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駿:端午節吃粽子與「龍的傳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始終如一 發表於 2013-6-12 2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6月12日就是端午節了,在舊金山許多華人都在這個時候吃粽子。有的家裡還延續傳統,一家老少一起動手,包上許多吃上一段時間,還可以送給親朋好友。一時間,這些天來,看到粽子,還真有點端午節解鄉愁的感覺了。

談到粽子,以前以為還真的只是為了愛國志士才產生的。說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人們為了讓屈原屍體不被魚類所食,特製作粽子投江餵魚。

後來,來到了美國,看到滿街的各類異國粽子,才想到可能粽子是一種人類的普遍的食物。中國有名的北方粽、南方粽、嘉興粽、湖州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娘惹粽;還有越南粽、日本粽、希臘粽、墨西哥粽等等。想必是只要有蘆葦葉、蕉葉包、玉米葉、尖苞柊葉、麻竹葉或桂竹葉等這類可以包上米或糧食的天然葉子盛器即可。人類可能從很早就開始享受粽子這種便於製作、攜帶,而且透有天然葉子香味的美味了。

當然,屈原投江、也有的說是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屍體被拋江時所發生的「群體抗爭」事件中,可能人們也用粽子投江來表達心中的不滿。而後粽子和端午節的出名,也就水漲船高了。

談到端午節,這個叫法和來歷也有說頭。端午節那天,應該是黃曆五月初五;初五也叫「端五」,後來人叫了「端午」諧音,很有可能如此得名。

端午節時現在人們只知道吃粽子、划龍舟的風俗了。其實,五月初,江浙(古時吳越)一帶,歷經一段梅雨天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孳生,可謂百毒百邪齊出,傳染病也開始蔓延。古時端午節的風俗還有祛病防身、驅鬼敗邪的一些內容。

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是佩戴香包。香包是古時最有效的一種防瘟疫的辦法,它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成囊狀,而裡面放的是有各種免疫功能的香料。睡覺的時候,把香包放在枕邊,淡淡香味飄來,又風雅又健康;而佩戴香包,既美觀又實用。

端午節時還要喝雄黃。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有的,至於說白蛇傳的故事中,讓喝了雄黃的白蛇妖怪原形畢露,也只是傳說。但人們也就取其故事,喝雄黃以驅走邪氣。

古時端午節還要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祛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趕「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在海外最具影響力的可能要算划龍舟了。划龍舟據說是為了尋找投江的屈原和拋粽子防止魚吃了屈原。而龍舟更可能是以龍為圖騰的「龍的傳人」,他們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龍圖騰儀式,以求得到守護神龍的眷顧,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粽子投江,也可能是其中祭龍的一種方式而已。大家這天嘴邊唱的「龍的傳人」,可能與端午節還真的有些因緣。當然,今天的划龍舟,已經漸漸退去了「龍的傳人」習俗的古色,變成現代人一種有趣的集體運動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