響的歷史的故事的。

    然後,是涉及宗教問題和地域問題的。比如,寫西藏和新疆等地的故事,審批非常苛刻。宗教有風險,不光中國這樣,美國也如此。好萊塢在選定題材上,也要求宗教正確。我們在要求宗教正確的同時,也要求,與中央基調一致,同時,即使一致,能不過的,盡量不讓過。所以,中國當代的電影,除了萬瑪才旦等人拍一些不痛不癢的喇嘛電影之外,別無宗教電影可言。

    以上這些禁區,中國的電影編劇們都已經駕輕就熟了,都學會了,不好碰,就盡量不碰。但是,在中國當下,還有一部分的電影,審核起來,非常困難。我拿大夥已經能夠見到的電影為例子說一說。

    比如,《人山人海》這樣的。這個電影最初的劇本,是千里追兇的那個哥們自己追到了兇手了,製造了黑煤窯的爆炸,跟歹徒一塊死掉了。這個送審的時候,就是政治不正確。換言之,歹徒讓你追到了,我們的人民警察多沒面子啊。所以,最終大家能看到的電影《人山人海》就是另一個版本了,是「陳建斌」追兇后回到老家,警察還給安排了工作。

    比如,《最愛》這樣的。《最愛》最初的電影劇本,不是大夥看到的電影那樣的。這個電影,因為涉及到了艾滋病村的問題,所以,被修改了很多次。這還是顧長衛這樣的大導演在運作這事兒,總局的工作人員給面子,不然,早死翹了。但最終,《最愛》電影也被砍的不成樣子,成了一個浪漫主義的抗爭故事,且抗爭的不過是死亡本身了,對賣血患上艾滋病這事兒,模糊處理了。

    比如,《hello!樹先生》這樣的。總局負責審定劇本的那些大姐們真不是吃素的,這點,我必須要強調一下。這個劇本,也就是賈樟柯這個大腕兒在運作,換個小導演,直接槍斃掉。隱喻電影,好像是中國導演的突破口,但是,總局的辦事規矩是,看不懂的,就盡量敲打敲打。河北某導演幾年前拍攝過一部做夢自己殺自己的故事,這個是讓立項拍攝了,但領導過後找這個導演「談心」,直接警告,別走歪路。

    比如,《寒戰》這樣的。《寒戰》故事只能發生在香港,不能在大陸。我大陸警察,必須是公正廉潔的。《逆戰》也一樣。像《逆戰》這樣的,只能發生在東南亞一帶,跟大陸不能有半點關係。大夥看看杜琪峰的《毒戰》就知道了,我大陸的警察,必須跟威猛先生一樣,要高大全才行。像高群書《神探亨特張》這樣的,給警察的對立面人物們說幾句公道話的,也已經是最大尺度了。高群書以拍警匪題材的作品見長,但其尺度,也不過是《千鈞一髮》那樣的,人民警察是排彈專家,為人民犧牲,雖然寫小人物,但還是高大全。電影中,跟政府公職人員有關係的,對應部門要給出拍攝許可意見。比如,我寫法警虐待犯人這事兒,司法口就得出意見。為了保險起見,這個口肯定不同意拍攝。

    現實主義的,太悲苦的電影,也不好過。同時,電影編劇內部,也有一個不成文的技巧,咱可以寫悲苦,但不能追問悲苦的根源問題,不然,就違禁了。

    說完了這些,我們再來看看總局的這條新動向有什麼實際意義。其實是沒有的。

    「一般題材電影劇本」這幾個字,概念其實非常模糊。像《人山人海》、《最愛》、《樹先生》、《寒戰》、《逆戰》這樣的,都屬於一般題材。但這些電影拍攝出來之後,不讓公映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從投資風險上講,還不如直接槍斃在劇本狀態。至於重大題材,如政治、宗教、國家安全等等,中國的電影人們早就學會了怎麼自宮了,也不用總局取消,自己就主動把閹割掉的小雞雞裝酒瓶子裡邊了。

    對電影劇本進行審核,本身便值得商榷。如果我們健全司法,用法律的方式而不是政審的方式來處理電影問題,就合適的多了。比如,《最愛》說中國的艾滋病是賣血導致的問題,咱不政審,你先拍,拍出來之後,總局覺得它說的不對,就啟動司法程序,作為原告,將《最愛》送上被告席,依法審理一下,它說的對不對。「政審」是頂可怕的一種人治方式,與當今的領導人提倡的依法治國精神不符。

    如果說這次的新聞有什麼實際價值的話,我只能說,不過是對去年大量電影人要求國家儘快電影分級的一種表面化回應罷了。人治的政審方式,本身便是有違當下國家領導人依法治國精神的。放開政審,實行電影分級,才是正路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