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人視角 美俄,中日元首何時會?――論大國外交

[複製鏈接]

193

主題

252

帖子

55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郎 發表於 2013-6-8 1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視角 美俄,中日元首何時會?――論大國外交
     隨著習總,奧巴馬的「莊園會」,世界具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的國家的元首,在2013年大部分分別見上了面。如美日元首,中俄元首,俄日元首,中法元首,中以會,中德元首,印日元首,日法元首,直至昨日的中美元首,2013年上半年,各國的外交布局均展現其外交重點和特點。
     美日會,第一大經濟體與第三大經濟體的會面,雖然因日本製造亞太地區混亂,一時打亂美國按部就班重返亞太的部署而一度推遲,但美國重返亞洲,離不開日本這個最重要的支點和對華橋頭堡,面對中國那時毫不妥協針對釣魚島的態度,美國必須要跟日本會上一面,重新安排戰略部署。
     會面結果,日本安培回到日本后對釣魚島爭端更加強硬,除了加強軍事力量的發展,並把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提上社會層面,力求造勢達到日本對二戰翻案的目的,因此也有了「侵略未有定義」,對飽受指責的慰安婦問題發出「各國都存在」,「慰安婦是妓女是自願者」等怪論。經濟上,刻意選擇中國周邊地緣拉攏各國,離間各國與中國的關係,一是打擊中國經濟;二是說服各國做圍堵中國的馬前卒,最終達到孤立中國的戰略目的。一箭雙鵰。此是日本近交,遠攻則是首選非洲――習總首訪之地,直接在非洲大撒金錢與中國開展國家爭奪戰,一是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二為非洲能源,三與中國爭奪聯合國票倉,為登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鋪路。一石三鳥。
     所以,中國復興,鄰國日本是身體力行且是竭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的頭號攔路虎,比美國更兇險和居心更險惡。若果說美國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受中國與之平起平坐,而日本很可能發動一場局部戰爭來跟中國決一雌雄――不會接受中國超越自己。力求坐上亞洲領導者的霸主位置。這一點(日本的侵略本性),不僅是中國,其他亞洲各國應該警惕,切勿做了東郭先生。(詳見筆者《你必須認識的日本》一帖。)。所以美日會雙方談什麼我們不知道,但從日本所為分析,美國並沒做到其所說的不持立場或警告日本,暗地對日本「放手干」顯然持默許態度。
     中俄會,俄羅斯作為昔日軍事超級強國,軍事上目前是對美國還能牽制一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政治上顯然也是美國的唯一制衡力量,與俄羅斯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符合中國利益。也讓美國在其操縱的聯合國不能為所欲為。中國媒體對這方面有很多贅述,筆者不浪費筆墨。
     俄日會,日本到訪俄羅斯,不是忽視了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對立,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盤,一是希望能在中俄之間找個空隙,能離間最好,不能離間至少地緣上避免腹背受敵,畢竟只要日本不提北方四島,日俄是可以相處下去的,對日本而言,現在提北方四島不是時候也沒那個能力,北方四島也許「留給後代解決」方為上策――目前無論主次,輕重,全力壓制中國都是首要任務,對付中國都在日本決策的第一考慮位置。所以暫時退忍甚至給點甜頭穩住俄羅斯,是日本對俄政策。
     中法會,中法關係發展,原本被國人寄予厚望,法國在支持多極世界為主導的理念與中國不謀而合。但經過近日法國力推對中國的光伏雙反制裁,訪日與日大談戰略夥伴關係,顯然法國對中國的態度不那麼簡單,至少有利用中國抗衡美國,以坐收漁人之利的戰略目的。同樣,法國不會因為日本反對而不出售先進武器給中國,這不是因為對中國友好,而是希望加強中國與美國等勢力的抗衡,達到削弱中美實力的目的,更好控制昔日乃至今日的法國殖民地――非洲大陸。對法國這個昔日侵華的八國聯軍頭領,切莫抱有僥倖心理,一切從利益出發,有利可圖就玩,無利可圖就離。只要中國繼續有抗衡美國的本錢,法國仍會買中國的帳,否則只會落井下石。這是法蘭西的本性。
     中以會,這一個元首會面,媒體報道不是很多,與以色列算不上世界強國有關,但以色列在中東舉足輕重,且與美國不是普通盟友關係,故不可忽視中以會面的外交價值。中國日後要在中東發揮大國影響力,繞不開以色列,這點需要及早布局。
     中德會,比起法國,德國顯然具有包容的胸襟,從勇於為二戰賠償的行動可見,德意志民族仍是未來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勇於賠償,源於自信,而自信源於其雄厚工業基礎,經濟實力和政治思維。當美國,日本都拚命不顧別國死活印刷鈔票時,德國就表示不認同也不會效仿這種方式搞活經濟。在歐洲,除了瑞士,德國相對是能靠得住的大國。從德國反對歐盟制裁中國可見一斑。雖然中德不算元首級會面,但筆者仍拿出來放在這個層面論述。
     印日會,中巴之行,深深刺激了巴鐵的宿敵印度,加上國內輿論普遍反中(民意調查,誰是印度的敵人,巴鐵高達94%,而中國緊跟其後,有87%),印度總理在日本做出與日本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用此來對應中巴關係,言下之意小學生也明白――你用巴基斯坦制衡我,我用日本反制你。近日印度更新設4萬人的山地師,為進攻西藏做部署。雖然二國一再聲明不首先開第一槍,但這些無法律約束力的誓言,有無價值顯而易見。中國強大的陸軍,應該預備四分之一預防印度,否則,在未來高科技時代,陸軍將無用武之地了。
     日法會,這個會面,其實是印日會的翻版,但證明近期日本的外交政策頗為成功,能令剛到訪中國的奧朗德調轉槍頭與日本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不得不承認日本的能耐,也預示對付日本的難度。輕視日本一定會付出慘重代價。當日本主動跟中國修好時,就是日本開戰偷襲中國之時。而法國此為,也是筆者上述提到過的法國戰略的體現。
     中美會,可算千呼萬喚,最新的消息目前還沒公布。既然奧巴馬準備了7個小時的材料跟習總談,會談結果也不會那麼快公布,結束前方會得知。但中美關係能否如習總提到的能建立大國新型關係,尚屬未知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間的摩擦,利益,制衡不會一夜之間消失。但正如一些媒體所言,相對冷戰的美蘇關係,中美目前仍算溫和對抗關係,當然,個別如網路有可能陷入冷戰等也不奇怪,畢竟網路無國界,適度對抗有利於雙方的合作。這是辯證的,也是二個不同體制的國家的相處特點。但值得提醒就是,只要美國不改變其亞太策略,繼續用軍事力量打頭陣,用軍事力量對中國表態,那麼中美之間永遠存在衝突的可能性,雖然難以變成核子戰爭,但局部較量或代理人戰爭仍難以避免。
     雖然合作對話是世界大國交往的主旋律,但不是每個大國都做到這點,在2013年,世界霸主美國和昔日帝國俄羅斯元首仍沒見面;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元首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元首仍沒見面。這凸顯了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仍處於不穩定狀態。普京自奧巴馬上台後,反美情緒有增無減,以前還曾在布希農場與布希把臂同游,而今卻與奧巴馬鮮有一見。主要還是美國與俄羅斯並無經濟上令人重視的籌碼,這跟中美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經貿關係截然不同。美國跟俄羅斯是你是你,我是我,最好你在我面前消失。還與美國趁俄羅斯沒恢復元氣時,不斷剷除俄羅斯在世界的影響力,連俄羅斯在中東最後的一個盟友敘利亞也不放過。俄羅斯當然不甘心只做獨聯體的領袖,這不符合俄羅斯人的性格。俄羅斯唯一一艘航母本來計劃用4年時間大修,升級,近日突然取消大修計劃,急沖沖趕往地中海,為敘利亞撐台。據說敘利亞目前已經掌控局勢,法國急於找動武的理由欲出兵(目前仍說敘利亞用化武),美國也已經有軍事部署,這種態勢下,俄羅斯不得不出手了。因此,美俄元首,很可能難以見上一面,9月在俄羅斯舉行的G20峰會見面?若屆時西方軍事干預敘利亞,美俄將打起代理人戰爭,甚至俄羅斯以志願兵名義參戰也不奇怪,烏克蘭就正召集退役軍人組成志願雇傭兵準備支援敘利亞政府。若發生戰事,G20能不能舉行還是未知數,更別說見面了。
     而中日元首會,相信近年(不是近期)都難以碰頭,就算9月在G20峰會,雙方也會避開對方,不會搞什麼走廊外交,電梯外交。因為日本軍國主義一天不消除(以安培為代表),跟中國人民就沒什麼好說的。值得一提的是,香格里拉中國已經伸出橄欖枝,台灣馬英九也提出三方會談,但被日本以否認擱置來一口回絕,若日本連擱置都不承認,中國想擱置就顯得一廂情願了――也就說,雙方沒交談的基礎和共識。釣魚島,成為另一場海戰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但筆者猜測,真正的中日交手不在釣魚島區域,而在太平洋,雙方利用一個摩擦,打一場幾個小時的海戰。歷史上,中日的甲午戰爭也就是半天功夫,時至21世紀高科技時代,國與國之間高手對決不同國家內部衝突,必是速戰速決,一戰定輸贏。
     其實,還有幾個國家如英國也想重返國際舞台,從其加大研發新航母可見其雄心壯志,但其被美國二戰取代后,畢竟廉頗老矣,就憑一個倫敦金融中心,難以支持島國――英國成為超級強國。這一點,跟日本很相似,可惜日本看不到自己國家的地理局限――戰時沒有任何天然屏障,補給線單一,這種先天不足乃兵家大忌,無論你的武器如何先進和精良,也打不過機海戰術(10:1),艦海戰術(10:1),彈海戰術(10:1),故日本欲稱霸亞洲,結局一定是悲劇收場。中日會?不見也罷。大家在經濟上比高低,在主權維護上比耐力,在外交上比智慧。德國媒體坦言,21世紀是中印世紀,言外之意就是沒日本的事。這一點已經把中日角力的結局點出來了。

8-6-2013澳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