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考古驚天鐵證:聖經上帝源於上古華夏,道德經被儒教篡...7

[複製鏈接]

33

主題

33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心為明 發表於 2013-5-20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就一直懷疑,屈原投江就投江唄,抱一塊大石頭幹什麼?!沒聽說誰要投水死是需要抱一塊大石頭的,這造假的痕迹也太明顯了!

  而且,怎麼知道他是抱大石頭死的呢?又沒人親眼見!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1:27   啊呀!

  --------------
  我們不妨設想:刺客在汨羅江上乘舟追殺,而屈原則乘坐另一小舟奪路而逃,其場面驚心動魄。這場水上生死角逐,最終以屈原的不幸落網而告終。御用殺手把他裝進麻袋,在捆緊了之後投入江心。隨後,政客們偽造了屈原自殺的遺書《懷沙》,並且利用史官四處散布屈原與鄭袖不和的謠言。一代文人英豪就此離奇地香銷玉殞。

  令當權者始料不及的是,老百姓目擊了這場卑鄙的謀殺。他們渴望說出真相,但卻畏懼權勢,最終選擇了一種頗具象徵意味的「戲劇」。

  這就是現下流行民俗的起源:在屈原被謀殺的那個日子和那個現場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他們機智地用賽龍舟來隱喻當時激烈的追殺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變。其中,米飯象徵他的肉體,粽葉(竹葉)象徵裝他的麻袋,粽絲象徵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則象徵著屈原遭人溺斃的真相。

  或許由於時間的流失,這些出現在屈原紀念儀式上的隱喻,最終成為費解的謎語。至此,歷史被收藏和掩蔽在了壯麗的風俗的背後。

  ------------------
  一定是這樣的!!!

  我說為什麼現在那些盜墓筆記呀鬼吹燈呀怎麼都把棺材屍體稱作是「粽子」「大粽子」!

  原來是把屈原給包粽子丟水裡了。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1:52   屈原的死,是華夏上古文明最後的抗爭的失敗。

  我們的端午,祭奠的,是我們華夏上古文明!

  兩千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2:16   屈原的詩歌里,先秦文獻里,那麼多的「上帝」,為什麼儒教一上台之後,「上帝」這個詞就很少被使用了,

  誰隔斷了華夏兒女與「上帝」的聯繫?

  殷商時期是拜「上帝」的啊!

  為什麼後來上帝就被抹去了?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3:42   後來是隨著西方傳教士的進入,「上帝」才又頻繁的出現在華夏兒女的眼前。

  這麼好的一個詞,為什麼在長達兩千年裡,不怎麼被提起,甚至被禁用呢?

  誰在隔斷華夏兒女與上帝的聯繫?

  說西方傳教士盜用了「上帝」這個名詞,
  可是,這兩千年來,我們是被誰禁用了「上帝」這個名詞呢?

  至少,為什麼有意無意的,「上帝」被淡出了?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5:15   滿清屠殺我們的時候,從4億屠殺到還有幾百萬的時候,

  佛道神都在旁觀,甚至說什麼天意、天譴,更甚至他們為虎作倀助滿妖為虐。

  他們真的是我們的神嗎?

  如果是,那麼為什麼我們遭難時他們不幫助我們呢?

舉報 回復 作者:崑崙堡 來自:Android客戶端 時間:2013-05-19 14:25:55   看了首帖,一句話,穿鑿附會,標新立異,錯誤滿篇。
  
舉報 回復 樓主:杏花天雨謝春紅 時間:2013-05-19 14:25:59   上帝沒有忘記我們,
  辛亥革命是在基督徒的組織下推翻的滿清,
  可以說,我們是在上帝的指引下推翻的滿清,擺脫的奴役!
  而不是什麼儒釋道。

上帝雖然在兩千多年前,被趕出中原,但是,他一直沒有忘記我們,他的子民。
  在我們落難的時候,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
  是上帝,又一次向我們伸出了大愛之手。
  孫中山等等都是基督徒。
  當時,革命活動幾乎都是基督徒做的,還有,上帝在那之前就派了基督徒,建立洋租界,保護我們的反清活動。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這些信上帝的宗教的教友,幫助我們推翻滿清統治。
  否則,不知道我們還要在滿清的泥潭裡深陷掙扎多久……
  不要忘記,近300年,兩千多次10萬人以上的大起義,大規模的好幾次都是一億以上的華夏兒女聯合起來反抗滿清,可是完全徹底的失敗,被殺光,吃光,被喝腦汁。漢人這麼多人,就從來都不是幾十萬滿族的對手。

  只有上帝出現之後,在基督教徒的指引下,漢族才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殘暴至極的滿清統治。

  上帝對華夏,恩同再造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